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河东区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1-02-21 浏览次数:2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xū)     退(kuì)     粗(cāo)     锐不可(dāng) B . 黑(yōu)    冽(lǐn)     崎(qū)       息敛声(bǐng) C . (gù)     首(qiáo)    亮(zhèng)    藏污纳(gòu) D . (què)    杆(wéi)      默(qì)       精竭虑(dān)
  •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历史上、现实中,很多人以顽强拼搏为人生信条,不断提升自己,立志追求_____,因而创造了优秀业绩。并不是命运多么垂青他们,而是这些人自己不_____、不放松,坚持不懈奋斗,既有凌云之志,又有笃定之行,坚持走好人生每一段路程,从而迈向更高远的_______。

    A . 优越  松懈  境界 B . 卓越  懈怠  境界 C . 优越  懈怠  意境 D . 卓越  松懈  意境
  • 3.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 .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校长,使她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C . 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 . 中德两国元首同意巩固并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 4.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B . 聊起最近读什么书或喜欢什么作品时,很少有人提到《聊斋志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文学经典,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担忧。 C . 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用口耳相传的传说,诉说着对深邃而神秘太空的向往。 D . 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 . 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 . 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 . 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 . 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二、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按照科学定义,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桥的出现与不断完善,贯通南北、连接东西、跨越江海,表现了人类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②《说文解字》里说:“果,以木跨水,今之桥也。”木桥应是最早的桥梁形式之一,由跨河过江而引延到架于悬涯峭壁、楼阁宫殿,乃至城市空间的栈桥、天桥、高架桥等。现代桥梁纵使千姿百态,追根溯源,都可归于梁桥、浮桥、拱桥、索桥等几大类型。

    ③中国自古有“桥的国度”之美誉。史料记载,商周时就有了浮桥;战国时出现了排柱式木桥、伸臂式木桥;南北朝时有木石混合的桥;隋唐时出现形式多样的石拱桥,如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战争和自然灾害等,途-千五百年而不毁;宋时造桥技术突飞猛进,出现了各式各样新式桥梁,如名画《清明上河图》里雄跨汴河、极富美感的虹桥等,成为经典;明清时期西南地区还出现了藤桥、索桥等,如建于清康照44年(公元1705年)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就是由13根铁链构成的铁索桥。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堪称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而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湘子桥,因设计科学合理、建筑工艺先进、桥梁造型优美、建筑时代久远,被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④许多古桥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让工程技术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独具特色:长安灞桥的柳丝、扬州二十四桥的月光、苏州枫桥的钟声、西湖断桥的邂逅,还有钱塘江大桥下的怒涛、卢沟桥边的枪声,或寄寓一个美丽梦想,或承载一段历史伤痛,平添了一份别样的情怀。桥既是工程技术的化身,也是精神家园的载体。一座桥,一段故事,一份情怀。造桥人、过桥者、写桥人,共同演绎的故事,成就了丰富而独特的桥文化。

    ⑤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桥梁建筑技术日臻完善。桥梁不只建在河江之上,早已延伸到大海上、平原上、高山之间,桥路相连,桥隧相通,跨越更大的空间,连接更远的世界,创造出一个个伟大的工程奇迹,演绎一串串精彩的桥果故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征服了举世著名的钱塘江大潮;丹昆特大桥长达165千米多,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铁桥;而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长达55千米,桥、岛、隧结合,成千上百的技术人员连续攻克了“五大制约性难题”,共同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不仅是伟大的浪漫想象,更是现代科学发展与工程技术的完胜。

    ⑥一座桥,一个传奇,是非凡的人间奇迹!一座桥,一段历史,折射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也成为了创新文化的显来标识!

