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8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1高二上·温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日渐喧嚣浮躁的时代里,人们对古人追求雅致的“慢生活”愈加向往。尽管       , 但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心境却可以通过一件件器物传承至今。

    “与盛唐相比,宋朝的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心灵的安逸享受占据首位。不是对人世的           , 而是从人世的逃遁退避;不是人物或人格,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宋代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人的黄金时代。宋代文人不仅掀起了文人画的浪潮,确立了士大夫阶层的地位,而且由对绘画的审美扩大到园林、居室、器用等领域,追求极简之美,形成了品调高雅的造物艺术审美观。

    明代士大夫身处独特的政治环境,强调自身环境的艺术化需求,逐渐从义正辞严的关注           , 转向           的艺术创造。他们不只积极定制陈设器用,营造园林居室,而且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笔端,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这既是对宋代造物艺术的继承,也生发出自身玩物心态的转变,抒写人生处世的格言和个人的生活情趣成为风尚。因此,明代文人雅士将雅集发展为抚琴、赏香、啜茗、读画四大意趣,将闲逸的生活形态推衍到顶峰。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事过情迁  征服进取  庙堂之器  独抒性灵 B . 时过境迁  迎难而上  庙堂之器  不拘一格 C . 时过境迁  征服进取  庙堂之高  独抒性灵 D . 事过情迁  迎难而上  庙堂之高  不拘一格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们不是积极定制陈设器用,营造园林居室,而是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笔端,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 B . 他们不仅积极营造园林居室,定制陈设器用,而且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笔端,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 C . 他们不只积极定制陈设器用,营造园林居室,而且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笔端,使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 D . 他们不仅积极营造园林居室,定制陈设器用,而且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笔端,使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
    3. (3)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新媳妇把被子铺在棺材底。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B . 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 C . 全城的人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 D . 你出门便是八抬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2020高二上·大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

    《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描写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时间。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和起点。

    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沥、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则任重道远。

    (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2019年11月5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80年多前,长征的胜利鼓舞了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95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进。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

    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红军在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

    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2016年12月《大庆社会科学》)

    材料三: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只有29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的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

    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2019年6月24 日《人民日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B . 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在新时代阔步前行。 C . 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 .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想要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 B . 《伟大的转折》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聚焦红军艰难的一段时间,为我们展现了共产党的成长。 C . 用艺术再现历史,更利于大众接受,也益于传承长征精神,但艺术并不代表历史,真实性会受影响。 D . 新时代的年轻人,依然需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化,它更多地强调精神和价值。
    3.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闽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通过带领学生们体验“红军长征路”,致力于提升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B . 近日,电影《红色往事》在共青团江西省委“创在江西”青创 AI 基地举行公益放映活动,这标志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 C . “他们这种长征精神,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我也会坚守和发扬这种精神,走好我今后的人生路。”广西大学生“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结束后,参加的学生说。 D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州委书记刘坪率州级领导干部前往红原县、松潘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沿着红军在阿坝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4.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2020高二上·大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爸有福

    邹世奇

    老爸是个有福之人,让我感触尤深的是在妹妹的婚礼上。

    妹妹本来要裸婚、坚决不办婚礼的,后来在长辈劝说下妥协了,但她的底线是不要司仪。她说:“姐,你给我主持。”于是在学校主持过文艺活动的我,生平唯一一次当了婚礼司仪。

    和妹妹、妹夫站在小城婚礼的红毯上,我作为司仪和家庭成员向来宾讲述这对新人在燕园相识、相知的经过时,现场起了一阵骚动,我清晰地听见,离舞台最近的人都在说着类似的话:“老邹命真好啊,有这样两个女儿。”“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呀?”“老邹这辈子值了。”我下意识在现场找了找我老爸,他坐在主桌主位上满眼含笑注视着台上,笑容那叫一个满足。轮到他致辞的时候,他重复说了好几次:“我觉得自己很有福。”

    在小城亲友眼中,读了名校博士便是“出息”了,当然我们自己心里清楚,还差得远呢。即便这样,我们仍然觉得老爸命好,这是因为,相对于这世上大多数父母的殚精竭虑,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投入几乎是事半功倍。

    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妹妹是姥姥姥爷带大的,都是学龄前后才来到父母身边。那个年代不存在校外辅导班,父亲也从不辅导我们。我们做功课的时候,他在旁边看闲书。做完家庭作业,我们自觉检查一遍,确保无误后拿去给他签字,他拿过来用红笔草草写上一个“阅”,再签上日期,仅此而已。印象中他说的最多的话是:“学习是自己的事。”然后到了期中、期末考试,考好了不予置评、更不要说奖励,考得不好、名次退步了却是要打要罚的。妹妹一次也没被罚过,我几次挨罚,那滋味,至今仍不堪回首。

    在父亲“无为而治”的教育方法下,妹妹一路成绩优异,不仅考上北大,还成了核物理学博士。和妹妹比起来,我的学业可就逊色很多,唯一令我在她面前保持长姐尊严的,可能就是我的一点所谓的文学特长,这也是受老爸影响。

    妹妹很恋家,已经有了自己小家的人,只要有3天假期,必定携先生飞行近2000公里回小城跟父母一起过。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妹妹回家,在家庭微信群里发了一段视频,内容是老爸在用毛笔写字。视频中,已有几颗淡淡老人斑的手握着毛笔,笔走龙蛇,随意挥洒间,笔力遒劲,布局严整,是一阕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几个字映入眼帘,我的眼角突然有点湿润,许多尘封的记忆扑面而来。

