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唐代对外交流以官方为主。据统计,新罗使团赴唐104次,日本19次,波斯35次。长安、广州、扬州等地常年生活着许多外国人。大量外来之物通过交流传入中国,影响了唐朝的生产技术、音乐舞蹈、服饰饮食等。而中国的物产、技术和文化也传到世界各地,扩大了唐朝的影响力,至今海外多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编自方亚光《唐代对外开放述论》等
材料一:唐中期以来,北方人口南迁将复栽技术带入南方,并在此基础上开启秧播技术,南方土地利用率从原来的50%提升至100%。宋代,南下移民在向南方扩展冬小麦种植范围的同时,发展了稻麦轮作制,将农作物种植从原来的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进而将土地利用率从100%提升至200%。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材料二:
材料一:唐与吐蕃关系大事年表(部分)
——摘编自马大正《公元650-820年的唐蕃关系述论》等
材料二:元朝在西藏地区,因俗而治,多制并举。对于民政,委托地方僧俗首领负责。同时,设立宣政院,具体实施元朝中央的各项政令,专管元朝驻藏军队,负责驿站。为了使各项政令及时通达地广险远的西藏边陲,元朝在西藏设大站28处,小站7处。
——摘编自胡小鹏《试论元代边疆民族政策》等
材料三:康熙五十九年,清军入藏。雍正五年,设置驻藏大臣,统掌西藏之军政。乾隆五十六年,清军击退廓尔喀对我国西藏的侵略,并与廓尔喀、布鲁克巴和哲孟雄划定了边界。乾隆五十七年,创立金瓶掣签制度,次年颁布《钦定西藏章程》,将西藏地方事务的管理推向法制化轨道。
——摘编自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