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更新时间:2016-10-19 浏览次数:736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2分)
  • 21. (2016·北京)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发掘出大量珍贵文物.

    1. (1)

      如图是首都博物馆展出的3件文物,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填序号)



    2. (2) 出土的铁质编磬锈蚀严重,金饼却依然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三、选做题:请从22、23题任选一题作答
  • 22. (2016·北京) “洗衣凝珠”是由一层薄膜包裹洗衣液制成的新型洗涤产品,该产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可溶于水的聚乙烯醇(PVA)塑料.

    1. (1) PVA塑料属于(填“合金”或“有机合成材料”)

    2. (2) 醋酸(CH3COOH)是合成PVA的原料之一,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计算式为

  • 23. (2016·北京)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四氧化三铁具有类似人工模拟酶的催化性能.

    1. (1) 四氧化三铁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 (2) 纳米四氧化三铁能将过氧化氢催化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 (2016·北京) 水是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水在通电条件下会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 (2016·北京) 水是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市售“自热米饭”的自加热原理: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反应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6. (2016·北京) 水是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10%的CaCl2溶液可用作路面保湿剂,欲配置100kg该路面保湿剂,需要水的质量是kg.

  • 27. (2016·北京) 能源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

    1. (1) 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

    2. (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8. (2016·北京)

    能源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对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位于世界前列,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


    1. (1) 在上述过程中,氨发生的变化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 (2) 与燃煤发电相比,海洋温差发电的有点是(写出一定即可)

  • 29. (2016·北京)

    科学实践活动为同学们创设了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小明用面粉、鸡蛋、牛奶、白糖、橄榄油等原料制作蛋糕.

    1. (1) 上述原料中,富含糖类的是

    2. (2) 下列量杯中,最适合量取80mL牛奶的是(填序号)

    3. (3) 蛋糕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30. (2016·北京)

    科学实践活动为同学们创设了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 (1) 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称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 (2) 活动2: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 (3) 活动3: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 可观察到蜡烛熄灭 B . 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 C . 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31. (2016·北京)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渊琳、孙小凡等,原文有删改)

    方便面是很受欢迎的速食品,关于它的传闻有很多.

    传闻1:方便面含盐超标

    我们知道,常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宜超过6g,长期过多摄入可能引发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经检测,每包方便面评价食盐约3g.

    传闻2:方便面的面饼五分之一以上都是油

    专家建议常人每天摄入油量不宜超过25,长期高油脂摄入会导致高脂血症等疾病,研究人员将90g油炸型方便面面饼研碎,在加热条件下,用乙醚(C2H5OC2H5)作溶剂浸泡,提取、分离,得到的油约20g.

    传闻3:吃方便面胃里面会形成一层蜡膜

    有传闻称碗装方便面的面碗内有一层蜡,会随食物进入人体产生危害,事实上,面碗内的耐热防水材料是聚苯乙烯,不是蜡,泡面时,聚苯乙烯的释放量远低于每天每千克体重0.04mg的安全摄入量.

    传闻4:吃一包方便面要解毒32天

    人们担心面饼中食品添加剂BHT(油脂抗氧化剂)危害健康,BHT每天的最大可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3mg,我国相关标准规定,食品中油脂中BHT的添加量不超过0.2g,因此,就算每天吃5包方便面,摄入的BHT也不会超标.

    传闻5:面饼不会变质

    事实上,面饼中的油会发生酸败而变质,产生“哈喇味”.过氧化物是酸败过程的一种中间产物,会加速面饼的变质,如图是不同条件下,某品牌方便面中过氧化氢(元过氧化物含量成正比)的测定结果.

    用不同品牌的方便面进行测定,变化规律类似.

    看完上面关于传闻的解读,相信你对图和健康食用方便面已有心得.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常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宜超过g.

    2. (2) 测定面饼中油含量的操作包括     (填序号,下同)

      A . 将面饼研碎 B . 用乙醚浸泡 C . 加热
    3. (3) 判断传闻3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4. (4) 方便面不开袋时,影响其过氧化值的因素有

    5. (5) 下列关于方便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不能添加食品添加剂 B . 食用时,调料包应酌量添加 C . 包装袋破损会缩短保质期 D . 食用时,尽量搭配蔬菜
  • 32. (2016·北京) 烟道气中含有大量CO2 , 经“捕捉”可用于生产尿素、甲醛等产品.

