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2-21 浏览次数:162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言表达
  • 1. (2020高一上·南京期末) 班级开展期末语文学习交流活动,以下是某同学的两段发言摘录,请按照要求,完成题目。

    ①人生活在自然中,而大自然也已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寄托着人们的心灵。②史铁生在“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公园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启迪;姚鼐在泰山之巅,静观红日喷薄而出,精神也随之升华。

    ③古诗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靖节先生的淡泊名利、少陵野老的忧国忧民深深地影响着我们。④古诗词,不仅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_______________ , 如青莲居士的豪放飘逸,易安居士的婉约细腻……

    1. (1) 发言摘录中有一个病句,请指出并修改。

      (填序号)句,改为:

    2. (2) 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写句子,使前后语义连贯。
    3. (3) 靖节先生指,少陵野老指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2020高一上·南京期末) 班级将举行“乡土中国”综合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确立了“家族:差序格局的中心”研讨话题,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活动。

    材料一:

    我们的格局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差序格局这种社会结构形态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

    “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

    阿Q不开口。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

    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

    阿Q并没有抗辩他确凿姓赵,只用手摸着左颊,和地保退出去了;外面又被地保训斥了一番,谢了地保二百文酒钱。知道的人都说阿Q太荒唐,自己去招打;他大约未必姓赵,即使真姓赵,有赵太爷在这里,也不该如此胡说的。此后便再没有人提起他的氏族来,所以我终于不知道阿Q究竟什么姓。

    (选自鲁迅《呐喊·阿Q正传》)

    材料三:

    家庭是政治生活伦理与行为的训练场。家庭仪式通过共同参与,以及对特定人群的容括和排除而强化父系继嗣原则。依照理学的训诫,全部家庭生活和活动都应围绕着祠堂来进行。朱熹迈出了极端的一步:将宗族祭祖仪式的权力扩展到整个血亲群体。随着宗族的扩张,对正确的居家仪式的考虑也扩展开来,无论在社会意义上还是在地理意义上。普通家庭通过设立自己的家祠认可这一社会秩序,以赢得尊重感、祖先的庇护以及宗族的成员身份等。在晚期帝制期间,以祭坛为中心的日常仪式将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甚至包括许多并无识字之人的家庭,绑缚到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空间当中。

    (选自[英]白馥兰《技术、性别、历史》)

    1. (1) 活动一:为研讨的中心话题“差序格局”拟写一个词条,帮助小组成员明晰其概念内涵。(30字左右)
    2. (2) 活动二:《阿Q正传》中阿Q说“我本来姓赵,可是赵老爷不许我姓赵”。有同学对“阿Q为什么在意姓赵”有困惑,请结合材料帮同学解惑。
    3. (3) 活动三:有同学提出,如今已经进入“后乡土时代”,但重修家祠、家谱现象越来越多。请对这一现象说说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2020高一上·南京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浅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zhuì。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①点zhuì()    ②混混沌()    ③一破屋(

    2. (2) 选文第一段对“江南之秋”的叙写属于“闲笔”,但“闲笔”不“闲”。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3. (3)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作答)

      ①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②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4. (4) 景物的选取往往体现了作者的审美取向。本文选景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四、文言文阅读
  • 4. (2020高一上·南京期末)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唐]韩愈《师说》)

    (二)

    汉魏以来,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唐承其弊,是以一时士大夫之流,鲜不自鸣得意,竞耻相师,文公以一布衣周旋其间,而欲挽八代之颓风,洗一时之旧染,自非传道、授业、解惑三大端矣,不足以正流品而广善类。然持之过激,与言不得其人,则其道不传,而其业难受;其业难受,而其惑愈不解矣。今者李氏子蟠,不拘世俗,非所谓出类拔萃而知所向往者乎?文公作说以贻,因以嘉来学而奖后进。

    (选自[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B . 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C . 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D . 神仙术士之学浮屠/老子之书/递易纵横/莫知所尚盖数/百年于兹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者:指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也指求学的人。文中应指前一义项。 B . 句读:指文章句意已尽或未尽须停顿之处。教句读者非韩愈眼中之“师”。 C . 百工:泛指各种工匠。韩愈称赞他们虽地位低贱,却不以相互学习为耻。 D . 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此处以身份的普通来突出韩愈的精神。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今者李氏子蟠,不拘世俗,非所谓出类拔萃而知所向往者乎?

    4. (4) 士大夫“竞耻相师”的表现有哪些?请依据选文(一)概括。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2020高一上·南京期末)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雨晴

