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峨眉山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月...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73 类型:月考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2021高二下·眉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显然并不具备自己的思想,其一切行动都是按照人类预设的规则来完成。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既不同于具有生命的自然人,也区别于具有独立意志并作为自然人集合体的法人。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人的内涵包含了生命、认知、个性、情感、伦理、社交等一系列要素,这些要素共同组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反观人工智能,它既不可能产生生命,也不具有自然人群体中千人千面的个体差异,更缺乏人类所具有的道德、良知、情感、伦理、宗教和习俗。无论是人工智能无生命的生成机理,还是无道德情感的机器特征,都说明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的属性。这些特点在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典型应用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2016年,谷歌公司的新一代超级电脑“阿尔法狗”又在围棋领域击败了人类优秀棋手李世石。“阿尔法狗”的深度学习算法已经迥乎不同于“深蓝”所采用的α-β剪枝算法。但无论采用的是哪种算法,人工智能超级棋手仍然是按照预先编制的程序运行的一种智能机器。从某个意义上说,打败人类棋手的并不是台前的超级电脑,而是幕后为这些智能机器开发运行软件的程序员。

    时下很热门的无人驾驶汽车,各汽车厂商在宣传中往往以人工智能作为主打的卖点。无人驾驶汽车似乎已经拥有了类人智能,既可以像人类一样快速分析周围复杂的路况,又可以安全可靠地驾驶汽车。然而,无人驾驶汽车的实际工作原理却没有那么高大上。其技术路径通常是在汽车上内置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同时在车身四周和道路沿线安装感应探头,车载计算机系统通过感应探头发送和收集反馈的信号来计算车辆与周围障碍物的距离,以此控制车辆的方向与速度。相比而言,传统的人机交互模式较为单一,例如早期的键盘鼠标和后来陆续出现的语音、图像、视频采集等技术。无人驾驶汽车在交互手段有所创新,但L0至L5各层次的无人驾驶汽车所体现的智能均远未达到自我判断、自我学习的程度。可以肯定地说,无人驾驶汽车现在并不具备真正的人类智能,而只是人类设计制造出的一种智能机器。

    机器写作最近也非常吸引眼球。以体育赛事新闻为例,各种体育项目基本都有比较固定的报道模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抓取现有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套入设计好的报道模板中,该类新闻报道便像流水线作业般轻松完成。由此可见,新闻“创作”机器人仍然是在人类提前编好的表达模板基础上,对采集来的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和使用。这类创作仍然依靠人类预设规则和预设模板去完成,充其量是在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自动化程度上有所突破,但仍未达到人类自我创作、自主完成的智慧高度。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尽管具备了相当程度的高效率、高质量分析操作能力,甚至这种能力在很多方面已经远远地超越了人类,但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的模拟还远没有触及人类智慧的本质特征,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未从本质上具备人类的属性。基于此,可以把当下阶段称为准人工智能时代。准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特征可以浓缩为三条:一是具有强大的存储运算能力,二是具有创新的交互方式,三是必须按照人类程序员预设的规则运行。

    (摘编自曹伟《智能技术中的数据脱敏很重要》)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工智能技术在现阶段虽然没有鲜活的生命,但是它能完成人类能够完成的任务。 B . 围棋高手被新一代超级电脑打败,实质上是被开发超级电脑软件的程序员战胜了。 C . 无人驾驶汽车并非高端科技,它不过是在传统的人机交互模式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D . 机器人在新闻“创作”之前,可以自动地采集数据信息,并且对其进行筛选和使用。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先概述了现阶段的人工智能的特征,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要言不烦。 B . 文章用讲道理、举例子的方法有理有据地论述了现阶段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的属性。 C . 文章主体部分从三个不同方面分别举例论证,三个方面都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D . 文章首尾照应,末段总结上文,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当下阶段为准人工智能时代。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阿尔法狗”虽然具有深度学习的能力,但不具有人类那样的认知、个性、情感等。 B . 即使无人驾驶汽车能像司机一样根据路况,安全驾驶汽车,也不会具有人类的智能。 C . 如果作家用机器人进行文学作品创作,可能会比记者用机器人写作体育赛事新闻要难。 D . 现阶段人工智能有比人类效率、质量更高的分析操作能力,但本质上还没超过人类。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2021高一上·中卫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是人类最原始、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活动之一,由来已久。它是城市里的边缘经济,一直由于影响市容环境而不能登堂入室。

