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7年 | 1795年 | 1797年 | 1833年 | 1850年 |
143 | 300 | 900 | 1125 | 1407 |
1978年 | 1980年 | 1984年 | |
粮食 | 304.77 | 320.31 | 407.31 |
棉花 | 2.16 | 2.07 | 3.25 |
油料作物 | 5.21 | 7.69 | 11.91 |
彩电 | 洗衣机 | 电冰箱 | 空调 | 家用汽车 | |
1981年 | 0.6 | 6.3 | 0.2 | 0.1 | 0.3 |
2007年 | 137.8 | 96.8 | 95 | 95.1 | 6.1 |
材料一: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的逐步瓦解和封建制的日益形成,土地开始私有,人身依附关系开始松弛。政府通过采取户籍控制等方式对民众进行管理,使农民固守于土地上,并按照规定向政府纳税,而土地私有又为商人们抓住时机对农民进行侵夺创造了条件。然而,当商业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又为大一统的具有高度强制性特点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不能容忍,于是统治者又采取措施对商人进行政治上的限制和经济上的强制,这为重农抑商提供了实施的必然性。战国中期的商鞅变法明确提出和落实了重农抑商政策。
——摘编自邓春艳《浅析秦汉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二: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统治者通过抑制个体工商业来实现政府对社会商品的垄断,并且不断实行新的剥削手段来刺激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让农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摘编自林聿静《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由来及其影响》
材料一:将光荣革命看做近代英国崛起的起点,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英荷关系的调整,其最主要理由是此后英国的壮大呈现出连续性和加速性。1688年之前的英国是欧洲二流国家,光荣革命后的英国以全断的姿态挑战欧洲头号强国法国的霸权,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英国在保证欧洲大陆力量格局基本均衡的同时,通过成功的海外扩张稳步壮大力量,其力量触角大大超越了欧洲的范围。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国方成为西方世界的强国。
——摘编自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材料二: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和最大的殖民强国,19世纪中期在世界市场上和国际贸易活动中,享有无可争辩的垄断地位。列宁明确地指出过这个特点,他写道:”19世纪中叶英国几乎完全垄断了世界市场。”
——摘编自郭吴新《19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让清政府中的有识人士意识到若要重振国威,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从1861年开始,一些地方大员,比如曾国藩、左宗裳、李鸿章、张之洞等推动了洋务运动开展。洋务运动前期主要发展军用工业,后期主要发展民用工业。还兴建起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为了培养适应新式军事和民用企业的专门人才,在向欧美派去留学生的同时,还设立了各种实业和军事学堂。
——摘编自李小庆《“洋务运动”伪命题》
材料二:辛亥革命以后,振兴实业政策法令的颁布,奏响了民国初年民营工业发展的序曲。而到了1914—1922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几年,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近代民营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品销路大增,企业利润丰厚,新厂不断开设,发展速度很快,被称为中国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摘编自王艳慧《一战期间的中国民营工业的发展研究》
材料一:
材料二:对外开放40年,既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40年,也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40年。在这40年里,开放成为了推动和深化改革、支撑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开放带来了中国改革发展缺少的外部资源,拓展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空间,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倒逼机制”。开放的内容不断扩展丰富。开放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对外部世界的开放逐步扩展到中国内部的相互开放,最后是世界各国之间更大的开放。
——摘编自杨雪冬《对外开放40年的成就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