    1. (1) 尿素[CO(NH22]属于化学肥料中的肥.

    2. (2)

      生产甲醇(CH3OH)

      ①“捕捉”CO2:在高压时将烟道气中的CO2溶解于甲醇,得到CO2的甲醇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是

      ②用“捕捉”CO2生产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3. (2016·北京) 工业上用闪锌矿(主要成分是ZnS、FeS)冶炼锌,主要流程如下:

    1. (1)

      焙烧炉中,ZnS转化为ZnO.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S+  Zn+SO2

    2. (2) 酸浸槽中,硫酸与锌焙砂反应得到用于电解的酸浸液,反应过程中需不断搅拌,其目的是

    3. (3)

      酸浸渣的主要成分是铁酸锌(ZnFe2O4 , 其中Fe为+3价),底吹炉中,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①3ZnFe2O4+C 2Fe3O4+3ZnO+CO↑    ②ZnFe2O4+CO 2FeO+ZnO+CO2    ③ZnO+CO Zn(蒸汽)+CO2

      反应①﹣③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4. (4) 最终可以获得锌的设备有

  • 34. (2016·北京)

    走进“化学村”.“化学村”的布局如图:


    1. (1) 认识“居民”.①10户“居民”中,俗称熟石灰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有

      ②“居民”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盐酸有5户相邻的“居民”:Fe2O3、CO、Na2CO3、NaOH、CaCO3 , 其中不能与它发生反应的是.

    2. (2) 认识“村中的路”,只有相邻且能相互反应的“居民”间才是通路,例如,图中涂成黑色实线的是一条从“Fe2O3家”,到达出入口的路,请你在图中涂出一条从“CO2家”到达任意出入口的路.

  • 35. (2016·北京)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 (1) 实验室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2. (2) 实验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6. (2016·北京) 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1. (1) 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过滤、

    2. (2)

      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序号)



    3. (3) 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

  • 37. (2016·北京)

    元旦联欢会上,雯雯拿出一幅画(如图所示),表演了一个化学魔术.



    1. (1) 她向画中的衣服上喷了一种无色溶液,衣服由紫色变成红色,若衣服上预先涂过石蕊溶液,则喷的无色溶液可能是

    2. (2) 她向画中的灯笼上喷了另一种无色溶液,灯笼由白色变成红色,则该无色溶液及灯笼上预先涂过的试剂分别是

  • 38. (2016·北京)

    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表实验.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1. (1) 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2. (2) 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

  • 39. (2016·北京)

    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装置

    实验1

    实验2

    Ⅰ.将盛有足量锌粒的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Ⅱ.打开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稀盐酸,至浸没锌粒

    Ⅲ.当瓶中产生大量气泡时,关闭K

    Ⅰ.将盛有白磷的燃烧匙伸入瓶内,塞紧瓶塞

    Ⅱ.打开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约80℃的热水,至浸没白磷

    Ⅲ.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使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关闭K

    1. (1) 连接仪器后,关闭K,加水至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瓶中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现象说明

    2. (2) 实验Ⅰ中,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步骤Ⅲ中,关闭K后的现象是

    3. (3) 实验2中,仅对比步骤Ⅱ和Ⅲ可知,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 40. (2016·北京)

    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2mL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

    1. (1) 【解释与结论】

      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实验1的目的是

    3. (3) 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

    4. (4) 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填编号).

    5. (5) 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

    6. (6) 【反思与评价】

      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

    7. (7) 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

  • 41. (2016·北京) 为测定21.2g某变质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含量,将其配置成500mL溶液,分别取出50mL用两种方法进行测定,已知:Na2CO3+BaCl2═BaCO3↓+2NaCl


    加入的试剂

    测得数据

    方法1

    足量BaCl2溶液

    BaCO3沉淀1.97g

    方法2

    足量稀硫酸

    CO2气体0.44g

    请任选1种方法的数据,计算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