    地摊经济具有“三低”特质。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高学历、技能要求;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地摊经济也是如此。地摊经济由于属于边缘经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流动商贩自身不具有充分的合法性,对合法经营商户构成不公平竞争,妨碍交通,各种扰民以及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等等。

    (摘自《百度百科》,有增删)

    材料二:

    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大幅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为市民带来了高质量的城市生活,这是城市治理的方向。但是,对“地摊经济”的强力整治,也让一些群众失去了一条生存之路,让一些市民买东西路途更远,价格更贵了。同时,“地摊经济”的不断消失,也让街道变得冷清,少了一些生活气息。

    受疫情影响,今年一些地方已经迈出了“地摊经济”的步伐。成都市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浙江也提出合理设定流动摊贩场所,鼓励灵活就业等等。这些特殊时期所采取的灵活政策,得到了广泛好评。

    与此同时,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一务实、灵活的举措,也将引导各地支持“地摊经济”的发展。

    当然,发展“地摊经济”并不是说一放了之,重走老路,而是对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比如实行“地摊经济”准入许可证,划定相关经营区、禁营区,明确具体的经营时间,保证场地卫生,等等,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

    (摘编自《科技日报》2020年5月28日)

    材料三: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到此摆摊的商铺注册时必须出示营业执照、货品资质证明书,以及个人有效证件等。”呼和浩特某物业管理人向谷河传媒表示。

    “其实,政府部门加强资质管理应成为地摊经济的基础。低门槛是地摊经济的标签,加强资质管理不仅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渠道,也让经营者感受到了平等与保障,让他们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意,更愿意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金台咨询报道称。

    “城管是城市建设的核心管理者,其在公共服务管理层面对地摊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释放地摊经济活力、缓解就业压力,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大的考验。相关管理部门务必通过‘绣花一样精细’的管理,让地摊经济尽可能地少出现卫生、市容、秩序等问题,更多地体现正面效益。”《第一财经日报》消息称。

    “我觉得还要提升摊主的公共素养,按照规定有序经营,保障食品质量,自觉维护秩序,保持环境卫生。多方相互协调才能让地摊经济长久健康发展。”呼和浩特一市民向谷河传媒表示。

    (摘编自《以史为鉴,地摊经济如何发展长久?》)

    1. (1) 下列对“地摊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形式,由来已久,是一种原始的、充满生命力的商业活动形式。 B . 地摊经济的“三低”特质,让它具有独特的创业优势,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能够缓解就业压力。 C . 由于极大的负面影响,地摊经济成为城市环境卫生的重点整治对象,被中央文明办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D . 发展地摊经济不是一放了之。如何把握“放”与“管”的分寸,考验着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分析事物发展规律,辩证思维必不可少。虽然地摊经济有诸多利好,但是也不要忽视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系列问题。 B . 对地摊经济的强力整治,让城市街道变得冷清,少了生活气息,还增加了部分居民的生活成本,使一些群众失去一条生存之路。 C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些省市积极支持地摊经济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城市管理者治理观念的转变和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 D . 只要城市主管部门担当起城市管理的主体责任,在公共服务管理上下足功夫,科学引导,就能平衡好地摊经济与规范管理的关系。
    3. (3) 如何保障地摊经济更加科学有序、健康长久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2021高二下·眉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往事如“烟”

    冯骥才

    从家族史的意义上说,抽烟没有遗传。虽然我父亲抽烟,我也抽过烟,但在烟上我们没有基因关系。我曾经大抽其烟。我儿子却绝不沾烟,儿子坚定地认为不抽烟是一种文明。看来个人的烟史是一段绝对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记得上小学时,我做肺部的X光透视检查。医生一看我肺部的影像,竟然朝我瞪大双眼,那神气好像发现了奇迹。他对我说:“你的肺简直跟玻璃一样,太干净太透亮了。记住,孩子,长大可绝对不要吸烟!”

