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苏教版备考2021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1 生物与环境

生物考试

更新时间:2021-01-19 浏览次数:131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0七上·灌阳期中)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 生物依赖环境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生物影响环境 D . 以上都是
  • 2. (2020七上·马山期中) 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去,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 . 生物影响环境 B . 生物依赖环境    C . 生物适应环境 D .   生物改变环境
  • 3. (2021八下·揭东期末) 下列各项中,有关生物与环境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相对应的是(   )
    A .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B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蝉→螳螂→黄雀” C .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形象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D .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 4. (2021六上·东平月考) 我们当地中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这种现象说明(   )
    A . 环境影响生物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生物影响环境 D .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 5. (2020七上·金昌期中) 下列谚语或成语与对应的生物学解释不相吻合的是(  )
    A .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遗传现象 B .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C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 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6. (2020七上·宜兴期中)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 . “大树底下好乘凉”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 . “北风吹,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7. (2020七上·阳东期中) 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 植被丰富的树林中空气清新 B . 人类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造成酸雨 C . 深山阴湿的岩石上长有苔鲜 D . 地衣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形成
  • 8. (2021八下·临邑开学考) 下列古诗中关于“环境影响生物”的表述,与其它三个选项明显不同的是(   )
    A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 近水楼台先得后,向阳花木早逢春 C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9. (2020·广州) 下列关于生物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物的生活不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 .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 . 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D . 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 10. (2020七上·涡阳期中) 水温影响鱼类生长,通常水温升高10℃,鱼类生长速度增加1~2倍;但过高水温却可能使鱼类死亡。这种现象说明(   )
    A . 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影响 B .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 .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 . 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
  • 11. (2021八上·琼海期末) 澳大利亚山火从2019年9月烧到2020年,有关数据统计,澳洲野火不仅烧掉2800万英亩丛林,还导致10亿只野生动物丧生,还有很多动物被列入濒危动物行列。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整体 B .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 . 袋鼠是澳洲特有的有袋类哺乳动物之一,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D . 山火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维持碳氧平衡
  • 12. (2020·滨州模拟)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节目,自播出以来深受大家的喜爱,一起感受诗词之趣,古人之智。以下诗词中反映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环境影响生物 B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影响环境 C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物影响环境 D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环境影响生物
  • 13. (2020七上·长白期末) 蚯蚓的刚毛有助于它在洞穴中运动,蚯蚓钻穴能使土壤变得疏松,这说明()   

    A .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 . 生物存在遗传现象
  • 14. (2019七上·岳阳期中) 今年湘江流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干旱,鱼虾蟹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这种现象说明(   )
    A .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 . 生物能适应环境 C .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 . 生物能影响环境
  • 15. 在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 . “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C . 叶片退化为刺的仙人掌,可以适应干旱环境。 D . “适者生存”的生物,将永远都能适应环境。
二、实验探究题
  • 16. (2019·鞍山) 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

    培养皿

    种子所处环境

    萌发数

    A组

    取100粒小麦种子,定时喷洒清水,置于25℃翻柜中

    90粒

    B组

    取100粒小麦种子,定时喷洒pH=5.5的模拟酸雨,置于25℃橱柜中

    75粒

    C组

    取100粒小麦种子,定时喷酒pH=4的模拟酸雨,置于25℃橱柜中

    0粒

    1. (1) 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若探究“酸雨”的酸性强弱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可选择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2. (2) 根据A、B、C三组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3. (3) 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4. (4) A组有10粒小麦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
三、综合题
  • 17. (2020六上·肥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间题

    1787年,有一个飞利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快速地蔓延开来,严重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住仙人掌的蔓延。

    1. (1) 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一大灾难,说明生物能够环境,同时也能环境。
    2. (2) 资料中,昆虫是影响仙人掌生活的因素。
    3. (3) 1787年,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影响仙人掌生存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A . 光照 B . 水分 C . 昆虫 D . 空气
    4. (4)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为了________。
      A . 吸引昆虫传粉 B . 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侵害 C . 适应干旱的环境 D . 以上情况都不是
    5. (5)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 18. (2020七上·蚌埠月考) 《流浪地球》影片上映以来收获了非常高的评价和口碑,《流浪地球》的故事发生在离现在不太远的未来,那时科学家发现,太阳正在急剧老化,迅速膨胀,很快就要吞没地球。人民集结全球之力,建造了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轨道,在宇宙中“流浪”,寻找新家园。
    1. (1) 《流浪地球》告诉人们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是,保护它就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
    2. (2)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光能是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3. (3) 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超出了它的承载量和支付力,就会造成资源被破坏和环境恶化,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答案合理即给分)。
    4. (4)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请列举你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行为:(答两点即可)。
    5. (5) 有“地球之肺”之称的是生态系统。
  • 19. (2020·阳泉) 蝗灾与治蝗

    2020年2月以来,一场70多年来见的大蝗灾从东非开始,迅速向中东、南亚蔓延。大群的蝗虫乌云蔽日般铺天盖地而来,所到之处,玉米、小麦、芦苇等植物被啃食殆尽。其景象可用“惨烈”二字形容。引起这场螳灾的“元凶”是沙漠蝗虫。它们通常生活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来,植被覆盖率低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突然的大量降水往往会使沙漠蝗出数量激增。研究发现,沙漠蝗出的后足有许多感受器,当它们聚集在一起,后足受到碰触时,会释放出一种叫做苯乙腈(jīng)的刺激性化学物质,犹如吹响集结号,不断吸引更多的蝗虫从四面八方赶来。这种物质还能在-定程度上抑制山雀等天敌对它们的采食,但粉红椋(liàng) 鸟却毫不在意,依然把蝗虫视为美味。

