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1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19·寻乌模拟)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nì)      苍茫   难(jí)       信手拈来 B . 刻(qǐng)    绰号    饰(zǎo)     不屑置辨 C . (liáo)    坎肩    怅(chóu)     战战兢兢 D . (ní)      盘桓    合(qì)       吹毛求疵
  • 2. (2019·寻乌模拟)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 对调子的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相辅相成 , 滚瓜熟,随口而出。 B . 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 , 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 C . 如果学生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 , 不能持有理性的态度,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D . 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力量的中流砥柱 , 担负起抗日救亡的历史责任。
  • 3. (2019·寻乌模拟)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国代表团在本届亚运会中囊括184枚金牌,比位居第二的韩国队多出23枚。 B . 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 C . 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仅是艺术。 D . 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就做不成什么大事。
  • 4. (2019·寻乌模拟)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散文犹如散步,不必每分钟一定走多少步,不必沿一定的路线,不必预定一个终点。

    ②“散”的意思是:拘束少,刻意加工的成分少,没有非达到不可的目的。

    ③散文的特色在一个“散”字。

    ④犹如谈天,事先并未预定要产生结论,也未曾设计起承转合,乘兴而谈,尽兴而止。

    ⑤当然,散文也要有结构,而且有些散文家特别考究结构,然而,写散文可以用心经营布局,也可以不必,这个“不必”是散文的特权,非小说剧本所可效法。

    A . ③①⑤②④ B . ③②①④⑤ C . ⑤①④②③ D . ⑤②①④③
  • 5. (2019·寻乌模拟) 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 原句:阳光透明的政府要把政府行为纳入制度规范。改句:政府行为要被阳光透明的政府纳入制度规范。 B . 原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改句:我们不能不坚决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C . 原句: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改句:难道美丽的香港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 D . 原句:你真是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优雅的人。改句:你真是一个优雅的人,有知识,有修养。
二、诗歌鉴赏
  • 6. (2019·寻乌模拟)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 , 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 , 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 , 狂歌五柳前

    【注释】①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②苍翠:深绿色。③潺湲(chán yuán ):水流动的样子。④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⑤渡头:渡口。⑥墟里:村落。孤烟:炊烟。⑦接舆:春秋时代楚国狂士。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⑧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自比。

    1.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 B .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C . 颔联和尾联写人,这两联对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形象的刻画是孤立进行的。 D . 倚仗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
    2.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描绘山景。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B . 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抒写出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C . 诗人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着一“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D . 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也表明了诗人对其放荡行为的不满。
三、课外阅读
  • 7. (2019·寻乌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奎传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 , 博者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 , 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所失,悉奏除之。

    (选自《宋史》)

    【注释】①涴(wò):沾污。

    1.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隰州军事推官 B . 盗杀/寺奴取财去 C . 后/果得杀人者 D . 会/久雨
    2. (2)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适

      ②狱

      ③民

    3. (3)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盗杀寺奴取财去。

      ②之翰怒,欲劾奏之。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薛奎认识。
四、句子默写
  • 8. (2019·寻乌模拟)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 (1) ,边秋一雁声。
    2. (2) 春蚕到死丝方尽,
    3. (3) ,万钟于我何加焉!
    4. (4) ,英雄末路当磨折。
    5. (5) 遥看是君家,
    6. (6) ,半竿斜日旧关城。
    7. (7) 择其善者而从之,
    8. (8) ,谁言天地宽。
五、现代文阅读
  • 9. (2019·寻乌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生命的盘虬

    黄婉婷

    放假回家,小侄女不住地缠着我说话,一会儿聊家里的猫,一会儿说楼下的树,突然又指着我的手背问道:“这是什么呀?”“这是青筋啊。”她一脸的迷惘。要我怎么向一个四岁的小孩去解释什么是青筋呢?“好像楼下大树的树根啊。”小侄女仰着头好奇地说。是啊,这不就是生命的树根吗?

