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太和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12月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0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二上·焦作期中) 法国是闻名遐迩的文化创新大国。它享有此誉绝非偶然,它既源于法兰西文明的悠久传承、丰厚的艺术土壤,也包括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以及富有远见的法律、政策“红利”等。法国能够成为文化创新大国表明(   )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从根本上促进文化发展

    ②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③文化反映政治,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习近平指出: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记录着亚洲先人们交往交流,互通有无的文明对话,现在“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欧亚经济联盟”等拓展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据此可以断定(    )
    A . 商人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功不可没 B .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手段 C . 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D .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3.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的“中国园”里有一组石発,上面刻有英文方块字书法,内容为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假如要为其写一篇介绍, 下列选项中合适的有( )

    ①述文明史,在中英结合的书写方式中回顾文字发展轨迹

    ②品传统味,在欣赏书法艺术中品味中华文化的包容之美

    ③结世界缘,在中外文化元素的交织中促进文化交流传播

    ④观外来风,在探索汉字发展方向的实践中借鉴外来文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我们时常察觉和叹息:一些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珍贵东西,不知什么时候被丢掉了。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必要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    )
    A . 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B . 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 . 只要继承了传统就能实现发展 D .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 5.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泊”,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要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③要把发展和创新作为继承传统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要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立足点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是(   )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文化应该在批判中继承

    ③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④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7.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某卫视将网络直播与传统戏曲结合,使年轻一代足不出户即可体味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优秀传统文化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圈粉”年轻一代,说明了(   )
    A . 大众传媒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 B . 思想运动影响文化发展 C . 网络文化要立足中国的传统文化 D . 科学技术决定文化性质
  • 8.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有些地方号称文化大省,坐拥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却发展后劲不足。有人对此现象引申出一个独特的视角:“文化库存”并不等于现成的“财富”。将“库存”变为“财富”需要(   )

    ①将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②实现文化与政治经济交融发展

    ③大力激活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

    ④创造传统文化增强文化竞争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下列选项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似的是(   )

    ①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②文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③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④不同地区的文化因人们实践活动的不同会有所差异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0.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众多学子对优秀文化作品的感受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的学生会萌生进一步触摸传统文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愿望,有的学生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个别学生兴趣并不太高,这是因为(   )
    A . 文化影响人是深远持久的 B . 文化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 C . 文化影响人是主动感悟的 D . 文化影响人是形式各异的
  • 11.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参观者无不为之震撼,并感受到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表明(   )
    A .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积极的 C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 D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永恒不变的
  • 12.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有人说赞美是人生历程中的加油站,而批评是人生历程中的维修站,一个人不能总是维修,但要不断加油!不断加油,他就学会了自信。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

    ③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3.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生产力”,这一观点说明(   )
    A .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B . 文化塑造人生 C . 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 D .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 14.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从价值观角度看,下面漫画《钱奴》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 要实现人生价值,不能追求金钱 B . 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C . 只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D .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 15.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伊索寓言中有一篇关于蚱蜢和蚂蚁的故事:蚱蜢很懒。整个夏天只知道唱歌玩乐,而蚂蚁则忙着储藏粮食,为冬天作准备。当寒冷的冬季来临时,蚱蜢向蚂蚁乞要食物,遭蚂蚁拒绝,最后被饿死,该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①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生活中要乐于助人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理想信念是指引人生道路正确前行的重要条件

    ④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要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90多年间,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这给我们新时代青年的启示是(   )

    ①把握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②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

    ③以人民为中心,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④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实现贡献与索取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 17.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当代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②是对规律的正确把握,并达到了真理的最高峰

    ③是当今中国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8.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漫画《补漏》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

    ③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制度创新是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的核心任务,前海对照国际标准和水平,强化整体设计和系统集成,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创新体系,形成了制度创新“前海模式”。截至2019年7月底,前海累计推出469项制度创新成果。该做法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   )

    ①辩证法的革命批评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②系统优化有助于形成合力,增强创新能力

    ③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④理论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0.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人生如品茗,有苦有甘,苦尽甘来”。漫画启示我们(    )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全面观点看问题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③矛盾具有同一性,要看到矛盾双方的转化趋势

    ④矛盾具有斗争性,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1.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经过几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动力电池、整车控制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到整车设计制造,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等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了产业基础,国家应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所以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可以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③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的循环过程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需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A . ②④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③
  • 22.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漫画中的母亲把自己在牌桌上的失利(“输”)迁怒于身后看“书”的孩子,这一做法(   )

     

    ①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②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③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

    ④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3.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漫画表明(  )

    A . 正确的认识产生于争论之中 B . 对同一事物人们很难有共识 C . 人们立场、观点不同,认识往往不同 D . 受知识水平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
  • 24.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段话表明(   )
    A . 事物变化无常,人不能对客观事物形成确定的认识 B .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C .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D . 认识了自然规律也就认识了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
二、多选题
  • 25.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后,2015年春节期间大运河沿线各大景区直接旅游收入75.89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表明(   )
    A .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 . 经济发展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 C . 人们体味文化离不开特定的活动 D . 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就会免遭破坏
三、材料分析题
  • 26.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2020年春节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牵动着我们所有人的心。面对疫情,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立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材料:在抗击疫情的危急关头,明知前路漫漫、危机重重,有些人却选择迎难而上。全国各地多支医疗队、万余名医疗队员,义无反顾,主动请缨、勇敢“逆行”!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令人惊叹的速度背后,是来自五湖四海的7000余名建筑工人日夜兼程的无怨劳作。危难之际,解放军官兵闻令而动,全力支援地方疫情防控。除了他们,还有外卖小哥、媒体记者、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清洁工……我们无法一一列出他们的姓名,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最美逆行者!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谈谈你对“最美逆行者”的认识。

  • 27.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

    我国是拥有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的海洋大国。当前,我国对外贸易运输量的90%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据初步核算,201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7761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随着第一次可燃冰试开采成功、“深海勇士号”探索深海4500米区域的神秘资源、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我国走向海洋的步伐越来越快。

    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海洋权益争夺加剧、海洋安全形势日趋尖锐,以及因不合理开发而导致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资源枯竭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依海富国,以海强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中国梦”才会越来越近。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今天我们重视海洋强国建设的原因。

  • 28.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3月27日,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中国的文明观,让世界看见》五周年,在这一重要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科学把握人类文明进步大势,深刻阐明“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真诚倡导“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准则,习近平强调:“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对文明的这些论述不仅精辟揭示了人类文明的本质特征,还深刻阐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内涵。五年来,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中国不仅是积极倡导者,更是坚定行动者,充分彰显了中国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深邃智慧、积极贡献与责任担当。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阐述我国如何继续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倡导“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准则?

  • 29. (2021高二下·大安月考) 材料:习近平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情结,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使其成为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老根”,为世界上所有华人提供了“精神家园”,使之找到了自己的“基因”所在,有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1. (1) 运用传统文化的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2. (2) 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