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1年高考生物优质试题汇编专题21 生态大题

更新时间:2021-01-18 浏览次数:158 类型:二轮复习
一、综合题
  • 1. (2020·新高考I) 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取样深度(em)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类)

    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

    0-10

    常规农业

    15

    1.06

    有机农业

    19

    1.23

    无公害农业

    17

    1.10

    10-20

    常规农业

    13

    1.00

    有机农业

    18

    1.11

    无公害农业

    16

    1.07

    1. (1) 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 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
    2. (2) 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依据是
    3. (3) 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
    4. (4) 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
  • 2. (2020·浙江选考) 某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以森林群落为主体,对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森林群落中所生存的众多生物种群相互之间组成了复杂的,因而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该森林群落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的外貌变化,即群落的明显,这也是群落结构的一种表现。
    2. (2) 在森林群落中,大气 的含量通常存在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这与植物的直接相关。 可在大气圈和的界面上进行交换而保持相对平衡。通常情况下,没有被消费者利用的有机物中的碳,大部分是在生物死亡后通过作用而重返大气。
    3. (3) 在该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区,通过采用农业生态工程的技术,发展立体养殖,调整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3. (2022高二下·江门期中) 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营养级。
    2. (2) 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 (3) 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结构。
    4. (4) 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5. (5) 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 4. (2019·天津)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样地

    指标

    土壤含水量(%)

    土壤全氮(g·kg-1)

    草本植物种数(种)

    节肢动物个体数(只·样本-1

    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

    弃耕地(对照)

    0.26

    0.09

    1.1

    3.1

    0.6

    禁牧草地

    0.66

    0.36

    2.6

    9.4

    1.7

    人工灌木林

    0.77

    0.42

    2.8

    7.4

    0.8

    人工乔木林

    1.37

    0.27

    1.6

    10.0

    1.1

    *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

    据表回答:

    1. (1) 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样地,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2. (2) 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 (3) 在半干旱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
    4. (4) 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
  • 5. (2020·浙江选考) 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 (1) 当新杂草种群密度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若连续阴雨和低温的气候变化使该杂草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这种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属于调节因素。
    2. (2) 在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杂草属于层。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生物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为什么?
    3. (3) 如果要控制该杂草的种群密度,除了人工拔除杂草外,还可采取的化学措施有、生物措施有
  • 6. (2020·北京) 北极圈附近的A群岛由众多生态环境相似的岛屿组成,是许多海鸟的栖息地。一百多年以前,北极狐被引入到一些岛屿上定居。几十年后发现,无北极狐岛(W岛)的植物群落无明显变化,而有北极狐岛(Y岛)上较高的草本植物明显减少,苔藓增加。为分析北极狐的引入是否导致植物群落的变化,生态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
    1. (1) Y岛的生态系统由岛上所有的生物与共同组成,在此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北极狐属于者。
    2. (2) 研究者调查了若干Y岛和W岛的海鸟密度,统计结果如图。

      由图可知,Y岛上的海鸟密度比W岛

    3. (3) 进一步调查发现,Y岛上单位面积的植物干重及土壤氮、磷含量均低于W岛。研究者选择Y岛上的若干代表性地块,通过施肥实验证明了Y岛植物干重较低是由土壤肥力低所致。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结果应为
    4. (4) 综所述,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北极狐的引入导致的植物群落变化。

      A.岛屿土壤肥力降低        B.北极狐捕食海鸟

      C.土壤中的鸟粪减少        D.海鸟数量减少

      北极狐引入并定居→→植物群落变化

  • 7. (2020·全国Ⅲ) 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 (答出2 点即可)。
    2. (2) 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 (3) 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
  • 8. (2019·浙江会考)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草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鹰在最短的食物链中处于第个营养级。
    2. (2) 兔取食草所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 流向狐和鹰、流向分解者和未利用。这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和的特点
    3. (3) 该草原的结构和功能长期维持稳态是靠 实现的。与该生态系统相比,苔原生态系统的土壤更容易积累有机物质,其原因是 。
  • 9. (2019·浙江选考) 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该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食鱼鸟类体内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药物A,该药物会使鸟类产生不良反应,这种现象属于