    我努力回忆自己是何时开始出现这些青筋的,然而找寻不到它们的由来,好像一夜之间就出现了。它们像是细线般在指间、手背上延伸开来,如同河流般汇集到手腕,弯弯曲曲地向上攀爬着。我蓦然想起了学校墙壁上的爬山虎。某天停下脚步去细看,原先尚是浅细的根茎早已生长出许多的小茎,紧紧地依附在墙上,它变得愈发的茁壮,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新碧,像一条细细的墨绿河道在墙壁上流泻着,让我感到一种静穆,与生命的勃发。我又想到了外婆那双布满青筋的手。那真似年久的大树四下徘徊的盘虬,它们盘根错杂而狰狞地袒露着,显示着外婆的衰老与枯竭,又似乎隐含着无尽的力量。

    我不解于自己是如何将这两样东西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呈现的分别是生机与衰亡,然而它们都在岁月、风雨中愈加弥深。十几年的风雨刮倒了大树,却没有刮去爬山虎,它仍旧翠绿地依附在墙上,时或趁着微风掀开这碧绿的帘子,打量着日复一日相似的景与行走殊貌的人。而外婆呢,在经历幼年丧父、青年蒙受战乱、中年饱受饥荒与晚年丧夫的种种苦难之后,仍保持着淡然的心态。我总能回想起她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晒着太阳的样子,那般的平和安详,好像往日的苦难都不存在,余下的便是静谧的日子。

    生命又何尝不是一株大树呢?只是人总是看到它的枝繁叶茂、它的硕果累累、它的枯枝残叶,却没走近去看那盘缠的根虬。我记得老屋外不远处有棵榕树,那树很高大,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叶,撒下点点的斑影,它是如此茁壮,看不见丝毫的枯竭。然而走过去,却总有粗大的根茎伏在泥土里,像金石一样坚固,那是拿石头砸下去也不会断裂的根!我记得刚种下几年的树并没有这缠绕的根虬,遑论粗壮如斯。又想,树根既然在土下生长着,何必要探出头来呢?外婆便会说,树老了就会这样的,根长出来了才好去抵挡风雨。我想到了青筋,人开始变老,手上的青筋也会不住地凸显出来。

    我记忆中外婆的模样,是上了初中暑假再回老家时的样子。那时外公已去世,同条胡同里的邻居或死或离,四周一片寂静。我总是怀着恐惧走过那段青苔遍布的小巷去看望她,残败不堪的老屋泛着清幽的光与微微的寒气。外婆开始变得衰老,总听不清我的话,只是一味地低声应答。她的头发花白,脸上皱纹遍布,宽大的衣服遮盖不了她佝偻的背,以及那双满是青筋的手。一段时间里我为之惊恐,似乎死亡便这般在她的四周缠绕着。我看看自己,那未褪去稚嫩的手背上只有很浅的青丝,但那似乎预示着青筋终究会冒出来,慢慢侵蚀我的生命。我在外婆的脸上几乎看不到她对死亡的恐惧,她每天就这样安然地度过,不去抱怨生活的不如意,不去咒骂命运的不公。有一天,我突然问:“您不怕死吗?”“我怕啊,所以我每天都穿戴好衣服去等待着。”她轻轻地说,“有你们记着我就好。”外婆几年前去世了,她最后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她长久所渴求的自尊在病痛中荡然无存,满口的胡话,终日的昏沉。然而在她最后的一丝清明中,我想她是坦然的。关于死亡,外婆早已洞悉,能做到向死而生,死亡便不那么让人恐惧。也正如她曾表达的,在子孙后代的记忆里,她终究存在过,这就够了。

    当我再看到那枯败的榕树与它那仍旧缠绕不休的根茎时,我忽然意识到这在我身上缠绕着的青筋,也如同一道前人传留下的血脉,像是盘虬的枝干又发出枝丫,慢慢地生长、茁壮,或许百年后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人们观仰它的同时,也会想到它的由来,想到听闻中的那棵早已干枯被伐去的大树。

    于是,我俯下身与小侄女对视着:“你就像棵小树,这就是树根,或许现在它还很浅看不出来,但当你经历了伤心痛苦的事情的时候,流下的眼泪就像雨水一样,你见过树苗浇水就会长大吧,那时候这些小树根也会冒出来,那表示你成长了,能经受风雨了。”

