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物质 | 杂质 | 方案 |
A | Cu粉 | Zn粉 | 加入足量CuCl2溶液充分反应 |
B | CO气体 | CO2气体 |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干燥 |
C | NaCl固体 | Na2CO3固体 | 加入过量的CaCl2后,过滤,滤液蒸干 |
D | BaCO3固体 | BaCl2固体 | 加水溶解再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后蒸发 |
图中的四幅漫画寓意人体免疫的防线.其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 )
①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太阳耀斑增强时,紫外线相对增加
③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膳食宝塔”中的位置 |
食物分类 |
每日建议摄取量(g) |
第五层 |
油脂类 |
小于25 |
第四层 |
豆、奶类 |
100~150 |
第三层 |
鱼、肉、蛋类 |
125~200 |
第二层 |
蔬菜、水果类 |
400~500 |
第一层 |
谷类 |
450~750 |
温馨提示:A.发芽玉米的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
B.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遇淀粉的消化产物(麦芽糖)会产生砖红色沉淀。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如表所示操作。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
左试管加入淀粉液 |
2毫升 |
2毫升 |
2毫升 |
右试管加入提取液 |
1毫升 |
1毫升 |
1毫升 |
水浴温度 |
20℃ |
40℃ |
100℃ |
水浴时间 |
10分钟 |
10分钟 |
10分钟 |
步骤二:把提取液分别倒入同一烧杯的左试管中,摇匀后在原温度下再维持5分钟。步骤三:分别向各试管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置于50~65℃水浴中维持1分钟,观察现象。实验结果:甲组和乙组都出现了砖红色沉淀,且乙组比甲组的颜色更明显,丙组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方案 |
方案一 |
方案二 |
实验操作 |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实验现象 |
出现白色沉淀 |
溶液变红 |
实验结论 |
稀硫酸过量 |
稀硫酸过量 |
【问题一】镁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碳;
猜想2:可能是氢气。
【问题二】镁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Mg(OH)2难溶于水,MgCO3微溶于水,它们受热都会分解成两种氧化物;
②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Mg(OH)2;
乙同学猜想:是MgCO3;
丙同学猜想:是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取白色不溶物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得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小明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得出丙同学的猜想正确。他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问题三】镁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快速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中除Na+、 外,还有OH-;镁条与水能缓慢反应生成H2。
【作出猜想】可能是Na+、 、OH-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进行实验】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发现只有A中产生气泡较快,而B、C中产生气泡很缓慢。
⑴该实验说明是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⑵C实验的作用是。
⑶试剂X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