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其中属于两者“顺向”关系的是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推持。” |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梯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一 中国向何处去 |
二 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
五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
十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
十一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
时间 | 成就 |
1984年 | 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
1992年 | “长征2号E”捆绑式大推力火箭发射成功 |
1999年 | 第一艘“神舟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成功 |
2003年 | 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
2007年 | “娣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
2011年 |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
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②“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
③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
批次 | 留学时间 | 留学初衷 |
第一次 | 晚清 | ① |
第二次 | 民国初期 | ② |
第三次 | 国民政府时期 | 科技救国 |
第四次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③ |
材料一
现在我们常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指的就是同生产直接联系的科学技术。然而,科技还有它不是与生产立即发生联系或者没有直接联系的那部分内容,主要属于思维和智力的现代化的那部分内容。例如“从世界本身认识世界”就不是与生产劳动直接有关系的,但那却是科学技术总体发展的基础。我们这里所讲到的“科技革命”就是包括了直接支持工业生产和并不是直接支持工业生产的科学技术。这样意义的科技革命,也是近代欧洲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二
据统计,在1850年左右,英国控制了世界20%的贸易量,其工业品贸易量占世界工业品贸易量的40%。在1860年左右,英国占了欧洲对外贸易量的30%和欧洲出口工业品的43%。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
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中加以利用。……生产力将因此得到极大的发展。
——恩格斯
材料一
在15世纪之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领先,从此之后在几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在近代化的进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不但在物质层面上,也在思想层面上。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直到19世纪中叶,我们才开始憬然于“船坚炮利”的“夷之长技”对中国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到了19世纪末期才又进一步认识到,在物质层面的后面,也还有社会政治体制的问题。稍后又意识到,不仅有社会政治体制问题,而且还有理论方面的问题,于是,20世纪初就呈现出大量宣扬西方思想理论的潮流。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材料一
作为一个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规模较大的文学思潮,浪漫主义在风格特点方面表现为强烈地批判现实,对奇特和异域事物产生兴趣,他们一般不描写现实生活,而对个人感情的抒发产生兴趣。反对古典主义的理性色彩,强调个人感情的抒发,热爱大自然,重视民间文学,强调民主,推崇个性。总的来说,浪漫主义文学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浅谈对浪漫主义文学的认识》
材料二
雨果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诗人,他曾以《处罚集》《凶年论》等气势恢宏、感情奔放的动人诗篇,吹响了反对帝制、歌颂光明的斗争号角;雨果曾经用自己的著作和朗诵诗歌的报酬买了两门大炮,并捐献给国家用以抗战,这表现出雨果自身的崇高爱国精神。雨果继承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进步的思想传统,是一位杰出的民主斗士,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卓越代表。罗曼·罗兰曾如此赞扬过雨果:“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雨果是唯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雨果》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在很远的地方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由于这条鱼太大,富恩特斯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蜜鱼救击,回来时大马林鱼只刺下了一副骨架。海明威由此写下了著名的《老人与海》。
摘编自《老人与海·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