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

更新时间:2021-04-25 浏览次数:99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荣、活力(yǒng)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B . 一个人(jiá)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hùn)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C . 蚂蚁摇头晃脑(luō)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树干上留着一只蝉(tuì),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哄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D . 生命诞生以来,从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存,繁盛与灭绝交替,奏响了一片片跌(dàng)起伏的演化乐章,期间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诵,伴随着物种灭绝与衰落的悲怆。
  • 2. (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归来》这部影片从破坏到谅解的人物关系对应的是个人和时代的无奈与选择,将个人的命运浮沉于时代的潮流中,个人的历史完全被时代的历史笼罩。 B . 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 . 该市的文化云是以网络化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支撑,汇聚文体活动方面的服务信息,利用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终端,实现资源互通、服务互补。 D . 网络运用的自如开放,使得网络小说在语言、风格和结构等方面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因此,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年轻人的兴趣与共鸣。
  • 3. (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向来之烟霞 B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 . 商人重利轻别离 D . 古之学者必有师
  • 4. (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 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不拘于时

    A . 师不必贤于弟子 B . 蚓无爪牙之利 C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 渺渺兮予怀
  • 5. (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顺流而 B . 非能也,而绝江河 C . 苍山负雪,明天南 D .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 6. (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 .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 大珠小珠落玉盘。
  • 7. (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 通灵宝玉上刻的铭文是什么?
    A .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B .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C .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 8. (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 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 . 黛玉应贾政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C . 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D . 林黛玉在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是因为当时她父母已双亡,寄人篱下。
二、选择题组
  • 9. (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眼随在他(袁隆平)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甲)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乙)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披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采用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撒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连裤腿都没挽,就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丙)猛然 , 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莞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平要喊出声来!

    1. (1)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颁发 B . 饥馑 C . 猛然 D . 屏气静神
    2. (2) 文段中的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正确的一项(   )
      A . B . C .
三、名著阅读
  • 10. 选出以下不正确的一项(   )
    A . 第1回,贾雨村姓贾名化,雨村是他的别号。为进京求取功名,曾寄居在姑苏城的葫芦庙里。后来中了进士,任姑苏知府,不到一年却又因恃才侮上被参而遭革职,偶然间成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因这层关系,才得以复职候缺,补得金陵应天府一职。 B . 第1回,元宵佳节之夜,甄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霍启要去方便,便将英莲放在门槛上坐着。回来时,人已不见了,找了半夜,到天亮也没找到。没办法,霍启又不敢回去见主人,就逃往他乡。 C . 第2回,林黛玉念书时,凡书中有“敏”字,都念做“密”字;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贾雨村并未如此教她,当时只觉得黛玉言语举止另是一样。直到冷子兴告诉他林如海的夫人是贾敏,他才知其中原因。 D . 第4回,薛姨妈带着儿子薛蟠,女儿宝钗到金陵城投奔亲戚,贾政母子留他们住在梨香院,薛蟠也很乐意住在此处。不上一月,贾宅中有纨绔习气的子弟,引诱得他比以前更坏了。从此打消了移居之念。
  • 11. (2021高一下·铁岭期末)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文段中“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请根据上下文,结合《红楼梦》的故事背景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
  • 12. (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世界、人生与艺术

    《红楼梦》中有三重世界,一是生活世界,一是艺术世界,一是哲学世界。

    第一重世界是变化无常的世界,混杂酸甜苦辣,历经生老病死。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代,佛学盛行。自王阳明之后的晚明直至清代的佛学传播,使得民众接受了这样的宗教观念:人生在世,必须相信净土、不断修行,才能超越轮回,达到清净世界。曹雪芹正是在此基础上设定了《红楼梦》的生死观。

    这个介于儒道之间、变动不居的世界没有恒常,充满起伏跌宕,悲欢离合。宝玉和黛玉有前生的夙缘,他对她有甘露之惠,她对他怀报答之心,今生相逢本该天生一对。然而,无端忽来一宝钗,德容言工,无不胜之,又扶“金玉良缘”之势,使得黛玉在与宝玉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宝玉也常有“好景不长”的预感。不仅他们的爱情关系在变,周围人的福与祸也在变。“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荣宁两府就是如此。贾敬信奉道教,却因为吃了金丹烧胀而死。元春封妃省亲,富贵已极,“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却也埋下了败落的种子。贾家鼎盛之时,“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可到第七十五回,尤氏在贾母那里吃饭,饭不够吃时丫鬟却给她盛了下人吃的白粳米饭,荣国府已显窘态。最终,两大家族走向衰败与崩溃。

    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它更接近于心理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不是金钱,而是缘分和情谊。人在红尘中有情,这情是自然生发出来的。虽然世界无常,但情支撑着世界。宝玉“情不情”,对花、鸟、月亮、星星无往不情,甚至对父亲小书房里一轴美人图都想去探望抚慰一番。他怜香惜玉,爱袭人、晴雯、龄官、芳官等姑娘们,最后钟情于林黛玉。一位意大利汉学家说过,中国人有各种各样细腻的感情,这些情因远近不同而构成各种各样的关系。是情的出神入化构成了变化,构成了悲欢离合,构成了艺术美感。这就是变化中情的美。