    这只手,曾在纸上用钢笔工楷写下一首首古诗词,教我们认字,后来是让我们照着练字。我对诗词、继而对文学的热爱,就是那时候播下的种子。后来,父亲变“俗”了,爱上了搓麻将,那是因为他眼花了,看字会重影。但骨子里,他始终是那个爱读书、一肚子诗词文章、一手琴棋书画的爸爸。他是一个被行政工作和搓麻将耽误了的“文艺青年”,他对文艺的敏感、热忱,也许到我这里发了一点点芽。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一直以来被我忽视的事:也许因为他是那样的他,所以我才是这样的我。

    而妹妹可能从另外一个方面受了父亲的影响。我们小时候,爸爸太爱看书了,家里的藏书多,爸爸还在源源不绝地从外面借书、租书。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爸爸都坐在椅子上静静看书,虽然看的都是些“闲书”。但在妹妹心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书是一件美好而重要的事,不然为什么爸爸每时每刻都在读呢?

    几年前在云南木府,雪山前,耀眼的阳光下,抬头看见匾额上“天雨流芳”4个鎏金大字,导游解释说,那是纳西语的“读书去吧”,我一下子又想起爸爸和我们。

    爸爸就像《种树郭橐驼传》里那个善于种树的驼子,在最合适的时候给小树苗舒展了树根、培实了土,然后就拍拍手走开,任两棵小树沐天风浴海雨,自由、茁壮地成长。爸爸用的是巧劲。

    老爸的福气,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福气呢?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坐在主桌主位上满眼含笑注视着台上,笑容那叫一个满足。”这个情节说明老爸此时内心极大的满足和无尽的幸福。 B . 父亲“无为而治”的教育方式,让“我”和妹妹都成了别人眼中“有出息”的孩子,说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适时放手。 C . “也许因为他是那样的他,所以我才是这样的我。”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的重要影响。 D . “那个年代不存在校外辅导班,父亲也从不辅导我们。”这个情节与当今的教育方式有对比作用,目的是揭示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引用了《种树郭橐驼传》,将爸爸教育孩子与郭橐驼种树的方法进行了对比,丰富了文章内涵,突出表现了爸爸教育孩子善用巧劲。 B . “老爸是个有福之人”在文章中通过“我”之口、邻居之口和老爸之口反复出现,以此来串联小说情节和揭示小说主旨。 C . “我”是小说中的叙述人,既起到串联情节作用,又是小说中重要人物,“我”的所思所感,引发了读者对老爸教育方式的思考。 D . 妹妹回家发的老爸在用毛笔写字的视频,此处描写细致入微,尤其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几个字,巧妙衔接了文章后面的回忆内容。
    3. (3) 小说开头描写妹妹的婚礼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 4. (2020高二上·大连期中) 阅读下面的《报任安书》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 , 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 , 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依次整理 B .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监狱 C .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收集,搜集 D .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        也作“引诀 ”,自杀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思垂空文以自        何以汝为 B . 不韦蜀,世传《吕览》       氓隶之人,而徙之徒也 C . 草创未 , 会遭此祸            是以极刑而无愠色 D . 万被戮,岂有悔哉      父之不慈子
    3.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屈原放逐,赋《离骚》         使牧羝,羝乳得归 B . 退而论书策,舒其愤           世世洴澼絖为事 C . 亦颇识去就分矣          非及乡时士也 D . 古者富贵名摩灭               有此四端自谓不能者
    4. (4)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 .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C .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D . 念父母,顾妻子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5. (5) 下列每组句子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B .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而倔起阡陌之中 C .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D . 世家三十,列传七十             子卿尚复谁为乎
    6. (6) 下面对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汉书》是一部“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 B . 文中的“仆”,是谦称自己;“窃”,有私下、私自之意。此外,类似的词语还有“愚”“鄙”“敝”“卑”“区区”“不才”“不敏”等等。 C . 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著有《新书》十卷,代表作有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吊屈原赋》等。 D . 从表达技巧上说,《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
    7. (7)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

      ②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③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8. (8)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2020高二上·大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离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美丽壮观的胜景,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势不凡。 B . 上片后两句以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朋友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 C . 有美堂前的沙河塘里华灯初上,水调歌曲优美动听,作者好奇,想一探究竟。 D . 这首词意象优美,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于景;下片因景寓情,含蓄蕴藉。
    2. (2) 词的最后两句如何理解?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 6. (2020高二上·大连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的空缺部分。
    1. (1)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从智慧、仁义、勇敢三个角度阐述君子之道的句子是“,勇者不惧”。
    2. (2)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含义博大,列举的事例浅近但意义深远的句子是“”。
    3. (3) 《老子》第三十三章中,“”两句表明人的肉体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的精神可以永垂千古,那才是真正的长寿。
    4. (4) 《大学之道》中,由“”可知,“修身”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上至国君,下至黎民,无一例外。
    5. (5) 《过秦论》“”两句,真实地反映了在秦始皇的强硬政策统治下,匈奴人再也不敢南侵,各国勇士不敢武力反抗的情形。
七、语言表达
  • 7. (2021高二上·温县月考)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20年7月26日上午,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团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这是AG600飞机继2017年陆上首飞、2018年水上首飞之后的第三次首飞。“鲲龙”AG600飞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承担研制,2009年6月经国家正式批复立项,2016年7月总装下线,是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需要,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要求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飞机。本次海上首飞,为测试飞机海上抗浪性、操控特性、结构与系统的工作特性奠定了基础。

八、材料作文
  • 8. (2020高二上·大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孔子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家训》

    针对当今青少年攀比享乐、不以浪费为耻的现状,宏德中学高二某班决定召开主题班会,请写一份演讲稿阐释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