      生物残体、粪便等主要在湖泊的层被分解者分解。

    2. (2) 若含药物A的污水大量流入该湖泊,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现象,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并可能由于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3. (3) 若药物A只是抑制某种雌鱼的生殖能力,导致出生率降低,则该鱼类种群的将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
    4. (4) 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净化,则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将以增长方式恢复。
  • 10. (2019·全国Ⅱ卷) 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 (1)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答出2点即可)。
    2. (2) 通常,对于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可根据水体中含氧量的变化计算出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若要测定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可在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水深处取水样,将水样分成三等份,一份直接测定O2含量(A);另两份分别装入不透光(甲)和透光(乙)的两个玻璃瓶中,密闭后放回取样处,若干小时后测定甲瓶中的O2含量(B)和乙瓶中的O2含量(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在甲、乙瓶中生产者呼吸作用相同且瓶中只有生产者的条件下,本实验中C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C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

  • 11. (2018·江苏) 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如图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如图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
    2. (2) 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3. (3) 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
    4. (4) 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
    5. (5) 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
    6. (6) 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12. (2018·天津) 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

    1. (1) 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2) 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3. (3) 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 13. (2018·北京) 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鱅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 (1) 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
    2. (2) 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鱸的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鱅的
    3. (3) 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右图可知,将鲢、鱅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 ,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
    4. (4) 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 (5) 鲢鱼和鱅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 14. (2018·全国Ⅲ卷) 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2. (2) 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
    3. (3) 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3- , 通常植物根系对NO3-的吸收是通过运输完成的。
  • 15. (2018·全国Ⅱ卷) 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 (1) 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
    2. (2) 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种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3. (3) 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答出一点即可)。
  • 16. (2022高二下·万州月考) 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的字母表示大气中的CO2 , 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冬季。
    2. (2) 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 (3) 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
  • 17. (2020高三上·昆明月考) 在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沿海的潮间带,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潮间带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的栖息繁衍地,也是多种水鸟营巢繁殖的处所。由于人类的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以及建筑、薪柴之需,其面积日益缩小。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可以作为
    2. (2) 红树林中的鱼、虾、蟹、水禽和候鸟等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
    3. (3) 若潮间带受到轻微污染,红树林可以净化海水,吸收污染物从而消除污染,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
    4. (4) 海水富营养化会导致赤潮发生。红树林中的植物(常绿灌木或乔木)能防止赤潮发生。原因是红树林中的植物在与藻类竞争的过程中占优势,使藻类不能大量繁殖。
    5. (5) 红树林可以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对保护海岸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要在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措施。我国已建立了多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保护。
  • 18. (2020·重庆模拟) 某湿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下表为该生态系统中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种群

    能量

    3.56

    12.8

    10.30

    0.48

    226.50

    1. (1) 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
    2. (2)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等功能。碳循环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的形式进行循环。
    3. (3) 该生态系统通过多年演替,生物多样性增加,其中芦苇、菖蒲、碱茅等植物呈散乱、交错分布状态,从群落的结构角度看,这属于群落的结构。这样的分布给该湿地生态系统增添了旅游观光等多方面的资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19. (2020·浙江模拟) 南极磷虾广泛分布在南极海域,它们摄食海水表层的硅藻等浮游植物,同时也是部 分鱼类、企鹅、海鸟、鲸、海豹等生物的饵料,在南极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南极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属于同一个 。长期捕食磷虾的生物中,蓝鲸长有密集的鲸须,海豹的牙齿具有复杂缺刻、能够彼此交合,这些过滤结构为捕食成群的南 极磷虾提供了方便,体现了生物体的 相适应的特点。
    2. (2) 蓝鲸是南极海域捕食磷虾量最大的生物。当极昼来临,蓝鲸在南极海域聚集,它们潜入一定深度捕食,夜晚回到水面排泄,鲸粪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铁等,蓝鲸的这种迁移 行为加快了生态系统的,这种习性也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3. (3)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蓝鲸粪便中的能量(填“能”或“不能”)直接被硅藻利用。研究人员调査结果显示在该食物链中,南极硅藻的生物量比磷虾的生物量要少很多,其原因是o
    4. (4) 虽然南极磷虾资源蕴藏量巨大,但人类开发利用仍然需要十分谨慎。需划定捕捞区域,评估资源量,确定每年的,以促进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 20. (2020·昆明模拟) 我国长江中下游某大型淡水湖泊中存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型鱼虾→大型鱼类”的捕食关系。由于人类过度捕捞大型鱼类和大量生活生产污水入湖,造成蓝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局部湖区生态系统崩溃。回答下列问题。
    1. (1) 浮游动物属于第营养级,其同化能量的去向包括
    2. (2) 大量生活生产污水入湖,造成蓝藻大量繁殖的原因包括(填序号)。