    第三重世界是虚空世界,既超越有情世界,又是隐藏其后的恒定的价值观。道家讲究清净无为。佛家讲究一方净土。它们都主张没有情感牵累和兴衰变化,超脱悲欢喜乐,追求悟性的化境。相对于有情和变化,这种价值观是一个恒定的真相。有情世界则是对虚空实境的偏离。从佛家来说,比如唯识宗,它的种子叫作染识,其变化就是从无染到有染,这么美好的净土还会变成无常的人生。从道家来说,原始为太和,打破太和才产生出人生的发展和困境,而人只有净化欲念,才能恢复平衡。因此,《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是有情世界、无常世界的一个平衡。曹雪芹精心安排了太虚幻境这一原始点,使小说在演示了荣辱兴替后通过悟性来抵达虚空世界。

    这个世界里没有落花,没有变化,没有忧愁,也不惧时间。一切圆满无缺,不必担心生老病死和飞来横祸,更不会有猜疑和背叛。然而,有深意的是,你必须舍弃了“实”的现实世界,舍弃了“情”的有情世界,才能抵达这个凭虚凌空、有大自在的虚空世界。但“实”与“情”是极难割舍的,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做到,小说中真正了悟的可能只有宝玉一人。

    (摘自《光明日报》张惠《〈红楼梦>》的世界、人生与艺术》)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中的生活世界是混杂酸甜苦辣,历经生老病死的变化无常的世界。 B . 《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有着跌宕起伏的命运,演绎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 C . 贾家鼎盛之时,贾府的上层人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可最终走向衰败与崩溃。 D . 《红楼梦》的世界里,缘分和情谊比金钱更重要,它是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事实基础,论证了《红楼梦》中变化无常的世界。 B . 文章以宝玉对花、鸟,对美人图,对姑娘们,尤其对林黛玉的故事为依据,论证了宝玉的“情不情”。 C . 文章在谈到《红楼梦》中的虚空世界时,以佛家和道家的理论为依据进行了有力的论证。 D . 文章开篇先亮出总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情支撑着这个世界,构成了悲欢离合,构成了艺术美感。 B . 有情世界是对虚空实境的偏离,而《红楼梦》中的虚空世界,既超越了有情世界。 C . 从道家来说,《红楼梦》中的虚空世界其实就是有情世界和无常世界的一个平衡 D . 必须舍弃了“实”的现实世界和“情”的有情世界,才能抵达《红楼梦》中的虚空世界。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 13. (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梁衡

    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2016年盛夏时分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

    ②我们换上迷彩服、长筒靴,每人一把伞。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③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领路的刘局长说这是一条河,问要不要钻过去看一看。我说水是山的魂,哪能不看。因为林子太密,我们只好收起伞,任雨水洗面,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

    ④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

    ⑤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人的痕迹。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种种干扰和玷污。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词,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雨打树叶,空谷鸟鸣,小径明灭,时见草虫,我的心一下落入一片空灵。

    ⑥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石头的年龄自然比树更古老,而且是因为有了这些遍野的石头,才拦住了伐木者的手脚,为我们留下了这片林子。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大约亿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海底,所以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

    ⑦现在要说一说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了,这是整个林区的大地毯,是森林里所有生命湿润的温床。它生在地上、树上、石上,绿染着整个世界,不留一点空白。最让人感动的是它的慈祥,它小心地包裹着每一根已失去生命的枯木。那些直立的、斜依的、平躺于地的大小树干,虽然内里已经空朽,你轻轻一碰就是一个洞,但经它一打扮,都仍保持着生命尊严。绿苔与枯树正在悄然作着生命的转换。

    ⑧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有一棵树,我叫它“一木穿石”,我们平常说“水滴石穿”,可是有谁真的见过一滴水穿透了一块石头?现在,我却见到了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是生插在一块整石之上,像一颗刚射入石中的炮弹,光光溜溜的还没有爆炸;又像一枚仰面向天正待发射的火箭,膀粗腰圆,霸气十足。我只看了一眼就被惊呆了,拔不开脚步,时空骤然凝固。这是一棵红松,当初也许是一粒种子,落在石板上,靠着老林中的湿气慢慢地发芽,但它命运不济,一出生就在这个光溜的石床上。它的须根向四周摸索,拳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处,聚积水分,酝酿能量,终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

    ⑨如果说刚才的那棵树有男性的阳刚之烈,下这便有女性的阴柔之美。它生在一根窄长的条石上,两条主根只能紧抓着条石的边缘向左右延伸,然后托起中间的树身。那两条主根是她修长的双腿,树干是她曼妙的身躯,挺胸拔背,平视前方。在南方热带林中我见过如乱麻般的气根,在华北平原上我见过老槐树下块状的疙瘩根,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决绝而又从容地在条石上匍匐的苗条的松树根,已分不清,它是树贴在石上的根,还是石上鼓起的一道棱。这树身里分明已经注入它石质的坚硬,却又划出这样柔美的弧线,好一个“幽谷美人!”

