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出处 |
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犯令者没入田货 | 《汉书食货志》 |
贾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 | 《汉书衮帝纪》 |
出处 | 记述 |
《田令》 |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
《全唐诗补逸》 |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
《唐大诏令集》 |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
《全唐文》 |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 |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地域 年代 | 西汉元始二年 | 晋太康元年 | 唐天宝元年 | 宋元丰三年 |
北方 | 965 | 149 | 493 | 459 |
南方 | 111 | 65 | 257 | 830 |
设立时间 |
认可的历史依据 |
不认可的主要理由 |
1726年 |
为了用兵西北,设立“军需房”,参赞军务。 |
临时性军务机构,无专职官员、无官衙。 |
1729年 |
正式更名“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
只有兼职官员,皇帝随时召唤, 在皇宫内设值房。 |
1732年 |
全称“办理军机处”直至清亡;专设军机大臣、章京等职;“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
军机处名称、职能等业已具备。 |
材料一 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
——摘自黄庭坚家族《黄氏家规》
父之所责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摘自《朱子家训》
睦宗族,和乡邻。禁凌暴,守击纪。戒争讼,莫为非。宣圣谕,敦族义。圣谕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圣谕六言”即“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节选自《中国古代家规族约》
材料二 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认为“中国自强之本在立机器局,开翻译馆,造地球仪,皆是也。”李鸿章在《谕玉侄》中说“吾国自古相传之伦理曰君臣曰父子曰夫妇曰兄弟曰朋友,此五者之纲纪,在家族封建时代似可通行,然已不甚适当……大地交通,国家种族之竞争愈烈,故吾之伦理,愈不适应于当世,而吾国人犹泥之,此地方所以不发达,邦国之所以日受人侮也”。左宗棠教育子女“读书只要明理,不必坚以科名,子孙贤达,不在科名有无迟早……终日读书,而所行不逮一村农野夫,乃能言之鹦鹉耳,纵能掇巍科、跻通显,於世何益?於家何益?非惟无益,且有害也。”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勿忘!”
——摘编自陈延斌《洋务派家训初探》
请回答:
材料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