    可是,后来步入艰难的社会。我从事仿制古画的单位被“文革”的大锤击碎。我必须为一家塑料印刷的小作坊跑业务,天天像沿街乞讨一样,钻进一家家工厂去寻找活计。而接洽业务,打开局面,与对方沟通,先要敬上一支烟。烟是市井中一把打开对方大门的钥匙。可最初我敬上烟时,却只是看着对方抽,自己不抽。这样反而倒有些尴尬,敬烟成了生硬的“送礼”。于是,我便硬着头皮开始了抽烟的生涯,为了敬烟而吸烟。应该说。我抽烟完全是被迫的。

    儿时,那位医生叮嘱我的话,那句金玉良言,我至今未忘。但生活的警句常常被生活本身击碎,因为现实总是至高无上的,甚至还会叫真理甘拜下风。当然,如果说起我对生活严酷性的体验,这还只是九牛一毛呢!

    古人以为诗人离不开酒,酒后的放纵会给诗人招来意外的灵感;今人以为作家的写作离不开烟,看看他们写作时脑袋顶上那纷纭缭绕的烟缕,多么像他们头脑中翻滚的思绪啊。但这全是误解!好的诗句都是在清明的头脑中跳跃出来的,而“无烟作家”也一样写出大作品。

    真正的烟民全都是无时不抽的。

    他们闲时抽,忙时抽;舒服时抽,疲乏时抽……我们误以为烟有消闲、解闷、镇定、提神和助兴的功能,其实不然。对于烟民来说,不过是这无时不伴随着他们的小小的烟卷,参与了他们大大小小一切的人生苦乐罢了。

    我至今记得父亲挨整时,总躲在屋角不停地抽烟。那个浓烟包裹着的一动不动的蜷曲的身影,是我见到过的世间最愁苦的形象。烟,到底是消解了还是加重他的忧愁和抑郁?

    父亲抽了一辈子烟。抽得够凶。他年轻时最爱抽英国老牌的“红光”,后来专抽“恒大”。“文革”时发给他的生活费只够吃饭,但他还是要挤出钱来,抽一种军绿色封皮的最廉价的“战斗牌”纸烟。如果偶尔得到一支“墨菊”“牡丹”,便像中了彩那样,立刻眉开眼笑。这烟一直抽得他晚年患上了“肺气肿”,肺叶成了筒形,呼吸很费力,才把烟扔掉。

    十多年前,我抽得也凶。尤其是写作中。我住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写长篇时,四五个作家挤在一间屋里。连写作带睡觉。我们全抽烟。天天把小屋抽成一片云海,灰白色厚厚的云层静静地浮在屋子中间。烟民之间全是有福同享,一人有烟大家抽,抽完这人抽那人。全抽完了,就趴在地上找烟头。凑几个烟头,剥出烟丝,撕一条稿纸卷上,又是一支烟。

    如今我已经戒烟十年有余。屋内烟消云散,一片清明,空气里只有观音竹细密的小叶散出的优雅而高逸的气息。至于架上的书,历史的界线更显分明:凡是发黄的书脊,全是我吸烟时代就立在书架上的;此后来者。则一律鲜明夺目。毫无污染。今天。我写作时不再吸烟,思维一样灵动如水,活泼而光亮。往往看到电视片中出现一位奋笔写作的作家,一边皱眉深思,一边喷云吐雾,我会哑然失笑。并庆幸自己已然和这种糟糕的样子永久地告别了。

    一个边儿磨毛的皮烟盒,一个老式的有机玻璃烟嘴,陈放在我的玻璃柜里,这是我生命的文物。但在它们成为文物之后。所证实的不仅仅是我做过烟民的履历。它还会忽然鲜活地把昨天生活的某一个画面唤醒,就像我上边描述的那种种的细节和种种的滋味。

    去年我去北欧,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个小烟摊前,忽然一个圆形红色的形象跳到眼中。我马上认出这是父亲半个世纪前常抽的那种英国名牌烟“红光”。一种十分特别和久违的亲切感拥到我的身上,我马上买了一盒。回津后,在父亲祭日那天,用一束淡雅的花衬托着,将它放在父亲的墓前。这一瞬竟叫我感到了父亲在世一般的音容。很生动,很贴近。这真是奇妙的事!虽然我明明知道这烟曾经有害于父亲的身体,在父亲活着的时候,我希望彻底撇掉它;但在父亲离去后,我为什么又把它十分珍惜地自万里之外捧了回来?