      ①污水中的有机物被蓝藻直接利用

      ②污水中的无机物被蓝藻直接利用

      ③分解者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被蓝藻利用

      ④蓝藻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被自身利用

    3. (3) 过度捕捞和大量污水入湖造成局部湖区生态系统崩溃,原因是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
    4. (4) 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修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演替,该过程中大型鱼类的种群数量将以型增长方式恢复。大型鱼类数量的恢复有助于降低浮游植物的数量,从种间关系分析,原因是
  • 21. (2020·河东模拟) 图一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代表4种动物的种群;图二是该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X、Y)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e-i表示能量值。

     

    1. (1) 请写出图一中存在的食物链(网):
    2. (2) 图二中Y这个营养级的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填图二中字母)中,Y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用图二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3. (3) 每年的旱季来临时,草原的部分食草动物会迁徙到水草丰富的地带,这一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4. (4) 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确认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数/平米)

      20

      18

      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000

      900

      20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25.0

      49.1

      78.0

      A . 草甸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高于其它两个草原 B . 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表中数据 C . 表中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D . 流经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 22. (2020·银川模拟) 在某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图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2. (2) 松毛虫的摄入量为,图中B表示,能量在松毛虫→杜鹃的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
    3. (3) 若要调查杜鹃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法进行调查。
    4. (4) 杜鹃经常活跃在林冠层,而中层生活着啄木鸟等,鸟类的分层现象与植物所提供的有关。
  • 23. (2020·辽宁模拟) 在某农田中,动植物有豌豆蚜、鳞翅目幼虫、蝉大眼蝽和利马豆。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调查鳞翅目幼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法。施用高浓度生长素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型增长。
    2. (2) 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级消费者;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
    3. (3) 在豌豆蚜、鱗翅目幼虫、利马豆三种生物中,蝉大眼蝽主要取食
  • 24. (2020·泰州模拟) 下图是泰州某中学新建的一个人工湿地:池塘边有一片芦苇滩,池塘底定植了大量睡莲,水中放养了大量鱼类。一段时间后,睡莲全部被鱼吃光,后来学校每天用食堂的剩饭、剩菜饲喂鱼苗,“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等问题又出现了。该校生物兴趣小组尝试将池塘水泵入芦苇滩以净化水质。请分析回答:

    1. (1) 该池塘中所有生物可以看做是一个。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
    2. (2) 为监测池塘水质的变化,兴趣小组在每周周六的7:00、12:00、17:00三个时间点测定池塘水的pH值,推测pH值最高的时间点是,原因是
    3. (3) 为改善池塘水质,学校每天上午9:00开始将池塘水泵入芦苇滩,再从出水口引回,如此循环处理6 h,6 h循环水量约为池塘总水量的10%。下表是兴趣小组某天从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采集水样测定的相关指标的结果:

      11:00

      13:00

      15:00

      进水口

      出水口

      进水口

      出水口

      进水口

      出水口

      总磷含量

      0.39

      0.36

      0.35

      0.31

      0.39

      0.34

      总氮含量

      2.19

      2.06

      2.21

      2.02

      2.16

      1.91

      化学耗氧量(COD)

      10.08

      8.42

      10.08

      8.56

      9.35

      7.92

      ①化学耗氧量(COD)是指水体中的有机物等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化剂的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据表判断,COD值与污染程度成

      ②与进水口比较,出水口的总磷、总氮含量均有所下降的原因是芦苇

      ③除上述因素之外,芦苇滩生物净化水质的途径还有

    4. (4) 结合所学知识,请为该校改善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 25. (2020·长春模拟) 某地大力发展池塘养殖业,其中浮游植物、白鲢鱼、黑鱼构成了一定的营养结构。下图表示该池塘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a、b、c、d表示鱼类同化的能量值。请分析回答:

    1. (1) 若人工定量定时投放饲料,该池塘中黑鱼种群的数量变化应呈现型增长,为验证这一推测,研究者可采用法调查不同时间的黑鱼种群数量,并构建种群增长的模型。
    2. (2) 池塘中生长的浮游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结构,这种结构为鱼类的生长提供了
    3. (3)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根据图示,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0%(用字母表示)。
  • 26. (2020高二上·宾县月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浮床技术是一个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的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过程,它利用水生植物及根系微生物吸收N、P 元素,同时可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并以收获植物体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保护了水体生态环境,实现了景观效益和生态功能的双赢。下图为某湖泊应用生态浮床技术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生态浮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筑巢,下部根系为鱼类和水生昆虫提供了栖息场所,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2. (2) 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低于无浮床的水域,这主要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浮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3. (3) 请据图分析生态浮床加速水体净化的原因
    4. (4) 生态浮床的应用加快了湖泊中物质循环的速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5. (5) 夏季,湖泊中“听取蛙声一片”,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作用。
    6. (6) 生态浮床既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又能美化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27. (2020·柯桥模拟) 为发展农业经济,某山区因地制宜将荒山开垦为樱桃园,已知樱桃树是雌雄同株的植物,主要靠扦插、嫁接等方式无性繁殖。请回答下列有关樱桃园生态系统的问题:
    1. (1) 果园内的全部樱桃树构成一个种群,与其他很多高等动物种群相比,樱桃树种群特征一定不包括;荒山经过改造成为樱桃园,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进行。
    2. (2) 由于该樱桃园生态系统物种单一,常常遭遇蚜虫危害,瓢虫是蚜虫的天敌,蚂蚁吃蚜虫蜜露而驱赶瓢虫。研究发现,园内混合种植夏至草、紫花苜蓿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蚜虫的数量,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蚜虫数量降低的原因是;蚜虫数量降低后,瓢虫的主要活动范围从叶片向下转移,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改变;与传统喷施农药相比,混合种植夏至草、花苜蓿的方法驱除蚜虫的优势有(答出一点即可)。
    3. (3) 该樱桃园生态系统的土壤中生活着自养型硝化细菌和异养型毛霉,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二者分别属于;樱桃园中还生长着多种以樱桃为食的鸟类,人们总是想尽办法驱赶这些鸟类,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
  • 28. (2020·红河模拟) 金平县为响应国家“美丽家园”政策,发展以种植荔枝和栽培食用菌为主的立体生态农业,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 (2) 叶片被荔枝椿象食用后,荔枝树会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吸引鸟类捕食荔枝椿象,这种现象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的功能。
    3. (3)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与传统农业相比,沼气池的建立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4. (4) 该生态系统中,若家禽的能量4/5来自草食,1/5来自害虫,那么家禽增重1kg,至少需kg生产者。
    5. (5)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的原因是
  • 29. (2020·赤峰模拟) 传统果园常进行单一化种植,经常爆发病虫害。某生态果园采用“果—草—禽(牧)”立体种养模式(如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流入该生态果园的总能量是
    2. (2) 对该生态果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时,常用法进行采集、调查。在对果园中的七星瓢虫种群密度进行多年调查时,发现该果园七星瓢虫种群密度基本不变,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3. (3) 防治果树虫害时,常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或干扰交配,从而降低害虫种群密度。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 (4) 传统果园容易爆发病虫害的原因是
    5. (5) 与传统果园相比,该生态果园具有什么优势?。(答一点即可)
  • 30. (2020·长沙模拟) 利用鸭的杂食特性,鸭稻共作生态系统对防止水稻害虫有明显效果,科研人员就不同处理的稻田中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的研究数据如图:

    1. (1) 螺的活动范围小,获得实验数据可通过样方取样,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2. (2) 分析数据可知,由于鸭稻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底栖动物的
    3. (3)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圆田螺属于,它和凸旋螺之间构成关系,水稻种群中碳的输出除水稻呼吸途径外,还有(答出一条即可)。
    4. (4) 科研人员还发现稻鸭区水稻的根系明显比常规区的发达,原因是
    5. (5) 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均将会经历演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