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 | |||
水 | 4.2×103 | 冰 | 2.1×103 |
酒精 | 2.4×103 | 砂石 | 0.92×103 |
煤油 | 2.1×103 | 铝 | 0.88×103 |
水银 | 0.14×103 | 铜 | 0.39×103 |
实验序号 | 铁块质量m/kg | 铁块距桌面的高度H/m | 桌腿进入细沙中的深度h/m |
1 | 0.1 | 0.6 | 0.024 |
2 | 0.2 | 0.6 | 0.035 |
3 | 0.3 | 0.6 | 0.043 |
①将电阻丝B全部连入图乙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1。
②将电阻丝C全部连人图乙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2。
③比较数据,发现I1<I2 , 于是他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①将电压表接在电阻R0两端,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
②闭合开关S,记录电压表的示数为U1;
③,记录电压表的示数为U2。
①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接入电路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S,调节滑片P至适当的位置,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及电流表的示数I,断开开关S,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及电流表的示数I,断开开关S,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仿照步骤②,再做四次实验。
测量的时候,如果测量方法不正确,就会产生错误。使用厚刻度尺测量长方体边长的时候,尺要按照图甲那样放置,使刻度贴近被测物体,这样容易看准物体的边缘所对的刻度值。如果刻度尺在被测量物体。上的位置像图乙那样歪斜,就是错误的测量方法。再如,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没有调零就进行测量,也是错误的。
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认真、仔细地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而每次测出的结果(即测量值)可能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一个物体的真实长度总是确定的,我们把物体的真实长度叫做它的真实值。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些差异,这种差异叫做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呢?
误差的产生跟测量工具或者测量方案有关系。例如,刻度尺的刻度不够准确、钢尺的热胀冷缩,用它们测量长度就会产生误差。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小。再如,在测量液体密度的时候,先测出烧杯内液体的质量,再倒入量筒测量对应体积时,液体总是会有一些残留在烧杯中无法全部倒出,这也会导致测量值与真实值有偏差,而且由于测量的体积值是小于真实值的,从而导致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这样的误差就是由测量方案引起的。改进测量方案,可以减小由此产生的误差。
误差的产生还跟测量的人有关系。我们知道,用停表测时间的时候,有的人启动计时早些,有的人启动计时晚些。用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长度,若物体的末端边缘处于两个毫米刻度线之间,就需要估计出毫米的下一位数字。不同的人在估计的时候,有的人估计得偏大些,有的人估计得偏小些,这就产生了跟测量的人有关系的误差。一个人用同一个测量工具对一个物体测量几次,所得的结果通常也会不同。各次测得的数值相近,不能说哪一次测量更准确,但是可以想到,有时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有时测量值小于真实值,而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因此,我们取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误差和错误不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在做物理实验时,一定要认真、细致,不要出现错误。同时还应该注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想办法来减小它,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华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了三次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小华测量三组数据的目的是,由此数据可知实验中Rx的测量结果是Ω。
次数 | U/V | I/A | R/Ω |
1 | 0.8 | 0.08 | 10.0 |
2 | 1.2 | 0.12 | 10.0 |
3 | 2.4 | 0.22 | 10.9 |
②在教材科学窗栏目中介绍过电表就相当于特殊的电阻,电流表和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时,其两端也会有电压,并有电流通过其中。请你结合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 ,分析说明该实验方案进行测量而产生的误差主要是由于哪个电表的测量值不准确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