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高一上·三明期中)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gě)        峥( róng)         挥斥方(qiú)        寥(guò) B . (huǐ)坏       怒(yǒng)       脂(gāo)              慰(jí) C . (lì)        彷徨(páng huáng)  (xī)利             (wèi)蓝 D . (zhuò)      真(zhì)        (ní)虹             鲁(mǎng)
  • 2. (2020高一上·三明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忆往昔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沧茫大地 B . 昂首阔步      一惊一乍       报歉         埋怨 C . 磕磕绊绊      安祥         做示范        皎洁 D . 携百侣       羁旅漂泊       高官厚禄       中流砥柱
  • 3. (2020高一上·三明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年过不惑的杰克罗恩现实,积二十年之功创作了大型壁画《天堂之火》,终于在巴黎画坛崭露头角 B . 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 , 中国的独立解放是不可能的。 C . 全篇不断地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在反复的吟咏中,诗人的感情凝重隽永、意犹未尽 D . 广州恒大足球队在中超联赛中取得的辉煌战绩与俱乐部的高额资金投入息息相关,恒大俱乐部雄厚的财力令其他俱乐部望其项背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B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 .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D .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5. (2020高一上·三明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网络问政要贴近民生实际,要将领导干部是否倾听网络民意、是否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作为考量其执政能力的标准。 B . 受伊朗停止向欧洲出售石油消息的影响,纽约油价再次重返美桶110美元的高位,而伦敦原有油市场更是爆出了美桶128.40美元的高价。 C . 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与恶两种纱线交错织成的布:要不是有过失的鞭挞,我们要得意忘形了;要不是有善行的庇护,我们又要完全绝望了。 D . 在胡雪岩故居修复后,成了一处“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人文景观,为杭州的文化旅游业增添了活力;然而大部分免费开放的名人故居却少人问津。
二、现代文阅读
  • 6. (2020高一上·三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出生和成长。臧棣曾评价新诗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是其百年发展及未来所需关注的。

    新诗是在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但是无论其间的反叛还是背向,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早期新文学的推手胡适大力贬低文言旧诗,提倡白话新诗,但他自身仍承认有向宋诗学习的诗作,除他之外,还有许多诗人的诗作皆有古典诗的影子,如废名、朱湘、戴望舒、卞之琳、林庚……中国新诗无论如何发展,都是在中华文化土地上生根发芽,汲取了古典诗歌精华,这一事实是不可否定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的学识和视野都经过国外教育的熏陶而得到了极大拓展。西方诗潮在中国的大力宣扬和广泛传播,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有诗歌发展态势的必然趋向。留美归来的胡适对诗歌的构想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以自己的《尝试集》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艾青、卞之琳等人主要受法国象征派诗歌观念的影响;40年代九叶诗派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较大;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朦胧诗与西方现代派的关系也很密切;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影响是新诗自身发展的一大动力,然而也很可能带来视野的局限,对这两者应如何结合和接受所呈现的迷思是新诗一直在摸索与调适的。新诗在古典诗歌的土壤中接受阳光雨露变革旧诗,结合西方诗艺追求新理念,两者结合从而指向重生,而两者在古今中外文化间的融合和失真状态,是其不断追求中所一直呈现的迷思。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郑重谨慎,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在不同的时期、文化、社会环境中,新诗的选择是不一样的。龙泉明也曾说:“新诗对传统与西方的选取,在各个时期,各个诗派与当今诗人那里,常常是有条件的,有其选择重点的。”

    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待这标识所体现的交融迷思却仍在摸索中,这一自身特点将有待于诗歌的自身呈现和不断拷问,也有待于在今后的诗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领悟与解释。

    (摘编自陈西西《新诗的追逐与迷思》)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新诗就是将古典诗歌的审美元素与外来诗歌的审美元素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B . 我国新诗在发展中与古典诗歌出现了反叛与背向,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就是独立的。 C . 我国新诗早期受到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被迫与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D . 我国新诗一直没有停止摸索与调试自身应如何将我国古典和西方诗歌结合的问题。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段先写新诗产生的背景,再提出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的问题。 B . 二、三段运用例证分别剖析了影响新诗发展的两大因素: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 C . 第四段中引用朱光潜和龙泉明的新诗理论,论述了我国新诗追求过程中迷思的成因。 D . 末段指出如何对待新诗的迷思仍在摸索之中,呼吁人们深入审视新诗这一自身的特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胡适作为早期新文学的助力者,虽然大力贬低文言旧诗,提倡白话新诗,但透过他的诗作还是能让人看到宋诗的风格。 B . 《繁星》的出现为新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阅读《繁星》,我们也能感受到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 C . 不同诗歌流派、诗人在新诗发展过程中对如何接受古今中外诗歌的影响受时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各不相同。 D . 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完全对新诗在中外诗歌影响下体现的交融迷思有清晰的认知,但这种认知会越来越丰富。
  • 7. (2020高一上·三明期中)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暮     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啦、刺啦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粝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形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以及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的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出现两次,既照应了题目,又为下面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 . “她”认为自己即使脸上长的雀斑,也不会影响自己的青春感,表明“她”虽然处于人生的暮年,但依然乐观自信。 C . 小说描写细腻传神,“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和舐犊情深。 D . “她”是城市里富有的暮年女性形象,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形成对比,“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的启示。
    2. (2) 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布局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 (3) “暮鼓”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 8. (2020高一上·三明期中)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劝学》)

    (三)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B .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C .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D .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2. (2)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 君子,为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 .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 C . 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影响深远。 D . 经传,经是指儒家和道家的经典著作,传就是解释儒家和道家经书的著作。
    3. (3) 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师说》选段运用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 . 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小”而后者“大”。 C . 《劝学》选段(一)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 . 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四、情景默写
  • 9. (2020高一上·三明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沁园春·长沙》上片提出的“”的问题,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2. (2) 曹操《短歌行》中,“”两句以高山大海来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
    3. (3) 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4. (4)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以“”进行反诘表达自己伟岸倜傥及傲视权贵的精神风度。
    5. (5)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五、语言表达
  • 10. (2020高一上·三明期中) 仿照下面画波浪线句子中的一个,再写一个句子。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泥土里长出的百合,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 11. (2020高一上·三明期中)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六、命题作文
  • 12. (2020高一上·三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顺利地从初中跨入了高中。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有一股力量,推动你的成长。这种力量,或许是你的理想,或许是长辈的期望,或许是你的经历………

    请以“………… , 给了我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在标题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