    我明白了,这烟其实早已经是父亲生命的一部分。

    (选自《冯骥才散文集》,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由“古人以为诗人离不开酒”类比联想到“今人以为作家的写作离不开烟”。 B . 对于烟民来说,烟有消闲、解闷、镇定、提神等功能,让他们多了快乐,少了烦恼。 C . 电视片中的一位作家,边深思边抽烟,“我”会哑然失笑,“我”不认可这样的状态。 D . 文章以叙事为主,也间有描写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文章引人入胜。
    2. (2) 你对“个人的烟史是一段绝对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这句话怎么理解?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3) 本文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四、文言文阅读
  • 4. (2021高二下·眉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立道,字显卿。年十七,以父任备宿卫。皇子忽哥赤封云南王,往镇其地,诏以立道为王府文学。云南元帅宝合丁专制岁久,有窃据之志,忌忽哥赤来为王,设宴置毒酒中。立道闻之趋入见守门者拒之是夕王薨宝合丁遂据王座使人讽王妃索王印立道潜结义士约共讨贼推一人走京师告变事颇露,宝合丁乃囚立道,将杀之。人匠提举张忠结壮士夜劫诸狱,出之,共亡至土蕃界,遇帝所遣御史大夫与告变人俱来。二人者遂与立道俱还,按宝合丁及王府官尝受赂者,皆伏诛。赐立道金五十两,以旌其忠,张忠等亦皆授官有差。中书以立道熟于云南,奏授大理等处巡行劝农使,佩金符。其地有昆明池,介碧鸡、金马之间,环五百余里,夏潦暴至,必冒城郭。立道求泉源所自出,役丁夫二千人治之,泄其水,得坏地万余顷,皆为良田。爨、僰之人虽知蚕桑,而未得其法,立道始教之饲养,收利十倍于旧,云南之人由是益富庶。除中庆路总管。先是云南未知尊孔子,祀王逸少为先师。立道首建孔子庙 , 置学舍,劝士人子弟以学,择蜀士之贤者,迎以为弟子师,岁时率诸生行释菜礼,人习礼让,风俗稍变矣。行省平章赛典赤表言于朝,有旨进官以褒之。命立道为临安广西道宣抚使。籍两江户二十五万有奇,以其籍归有司。迁临安广西道军民宣抚使。复创庙学于建水路,书清白之训于公廨,以警贪墨,风化大行。入朝,值权臣用事,遂退居散地。条陈十二策,皆切当之务,帝嘉纳焉。大德二年,立道遂以陕西行台侍御史拜云南行省参政。视事期月,卒于官。

    (选自《元史·张立道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立道闻之趋/入见/守门者拒之/是夕/王薨/宝合丁遂据王座/使人讽王妃索王印/立道潜结义士/约共讨贼推一人/走京师告变/ B . 立道闻之/趋入见/守门者拒之/是夕/王薨/宝合丁遂据王座/使人讽王妃索王印/立道潜结义士/约共讨贼/推一人走京师告变/ C . 立道闻之趋/入见/守门者拒之/是夕/王薨/宝合丁遂据王座/使人讽王妃索王印/立道潜结义士/约共讨贼/推一人走京师告变/ D . 立道闻之/趋入见/守门者拒之/是夕/王薨/宝合丁遂据王座/使人讽王妃索王印/立道潜结义士/约共讨贼推一人/走京师告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土蕃,即吐蕃,中国古代藏族所建立的政权名。公元7-9世纪存在于青藏高原。 B . 金符,文中指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一种信物。金符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 C . 孔子庙,又称作“文庙”(与“武庙”对应),是中国古代管理地方学校的行政机构。 D . 行省,官署名。行中书(尚书)省的简称。元代置丞相、平章等官总揽该地区政务。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立道忠于朝廷,制止叛乱。云南元帅宝合丁图谋不轨,张立道和张忠等人挫败了宝合丁的阴谋,朝廷给予张立道和张忠两人赏赐并升官。 B . 张立道关心百姓,为民谋利。他因为熟悉云南的情况到云南任职,他采取措施治理昆明池,改造后获得良田一万多顷;他设法使云南的人民更富廉。 C . 张立道重视教育,推行教化。他在云南修建了孔子庙、学堂,劝士人子弟学习,请贤师来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皇帝得知后给予他表彰。 D . 张立道恪尽职守,关心国事。他在云南、广西等不同地方不同职位上,都尽心尽职;他退居闲职后,还关心朝政,最后在任上去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人者遂与立道俱还,按宝合丁及王府官尝受略者,皆伏诛。

