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M商品比N商品更适合通过降价方式进行促销
②如果M商品为换季服饰,那么N商品可以为应季服饰
③M商品与N商品为替代商品,M商品涨价则N商品需求量上升
④M商品与N商品为互补商品,M商品涨价则N商品生产成本上升
①完善社保体系→减轻居民负担→增加当前收入→让百姓“敢花钱”
②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消费信心→让百姓“想花钱”
③打造新经济形态→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让百姓“有钱花”
④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维护消费安全→让百姓“放心花”
①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发挥民营经济支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作用
③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①是我国财政管理的重大制度改革和创新 ②有利于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③能增加社会总供给,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④旨在完善转移支付机制,优化消费结构
①公民建言献策五年规划编制的渠道不断拓展
②我国坚持把加强顶层设计与坚持问计于民相统一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④公民行使提案权,提高“十四五”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①立法机关健全与社会公众沟通机制,推动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
②立法过程要严格遵循立法程序,确保制定的法律体现公民意志
③立法机关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按立法工作规律办事
④依法治国要求立法依靠人民,使法律反映和服务于人民的诉求和利益
①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准则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基本目标
②坚定不移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是完全正当和正义的
③主权是联合国赋予世界各国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权力
④中国反对任何国家干涉内政是行使国家独立权的表现
①旨在增强考古文化的魅力,促进考古专业发展
②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③有利于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④为了寻根固本,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转化
①主流媒体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②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③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现实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与时代同频共振
①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②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①“点赞”是对青年一代奉献的价值肯定②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创造社会价值的前提
③生命充盈的过程也在创造自我生命的价值
④青年一代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21年关税调整方案的通知》,我国自2021年1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进口关税。
对883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其中,对第二批抗癌药和罕见病药品原料、特殊患儿所需食品等实行零关税,降低人工心脏瓣膜、助听器等医疗器材等产品的进口关税;降低燃料电池循环泵等新基建或高新技术产业所需部分设备、零部件、原材料的进口关税;降低柴油发动机排气过滤及净化装置、废气再循环阀等商品进口关税;降低木材和纸制品、非合金镍、未锻轧铌等商品的进口暂定税率。
对原产于相关国家或地区的部分进口商品实施协定税率。其中,进一步降税的有中国与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瑞士、冰岛、巴基斯坦、智利、澳大利亚、韩国、格鲁吉亚自贸协定以及亚太贸易协定。
2021年7月1日起,中国还将对176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六步降税。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预测中国调整进口关税对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永远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六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自给率达到100%,但仍然要牢牢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粮食展望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谷物类粮食产量约为27.22亿吨,中国年粮食消费量约7.5亿吨。我国人口基数大、对粮食消费及转化性消费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粮食供需格局长期呈现紧平衡或偏紧态势,大豆、玉米等粮食品种还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在当前大国博弈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粮食安全大于天,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应发挥的作用。
长江经济带,亦是一条文化带。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是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黄金水道川流不息,千年文脉绵延不绝。滇黔荆楚等地域文化、漆器刺绣等器物文化、川剧越剧等戏曲文化以及数不清的民间手工技艺……星罗棋布的文化遗产,记载着千千万万长江儿女的奋斗历程。横贯东西6300余公里,汇聚众多河湖水系,长江带来了灌溉之利,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长江成就了舟楫之便,融通了沿线文化和人民感情。千百年来,长江文化不断积淀、交流和融合,成为沿江人民最大的认同符号,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
长江文化从历史中走来,也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注入新的意涵。今天,长江经济带的沿线各个省份从中汲取养料,把地域特色转化为文化品牌,为长江文化的永续发展、多样共生增添活力。重庆沿江布局大型文化设施,湖北举办荆楚文化节,江苏打造“江南水乡”田园文化旅游线路等,都堪为传承长江文化的有效方式。同时,越来越多的地方在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把“修复”变成“破坏”,不搞大拆大建,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尽可能保护历史的记忆,突出地方特色,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