    杜甫

    雨时山不改,晴罢峡如新。

    天路看殊俗,秋江思杀人。

    有猿挥泪尽,无犬附书频。

    故国愁眉外,长歌欲损神。

    【注释】①此诗为安史之乱期间诗人漂泊西南夔州时所作。②犬附书,指传递家书。《晋书》载,陆机羁寓京师洛阳,久无家乡音信,作家书系于爱犬黄耳颈上,让它送回家乡。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描写山色不改,峡谷常新,初晴的喜悦消解了滞留西南边地的愁思。 B . 诗人沦落到不同风俗的蛮荒之地夔州,面对东流的秋日江水,心生愁思。 C . 诗人心中担忧沦陷中的土地而眼不能见,长歌抒情反而更令其心神哀伤。 D . 全诗前四句描写雨晴所见所感,后四句抒发故国之思和漂泊之愁等情感。
    2. (2) 简要赏析“有猿挥泪尽,无犬附书频”一联的表达效果。
六、情景默写
  • 6. (2020高一上·南京期末) 根据提示,填写名句。(任选八空作答)
    1. (1) 锲而不舍,。(荀子《劝学》)
    2. (2)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3. (3) 曹操是一位有志向的政治家,“”(《短歌行》)以周公自比,表达了广招贤才、重建王业的雄心。
    4. (4) 辛弃疾一心致力收复北方失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对刘裕北伐煊赫声势的描写,透露了年近七旬的诗人内心的渴盼。
    5. (5) 古人喜欢以水喻情。李煜“”(《虞美人》)用水将家国之愁表现得淋漓尽致,秦观“”(《鹊桥仙》)把恋人之情表现得如水般温馨、绵长,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在水的比喻中表现出一种洒脱。
七、论述类文本阅读
  • 7. (2020高一上·南京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无声·留白·真空

    沈致远

    ①乍看,无声、留白、真空三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细思量三者均体现出“有”与“无”之间的微妙关系。

    ②白居易《琵琶行》中那段描写音乐之美妙的诗篇,千古传颂,历久弥新。其中我最欣赏的一句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怎么会胜过有声呢?我这样理解: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那一段繁忙的音乐以后,琵琶声由急转缓,“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乐声悠然而止。使听众得以静下来回味其弦外之音,从而浮想联翩,进入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而且这里无声的停顿也烘托出随后“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那种逼人的宏伟气势。总之,诗人告诉我们:音乐之美妙不仅在有声,也在无声,更在于有声与无声的浑然天成。音乐的这种表现手法在西洋的交响乐中也有采用。

    ③国画讲究留白,留白成为国画构图的重要元素。八大山人开写意画先河,是擅长留白的高手。留白突显东方艺术的审美观,但是传统的西洋画并非如此,在著名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上千幅西洋写实派和印象派的画中,竟然没有一幅采用留白。现代抽象派画家的有些作品中虽然也留出大片空间,但往往有颜色,严格地说不属于留白。画笔的渲染是“有”,留白则是“无”。东西方画家对留白的不同态度,是否反映了两种文明在哲学思想上的差异呢?

    ④真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顾名思义,真空是空空如也。其实不然!用最强力的真空泵将密封容器抽到高真空,每立方厘米仍然残留上千个气体粒子。而且除了粒子以外,整个宇宙空间充满了由微弱的电磁波所构成的背景辐射,这是宇宙诞生时“大爆炸”残留的余晖。空间并非空无一物,现实中并不存在绝对真空。

    ⑤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曾从理论上指出:即使在绝对真空中也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充满了许多正反虚粒子对。打个比喻:真空就好比是永不平静的海平面,波涛起伏浪花飞溅,随时都有水珠和气泡在产生和湮灭。水珠就好比是虚的正粒子,而气泡好比是虚的反粒子,他们成对产生,随即湮灭。这种方生旋灭的正反虚粒子对造成了所谓“真空起伏”,使真空永远不得安宁。

    ⑥可见,真空不空,而且非常复杂。真空起伏,正反虚粒子对……这对常人而言已经够玄了吧,但还有更玄的。李政道说,在真空起伏中可能有正反磁单极子存在,核子中夸克的禁闭可能是由于真空的特性所致,基本粒子的“对称破缺”可能来自真空起伏,真空可能有不同的态一现实的“真”真空与各种“假”真空,在高能量冲击下可能激发两者之间的“相变”,出现始料不及的意外结果。他还认为,真空之激发可能是21世纪物理学的重大突破。对真空如此钟情,是否与他的东方文化背景有关呢?

    ⑦无声,留白、真空是“无”。但无论在艺术或科学领域中,都不能小看了“无”。宇宙是一个统一体,归根到底,艺术与科学也是统一的。将艺术与科学分开来进行研究只是为了方便,是人为的,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⑧走笔至此,不禁想起《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入口处的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毕竟是大彻大悟的过来人。

    (选自沈致远《科学是美丽的》,有删改)

    1. (1) 下面各项中对文本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曲“此时无声胜有声”一样,西洋交响乐也有无声与有声浑然天成的表现手法。 B . 作者认为,科学与艺术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对将二者人为分开研究的做法持明确反对态度。 C . 《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道出了“有”与“无”之间的哲理,作者评价曹雪芹是一个“大彻大悟的过来人”。 D . 作者突破单一学科领域,从无声、留白、真空中发现了“有”与“无”的微妙关系,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
    2. (2) 请概括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 (3) 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请运用文中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赏析丰子恺的画作《野渡无人舟自横》。



八、微写作
  • 8. (2020高一上·南京期末) 微写作。

    一些成语常被很多人误解。如,“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原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很多人理解为“天气炎热”;“空穴来风”出自宋玉《风赋》,原指有空穴才有风来,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常被人们理解为“毫无根据”。一些辞书便增加了这些解释。

    请给这些辞书的编委会写一条150字左右的留言,表明你的观点。

九、命题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