    ⑩我们就这样在绿色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顽石上诞生了生命,先以苔草铺床,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大的乔木林,就成了动物直至我们人类的摇篮,这时再回看那巨大的石头,它沉静地停在这里,是特别要告诉我们,假如没有人的干扰地球是什么样子,大自然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的家是什么样子,当年我们屈从了这片原始林,现在它给我们友好的回报,留下了一面大镜子,照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朝代之兴替;以这片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

    ⑪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路,不为伐木,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和对散文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一行不顾大雨换上迷彩服、长筒靴,带着雨伞,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说明作者一行造访原始林兴致浓厚。 B . 作者去看原始林,却先写林中石头,是因为石头历史更悠久、外形更野性,也因为石头阻挡了外来采伐者,是原始林不可缺少的部分。 C . 文章在细致写景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插入作者游览原始林时的感受和观点,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D .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依次写了原始林里的河流、石头、苔藓、大树,步步递进,层层深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世界,让人如临其境。
    2. (2) 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3. (3) 文章的最后一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六、文言文阅读
  • 14. (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 , 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为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 , 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树杂,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游灵岩记

    姚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①,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在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趋,帷张而军行。岩尻②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中 , 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公石焉。当符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岩尻:山岩的末端。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B . 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C . 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D . 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2. (2) 下列各项加点词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皆谓之天门        云:助词,无实义

      聂君指岩之北谷,以东    溯:顺流而下 B . 崖限当道者        当道:挡道,拦路

      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观宇:参观庙宇 C . 下有红光动摇承        之:代词,它

      则山四面尽矣        之:助词,的 D . 当其南北分 , 古长城也    者:代词,……的地方

      有墁入壁中        者:代词……的事物,指石碑

    3.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B . 姚鼐,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是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也是集大成者,他的作品集为《惜抱轩诗文集》。 C . 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文中“泰山之阳”就是指泰山的南面。 D . “戊申晦”的“晦”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古人称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农历十五称为“望”。
    4. (4) 下列对两篇游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于乾隆四十年春节前二日游览泰山,在春节正月初四日又游览灵岩,分别写下了《登泰山记》和《游灵岩记》,这两篇游记散文一般认为是姐妹篇。 B . 姚鼐写泰山,生动表现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灵岩,则借柏树、积雪、初日、寒光等景物,渲染了灵岩的清幽,两篇文章写景各有特色,相映成趣。 C . 桐城派作家写文章,要求言辞“雅洁”,即讲究语言的文雅和精炼;而且内容上还重学问和考据。这两大特色在这两篇游记散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D . 《登泰山记》《游灵岩记》都是游记,是姚鼐自京师返乡途中尽兴游览之后所作,都真实再现了亲临胜景之后的所见,今人读来颇受启发。
七、古代诗歌阅读
  • 15. (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 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 , 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送李侍郎赴常州

    [唐]贾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当时被贬谪到瀛州为官。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白居易《赠元稹》诗中有“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筠:竹。

    1. (1) 对两首诗歌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词上片写岁月如流,与友人分别虽已三年,二人情谊弥坚。此次久别重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般和煦。 B . 苏词下片切入送别主题,用“淡月微云”一句营造了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的基调。 C . 贾诗首句写眼前景色,点明时令气候,营造凄凉气氛;第二句转言地理,从临别延伸至别后,点明一路涉水跋山的艰难。 D . 贾诗语言质朴自然,但情感真挚动人。虽为绝句,但抒情方式多样,既有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又有直抒胸的直接抒情。
    2. (2) 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八、情景默写
  • 16. (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曹操《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思念情人的句子“”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求。
    2. (2)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个性鲜明的句子是:
    3. (3) 杜甫《登高》中的“”从空间上表现羁旅之苦,“”于时间上体现孤病之感。
    4. (4)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感慨生命短暂,并洒酒凭吊的句子是:
    5. (5) 苏轼《赤壁赋》中借“蛟龙”“妇人”的反应来烘托箫声感染力的句子是:
九、材料作文
  • 17. (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扎西丁真,藏族,20岁,生活在刚刚摘除贫困县帽子的四川甘孜州理塘县,文化水平不高,平日在家放牛。2020年11月,摄影师偶遇丁真,拍了视频上传网络。丁真因帅气纯真的笑容迅速走红,成为“新晋顶流”,被称为“甜野男孩”。他的家乡也因此受到了更多关注。

    走红后的丁真入职了当地一家国企,成为了理塘县的旅游大使。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未来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外面的世界很大,但还是最爱家乡,很高兴可以做很多关于家乡的宣传工作。

    作为学生,你想对丁真说些什么?请联系现实,给丁真写一封信,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