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有用与无用因人而异,没有判断的客观标准②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④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相互包含
①人们的认识只有超越客观条件限制才能掌握真理
②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不断克服谬误接近真理的过程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追求真理是不断超越自身、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①认识具有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②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③真理在发展中被推翻,实现辩证否定 ④认识在理论的指导下推动了实践创新
①科技进步可以推动认识向前发展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④科技进步使认识得以超越客观条件
①认识过程因具有反复性而难免陷入误区
②真理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③客观事实及其真相因其客观性而不容否认
④认识主体的主观因素会导致认识的差异性
①在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②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
③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④人们应不断扩展和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①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
②经过反复研究可以完成获得终极认识
③只有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①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认识的不断深化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只有被实践检验的认识才能够指导实践
①真理总是在不断推翻原有认识中超越自身
②人们的认识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③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提高认识主体素质才能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具有客观性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①真理在不同主体的讨论中被发现
②每一个认识主体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③真理并不一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④听取不同主体的认识有利于发现真理
2020年,我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从最初的简单扶贫到现在的精准扶贫,几十年间我国扶贫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扶贫的含义逐步深化、扩展。起初,政府为解决贫困户温饱问题,给予贫困户资金和政策的帮扶,让不少贫困群众感受到了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这让我们开始反思:扶贫,造血比输血更重要,精准比粗放更重要。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提出了“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考察时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要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前两次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第三次启动,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决定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2001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经讨论和研究,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推进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民事司法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民法理论研究也达到较高水平,全社会民事法治观念普遍增强,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制度基础、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
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知识,说明编纂一部民法典为什么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摆地摊对于解决一些疫情导致失业的人员的经济问题肯定是有帮助的。这次疫情持续时间漫长,公司裁员,工资减半,都是最近常常报道的,提倡摆地摊,给老百姓推荐了一条赚钱的新路子。通过鼓励摆摊这种方式确实可以解决部分失业问题,同时它所带来的烟火气唤起国人对城市生活的最初记忆。
但是从创建卫生城市和加强市容市貌管理等方面,地摊经济也遭到许多人质疑,因为地摊经济的发展随之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社会治安、消防安全隐患、阻塞交通等各方面的问题。地摊活跃起来了,会不会出现大批商家占道经营,影响到路人通行,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验证。
有人认为:发展地摊经济是否具有存在的意义值得商榷。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
此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