    1. (1) 对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桥梁的几种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B .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桥梁的发展及特点。 C . 中国古代桥梁高超的建筑技术。 D . 桥成为创新文化的显著标识。
    2. (2) 下列对文章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②段引用《说文解字》中的文字,具体说明了桥梁的几大类型。 B . 第⑤段列举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例子,具体说明了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桥梁建筑技术日臻完善。 C . 第③④段在说明中国古代桥梁时由桥梁建筑技术说到蕴含着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这个顺序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客观规律。 D . 文章主体部分由古代说到现代,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具体说明。
    3. (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 . 现代桥梁纵使千姿百态,归根结底,都可归于梁桥、浮桥、拱桥、索桥等几大类型。 B . 赵州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战争和自然灾害等,一千五百多年而不毁。 C . 中国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古桥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D . 桥梁早已延伸到大海上,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长达55千米。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崇文门三角洲的马莲

    毕淑敏

    ①从北京站和建国门涌流来的两条马路,在崇文门汇合后浩荡西去。像真正的江河一样,交汇处留下一片三角形地带。不知别人怎样称呼,我在心里唤它为崇文门三角洲。

    ②三角洲是一块街头绿地,长着茸茸如毡的绿草,四周围着常见的低矮铁栏。它同京城其它的绿地别无二致,每逢路过时我却会久久地凝视,因为绿地里长着百十丛莽莽苍苍的马莲。

    ③它们一簇簇无规则地散居着,像大山深处的人家。看不出人工移种的秩序,仿佛当年的种籽是被轻风随意抛洒下的。窄而柔韧的叶片箭锥似的攒在一处,纷纷披披又如少女的青丝,俯仰着去亲近土地。它们绿得朗润,生得繁茂,无拘无束地好像一堆堆蓝绿的海藻。我许多年没在城里见到这种生机勃勃的野草了。

    ④马莲并不是什么珍奇的东西。儿时,到处都有马莲,它们的根系十分强健,所以你只能采下马莲叶,而不可能将它连根拔起。我用马莲叶编一片小小的马莲席,垫在膝盖下,跪在草地里玩,便有清凉的绿意渗入心底。如果去买鱼,店家会用一根浸过水的马莲草穿过鱼嘴,周到地递给你。拎上鱼跑回家,鱼身上的水溅湿了花裙子,鱼嘴被拽豁了,惟有马莲草结成的环,依然椭圆。过五月端午,解开马莲草捆扎的粽子,清香扑面而来,我总觉得粽子的魅力不是来自苇叶而是出自马莲……

    ⑤不知从何时起,马莲像潮汐般地退出了城市。一位朋友说她家住在城西马莲道,那里曾经有过铺天盖地的马莲,因而得名。有一天我路过那里,在路旁没有见到一丛马莲,只看到经天纬地的楼群……

    ⑥再吃不到用马莲草捆扎的粽子了。每当我解开粉红色的塑料绳或乌黑的丝线剥出一个粽子时,都感到一种生灵的悲哀。

    ⑦是谁驱赶了马莲?

    ⑧我想是我们。

    ⑨所以,当我凝望崇文门三角洲繁茂的马莲时,心旌不由得激荡。

    ⑩春天,马莲花开了,一朵朵钢蓝色的小喇叭,在汽车尾尘的烟雾中,在红绿变换的交通信号灯下,在嘈杂的噪声里,对着都市的天空,唱着我们听不懂的歌。

    ⑪常常惊讶这里最初的马莲来自何方?大约是一次偶然。也许是鸟儿衔来一粒种实,也许是泥土中原来就蕴有胚芽,它钻出来了,生意盎然地繁衍起来,绿得如火如荼。假若它在旷野,我毫不怀疑这是天意,但在闹市之中,它却需有神力相助。比如艳阳朗月之下,会有甘霖自水车降下,滋育这原本极普通的野草。

    ⑫是谁帮助了马莲?

    ⑬我想也是我们。

    ⑭因为有了人类,地球才不再古朴不再苍凉。因为有了人类,地球才美艳绝伦而又遍体鳞伤。

    ⑮生命是美丽的,它无所谓高贵也无所谓谦卑。人类和所有的物种都是自然之子,我们有一座共同的花园。人类自身昌硕的同时应该也能够容下万物欣荣生长。

    ⑯幼时看过一出童话剧,马莲花是幸福美好的象征。愿崇文门三角洲的马莲,春风吹又生!