      ②岁时率诸生行释莱礼,人习礼让,风俗稍变矣。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2020高二上·大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离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美丽壮观的胜景,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势不凡。 B . 上片后两句以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朋友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 C . 有美堂前的沙河塘里华灯初上,水调歌曲优美动听,作者好奇,想一探究竟。 D . 这首词意象优美,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于景;下片因景寓情,含蓄蕴藉。
    2. (2) 词的最后两句如何理解?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 6. (2021高二下·眉山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望海潮》写达官贵人游乐场景的两句是:
    2. (2) 《雨霖铃》中“”用动作、神态细节,刻画了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
    3. (3)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同时也表达出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4. (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两句是:,季鹰归未?
    5. (5) 在《醉花阴》中,李清照借袅袅香烟、阴沉天色写因愁浓而怨天长的两句是:
    6. (6) 《声声慢》中“”两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7. (7)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两句思接千古,追忆英雄孙权,表达对英雄人物及其功业的仰慕。
    8. (8) 苏轼《定风波》中运用双关表达无论逆境还是顺境都要泰然处之的两句是, 归去,
    9. (9) 醉里挑灯看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七、选择题组
  • 7. (2021高二下·眉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华为是全球通信领域5G技术的引领者之一,也是此刻被美国予以不公平对待的“当事人”,华为的一言一行,具有绝对的放大效应。近日,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接受了《面对面》专访。处于_______之上的任正非,面对镜头时,把更多时间放在了教育问题的探讨上。

    “我关心教育不是关心华为,是关心我们国家。如果不重视教育,实际上我们会重返贫穷的。”任正非此言绝非_________。他认为,从华为遭遇美国禁令到近期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实质上是科技实力的较量,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教育水平。未来。中国将在很多高尖端领域_________,智慧和技术将对国家的贫富状态起着决定性影响。以教育为基础,(   )。

    21世纪人才最贵,但人才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教育长久培育。未来,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态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人才和教育都是挑战和纷争锋利而重要的武器。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现在,我们应该_________,是不是真正把重视教育入于心更见于行。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风口浪尖  骇人听闻  独树一帜  闭门思过 B . 风口浪尖  危言耸听  异军突起  反求诸己 C . 大风大浪  骇人听闻  异军突起  闭门思过 D . 大风大浪  危言耸听  独树一帜  反求诸己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建立起源源不断的人才矩阵,才能支撑中国在未来阔步前行 B . 建立起源源不断的人才矩阵,就能支撑中国在未来阔步前行 C . 支撑中国在未来阔步前行,才能建立起源源不断的人才矩阵 D . 支撑中国在未来阔步前行,就能建立起源源不断的人才矩阵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未来,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态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中,人才和教育都是挑战和纷争锋利而重要的武器。 B . 未来,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态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人才和教育都是应对挑战和纷争锋利而重要的武器。 C . 未来,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态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中,人才和教育都是应对挑战和纷争锋利而重要的武器。 D . 未来,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态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中,人才和教育都是应对挑战和纷争锋利而重要的武器。
八、材料作文
  • 8. (2021高二下·安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这是过去战争年代和艰苦岁月提出的特殊要求,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有人认为,是否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个人生活的小事,不必大惊小怪;还有人认为,国家鼓励消费拉动内需,人们吃穿讲排场气派,慷慨花钱,也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此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