    阅读上述资料,结合你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沙摸蝗虫生活的地区,突然的大量降水往往会使蝗虫数量激增,这表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2. (2) 沙漠蝗虫集群活动时,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
    3. (3) 由图二可知,蝗虫的发育分为三个时期,依次为a、b、和c,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4. (4) 根据资料中的信息,写出一条与沙漠蝗虫有关的食物链:
    5. (5) 沙漠蝗虫的活动范围很大,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答出一点即可)
    6. (6) 一些国家采用了喷洒杀虫剂的方法,治蝗效果显著,但该方法会污染农作物和环境。请你提出一种既能治蝗又环保的方法(以鸟治虫的方法除外):
  • 20. (2020七上·稷山期末) 落叶是一种自然现象,一般秋天,大部分落叶植物、树木开始落叶,叶子枯黄、卷曲,从树上落下,随风飘舞,也代表深秋后,冬天即将到来。

    ◆落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每当干旱或寒冷季节来临,全树叶枯死脱落,仅存枝干,为落叶树,如桃。另一种是在春夏时新叶发生以后,老叶渐次脱落,就全树看,终年常绿,为常绿树,如樟。

    ◆落叶的原因:1、内因:叶片经过一定时期的生理活动后细胞内大量的代谢产物,如矿物质积累,引起生理功能衰退(叶绿素被破坏,叶变黄)而死亡。2、外因:天气变冷,土温降低,雨水减少,根系吸水能力大大减弱。植物体得到的水分与无机盐大减,从而不能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叶子也就会适应性地脱落。当度过寒冷与干旱之后,新的叶片便会长出。

    ◆叶子脱落后的叶痕为什么会那样的光滑呢?原因在于产生离区一一一叶子会在降温时产生一种激素,促使叶子在叶柄基部产生离区。 离区包括离层和保护层。細胞分裂产生一群小形薄壁细胞,为离层。随着离层的细胞壁变化,这些细胞成为游离的状态,使叶柄支持力减弱,加上叶的重力,风的力量,叶就从离层处脱落。紧接着在离层下的几层细胞栓化,在断面处形成保护层,避免水的散失,病虫的

    侵入等。

    ◆落叶的意义:在其它活动随着温度减弱时,使植物减少蒸腾作用,保持体内水分。落叶植物的这一习性是度过寒冷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为什么树叶落了,氧气没有减少呢?

    ①地球氧气主要来源不是树木 目前普遍认为,地球上的氧气70%来自海洋中的藻类植物。也有科学家认为,地核也在不断释放氧气。因此地表植物释放的氧气仅占1/3左右。

    ②南北半球不同

    当北半球地处冬季时,南半球在夏季,且热带地区全年四季常绿,植被丰富,一直在进行光合作用。

    ③大气是流动的。

    ……..

    阅读资料后,结合所学解答以下题目

    1. (1) 落叶树在秋冬通过落叶可以保持体内水分,这主要是减少了植物的____________
      A . 光合作用 B . 呼吸作用 C . 蒸腾作用 D . 前三项
    2. (2) 落叶是植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反应,通过落叶可以适应____________
      A . 气温降低 B . 水分减少 C . 根吸收力减弱 D . 前三项
    3.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 . 植物到了冬天,叶子都会脱落 B . 落叶有利于植物生存 C . 生物结构性变化与功能性变化相统一 D . 落叶不会导致病虫入侵
    4. (4) 干旱或入冬时树叶脱落反映了____________
      A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C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 .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
    5. (5) 绿色植物通过吸收水,吸收的水主要以的形式由叶的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6. (6) 通过阅读该资料,有同学认为植物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没有太大的关系,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 21. (2019九下·海淀模拟) 近百年来,海螺沟冰川慢慢消融逐渐露出裸地,形成了一条长达2公里的狭长冰川退缩带(见图1)。退缩带上依次覆盖了从草本、灌木到森林等不同类型的植被。为研究最早形成的裸地是如何演变成森林的,研究者选择了七个样地,统计记录其植物种类、土壤状况等相关指标(见表1)。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方法是法。
    2. (2) 冰川退缩后的裸地养分状况较差,逐渐长出黄芪等草本植物,而后出现了高3~5米的灌木和小乔木沙棘、川滇柳。研究发现,这些植物的根部生有可以固氮的根瘤菌,这是造成土壤中的直接原因,也为后续大型木本植物的生长奠定了物质基础。该统计结果说明生物与环境相互,这是植被类型更替的动力之一。
    3. (3) 研究者测定了不同样地上几种植物占乔木层有机物质总量的比例(如图2)。冬瓜杨是可高达30米的阔叶乔木,川滇柳与沙棘占比逐渐减少,可能是因为它们无法得到充足的条件,生长受到影响所致。随后冬瓜杨被更为高大的云冷杉取代。可以推测,冬瓜杨和其他三类植物之间均存在关系。这也是推动植被类型更替的重要力量。
    4. (4) 植物为动物的生活提供,可以推测,在植被类型更替的过程中,动物类群也随之发生变化。可见,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