    1. (1) 请结合文章③④自然段,说说马莲具有哪些特点
    2. (2) 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3.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 这篇文章感情细腻,行文优美又飘洒自然,表达了渴望马莲花回归的美好愿望,使人受到深深的启迪。 B . 文章第②段,“每逢路过时我却会久久地凝视,因为绿地里长着百十丛莽莽苍苍的马莲”一句,自然的引出下文对崇文门三角洲的马莲的描写。 C . 文章⑦⑧段,运用设问,指出马莲逐渐消失的原因是人类的“驱赶”,提醒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 D . 文章第⑩段提及的“汽车尾尘的烟雾”“ 红绿变换的交通信号灯”“ 嘈杂的噪声”,都是马莲这种生机勃勃的野草在城市里无法存活的原因。 E . 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马莲高傲不屈却受人重视的惋惜之情。
    4. (4) 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课内阅读
  • 8. 阅读《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原文略。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见月                  曦:太阳。 B . 未复有能其奇者          与:欣赏。 C . 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 D . 沿阻绝                  溯:顺流而下。
    2. (2)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B . 清荣峻茂。              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C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D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只是少了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
    3. (3) 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峡》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等。 B . 《三峡》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之景。 C . 《答谢中书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 D .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同时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四、句子默写
  • 9. 在横线上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 (1) 攀条折其荣,。(《庭中有奇树》)
    2. (2) 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3. (3)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4)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5. (5)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6. (6) 柴门何萧条,。(曹植《梁甫行》)
    7. (7) 《渡荆门送别》中,从俯仰两个视角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图景的诗句是:“”。
五、课外阅读
  • 10. 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惯的读书人。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务。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因易一子以自胜

      ②吕已窥之

    2. (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个怎样的人。
六、综合性学习
  • 11. 抗生素曾经是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但滥用抗生素也让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下面是某校同学搜集的有关滥用抗生素情况的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小题。

    (材料一)

    天天6个月时被医院诊断得了咽炎并接受庆大霉素雾化治疗,整个治疗过程中,天天哭得很厉害,但护士却说没事,哭得越厉害吸入效果越好。10个月时,天天出现了异常,被医院诊断为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病因就是半岁时做的那次庆大霉素雾化治疗。

    (材料二)

    北京一知名医院曾收治了一名16岁普通的咳嗽患者。尽管医生给他用了多种类型的抗生素,仍没能挽回他年轻的生命。细菌培养发现,病人体内感染的病菌对各种抗生素均耐药。原来,该患者有一个特别的生活习惯。他每天在学校食堂吃饭,怕不干净,每次吃完饭后都要吃两粒抗生素……

    (材料三)

    网络上的一次有关抗生素的讨论。

    老余:抗生素治病效果好,只要有点头痛发热,我就会自己到药店买一些服用。

    花咖:现在的患者真怪,普遍喜好“三素一汤”,即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打点滴。

    慕容:抗生素只能用于辅助治疗,但有些医生由于自身医疗水平和经济利益原因,把抗生素当成了“当家药”。

    良心人:尽管国家早就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有些药店为了赚钱,只要你买,它就敢卖,完全不管病人服用抗生素后会不会有过敏反应。

    青衫浪子:我国抗生素的使用陷入了“需要用,不需要也用;超时、超量使用”的怪圈,长期这样下去,非常危险,它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病菌产生耐药性。

    (材料四)

    中国和发达国家抗生素使用量对比

    国家

    时间

    总使用量(吨)

    人用(吨)

    兽用(吨)

    千人抗生素日使用量

    中国

    2013

    162000

    77760

    84240

    157

    英国

    2013

    1060

    640

    420

    27.4

    美国

    2011/2012

    17890

    3290

    14600

    28.8

    1. (1) 上面四则材料中与“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
    2. (2) 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总结概括滥用抗生素主要的三点危险。
七、填空题
  • 12. 填空。

    ①《西行漫记》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这是一部(体裁)作品。

    ②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

    (人物)大公无私,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的得意,个性率真。

    (人物)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八、名著阅读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A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_______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1. (1) 这段话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一段话,是对A(事件)的高度评价。以及由文段可知,“红星”的含义是什么?
    2. (2) 请说出作者斯诺在这本书中,关注的两个重点是什么?
九、作文
  • 14. 作文。

    2017年初秋,我们带着懵懂和憧憬来到香山道中学;2018年金秋,我们怀着希冀与梦想迎接初二生活。一载光阴,香中铭记了你的青春时刻,镌刻了你的成长印记。请以《我的多彩香中》或《我爱香中》为题,写一篇文章,或记叙故事,或抒发情感,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