    生死枯荣,从来都不是间断的。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9日,有改动)

    1. (1) 文章围绕“生命的盘虬”描绘了哪些相关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2)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六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3. (3)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与小侄女关于生命的对话,请分别说说有什么作用。
    4. (4) 从全文看,本文以“生命的盘虬”为题有什么好处?
  • 10. (2024九上·东莞期中)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龙涎香是世界上香味最为持久的香料,被誉为“香料皇后”,它是抹香鲸分泌的一种液体日积月累后形成的包块。它的诞生令人惊叹,它是由抹香鲸吞食的尖利物不断磨蚀内脏而产生的。所以经历磨,才能创造美好。承受磨,才能变得更好。

        ②戏剧性的遭遇打磨着棱角分明的石头,使之变得光滑、圆润;我们随着生命的洪流追逐,经历岁月的磨蚀,逐渐变得从容、美好。

        ③磨,缔造辉煌。痛苦、失败是一种磨砺。克服困难往往就是成功的契机,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收获。数十年的跋涉困苦是对李时珍的磨蚀,正因如此,才会有《本草纲目》的诞生,才会有他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十年辛苦是对曹雪芹的磨蚀,于是才有了《红楼梦》的问世,才有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座高峰;官场的黑暗和残酷的现实是对郑板桥的磨蚀,于是才有了住寒舍、画青竹的一方净土,才有“扬州八怪”之首席。

        ④人生的艰辛苦难是一种磨蚀,欢乐和盛誉何尝不更是一种磨蚀?余秋雨曾认为作家更应是一位行者,沿途的风景会让作者以及作品更有内涵。经历磨蚀,才会从容温和,才会厚重敦实。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来说未尝不是人生的磨,然而他经历这种欢乐和盛誉却能宠辱不惊,平静美好。而相反,拿破仑被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能经受住成功的磨蚀,最终兵败滑铁卢,抱憾终身。世事也会如此,人们有时在严酷的环境经受磨折,能平安度过危机,反而在安逸的环境掉以轻心,酿成悲剧。由此看来,“胜不骄”也是一种磨。

        ⑤人生从来就是一场艰难的旅行,生活磨蚀着我们,我们必须承受生活的磨砺。因此不必为失败而抱怨,也不必为胜利而忘形。磨与承受磨的过程会痛,这种痛就是成长的内涵。在磨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不谙世事、轻浮急躁,必然收获精明干练、成熟稳重,这种得失交换其实是值得的,更是生命的必然。好比练习芭蕾,只有经历过钻心的苦痛,才会成为真正的舞者,才会找到艺术的真谛,感受生活的宁静和美好。人类正是历尽磨难而甘之如怡,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⑥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正如司马迁所述“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珍珠的圆润光泽就是来自沙砾的磨蚀。这个世界上,也许尽如人意的事并不多,只有多一些忍耐,多一些等候,多一些磨折,才能有最醇厚的“龙涎香”。

    (《青年文摘》2018第11期,有删改)

    1. (1) 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 (2) 第④段画线句子除用了例证法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 (3) 文章第③段和第④能否调换顺序?结合文本分析理由。
    4. (4) 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六、语言表达
  • 11. (2019·寻乌模拟) 11月16号,以“世界橙乡•生态赣州”为主题的2018赣南脐橙网络博览会在安远县开幕。

    据悉,2018年全市脐橙种植面积约156万亩,产量达116万吨,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是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

    如果开幕式的主持人是你,你会有怎样的开幕式致辞呢?字数100字左右。

七、作文 12.推开门,我们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推开门,我们有了沟通的快乐;推开门,我们打开心结重获期许……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去推开那扇门,了解一个新的世界。 请以“推开那扇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参考例文】 推开那扇门 只有我们打开心灵的门,才会望见门外清丽的风景;只有我们打开心灵的门,人间的沉默与爱才会一瓣瓣地飘进来。 时间如抹了油似的走得飞快,转眼间上了初中。随着课程增多,我睡觉的时间越发少了起来,常因没睡好而课上走神。早晨,妈妈总要晒衣服,也会推开我的门走向阳台,虽然她已经很小心,尽量不发出声音,但门把转动的吱吱声还是吵醒我。 前些日子妈妈端着木盆来开房门,我又醒了。我生气地从床上跳下来,顶着鸡窝头冲到妈妈面前:“妈,你开门声就不能小点?看看你,又把我吵醒了,我还要上学呢!”我不由分说地指责道。妈妈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红,叹了口气去晾晒衣服。我也气呼呼地坐在床边,不去理会妈妈。 上学路上,美丽的花儿竞相开放,鸟儿在枝头哼着愉快的小曲,人们也面带微笑地干自己的事儿。我在路上无聊地踢着石子,回想起早上和妈妈说的话,心中涌起一丝懊悔,可这念头一出现,就被我的犟脾气压了下去。 最近,睡觉时我再也没有听见过那吱吱的开门声,心里竟有些失落。和妈妈不说话,偶尔应付两句完事。我们之间出现一条裂缝,它就像一扇门,挡住彼此的心。 有一次我偷偷从门缝里打探,妈妈端着一个大木盆,由于用力太大脸都发青了,嘴里吁着粗气。她小心翼翼放下盆子,而后慢慢伸手抓住窗子。她两手攀在横杆上,两脚再向上缩,她少许肥胖的身子微微左倾,显出十分努力的样子。光线太刺眼,我看不清她的脸,但望着那被阳光染成金色的背影,泪水很快流了下来。妈妈坐在窗台上,先是费力地提起木盆搁在桌上,接着取出衣服一件件地抖开,晾上,最后满意地看一眼,又慢慢下来,她的样子有些蹒跚。 我推开房门,冲过去抱住妈妈,泣不成声。妈妈的头发不再闪着光泽,妈妈的眼窝不再严肃,妈妈的手掌不再细腻,妈妈的年轻不再拥有。我紧紧拥抱妈妈,两颗心终于冲破那扇门依偎在一起。 只要我们愿意打开心灵的门,才会发现心灵的宝藏;只要我们愿意打开心灵的门,才能坦然勇敢地走出门去,走向光明,走向温暖。 【教材目录】29753 【解析】【分析】审题:这是一个由动宾关系组成的词组,“推开”是动作,意在启发我们要学会主动地打开;而“那扇门”是对象,在这里我们要审清“门”的内涵。门是什么呢?显然,我们要学会找到其寓意,那就是生活之门,我们从中学到某种精神与品质,看到某种希望;还是情感之门,在这里亲情、友情不再陌生;更是沟通之门,理解、交流与融合,让隔膜不再成为问题。特别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善于根据题目中的那段提示语寻找到作文立意的突破口,一般来说,这段导语“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有了沟通的快乐、打开心结重获期许”都会给我们审题带来启示或思路,我们要用好这段提示语。 选材:选好材料恰当写作。可以实写“我”推开真实之门的所见所闻所感,譬如写推开门后,观赏自然美景;也可以虚写推开文学之门、历史之门、世界之门、心灵之门、情感之门、道德之门等。譬如打开一部部名著,通过名著之门,让“我”看到了世界文学之林的绚丽景色,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写感悟性较强的散文,写推开某扇“门”后的感悟与收获。思路:门可以分成“有形”的和“无形”的。所以你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作为你文章立意的主体。如果你选择了有形的门,那么如何从一扇有形的门,联系到你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情,又如何在这件事情中,体现出门的重要性,就是行文的关键所在了。如果你选择了无形的门,那么可以写的东西就会多一些。虽然看上去虚无一些,但从心灵感悟的角度出发,结合人生中的经历,写出的文章会更有吸引力。文体: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因为题目是“推开那扇门”,写议论文难度较大。 【点评】 【题型】写作题 【分值】 【考查类型】模拟题 【试题级别】九年级
  • 12. (2019·寻乌模拟) 12.推开门,我们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推开门,我们有了沟通的快乐;推开门,我们打开心结重获期许……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去推开那扇门,了解一个新的世界。

    请以“推开那扇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