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第六次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67 类型:中考模拟
一、句子默写
  • 1. (2021·淮南模拟) 默写下列古诗文中的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④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虽有嘉肴》

    ⑤家国情怀,历来是中国文人永远的精神家园。杜牧《泊秦淮》中“”,借陈后主之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表现出诗人关心人民疾苦,心怀天下仁人志士的博大胸襟与企盼国泰民安的崇高理想;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更展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

二、名著阅读
  • 2. (2021·淮南模拟)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象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爬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象要被晒化。

    1. (1) 以上文段选自《》,作者是;小说的主人公是,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2. (2) “无精打采”在句子中的意思
    3. (3) 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 (4) 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中的其他拉车人此刻会去干什么?②主人公此刻又会去干什么?
三、综合性学习
  • 3. (2021·淮南模拟)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
    1. (1) (书法中的“酒”)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

      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感受:

    2. (2) (文学中的“酒”)

      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

      诗文名句:

      故事:

    3. (3) (生活中的“酒”)

      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四、现代文阅读
  • 4. (2021·淮南模拟) 阅读

    从未谋面的人

    肖复兴

    ①小时候,还未上小学,或者刚刚上小学,有一天,父亲让我去小酒铺打二两地瓜烧。那时候,街上有一家小酒铺,就在我家住的大院斜对门,是解放以前大酒缸改造过的,不过,依旧保留着大酒缸的特点,店里摆两张木桌,几条板凳,卖零散的白酒黄酒和猪头肉花生豆拍黄瓜之类的下酒小菜,方便在那里喝酒的人。

    ②我愿意干这种打酱油打醋买盐买酒的活儿,找回来的零钱,可以给我,我能买点儿零食,或者到小人书铺借书看,借一本,一分钱。

    ③我拎着空瓶子跑到小酒铺,把瓶子递给老板,叫道:“打二两白酒!”老板转身还没给我把酒从酒缸里擓上来,就听“呯”的一声,在不大的小酒铺里响得很厉害。是我惹祸了,我不小心把放在柜台边上的一个大白粗瓷碗给碰到地上,摔碎了,里面盛的酒溅湿了我的脚面。我有点儿吓坏了,下意识地转身跑了几步,跑到门前,愣愣地站在那里,觉得满屋人的目光都落在我的身上。我知道,人家肯定得要我赔钱,我除了打酒的钱,再没有其他钱了。如果让我回家找家长要钱赔,会挨骂的。我并不是要逃跑,是有些害怕。

    ④一个粗壮的男人立刻走到我的面前,一把抓住我的胳膊喝声问道:“想跑啊?白摔了我的酒?听响儿呢?”我想和他解释,但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那人是先从柜台上拿走了下酒菜,回转身想再拿酒碗的,没想到,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让我不长眼,把酒碗碰到地上。他揪着我不放,非得让我赔他的酒。我被他有些凶神恶煞的样子吓哭了。

    ⑤就那么在门口僵持好大一会儿,老板一手端着我的酒瓶子,一手端着一个大白瓷碗盛的酒,走了过来,先把酒递给了那个壮汉,再把酒瓶子递给了我。我和那个壮汉都有些奇怪,莫非老板善心大开了,小酒馆小本经营,赚钱不易的呀。老板笑着对我说:“好了,别哭了,刚才有人替你把酒钱赔上了!”

    ⑥我拿着酒瓶子转身就慌慌张张地跑回家了,竟然都没问一下是谁帮我赔的酒钱,也没有说句谢谢。但是,这件事我永远记着,长大以后,常常会想那位好心人是谁,长得是什么模样。

    ⑦1977年底,我写下我的第一篇小说《一件精致的玉雕》,开始投稿,却是烧香找不着庙门。当时,我在丰台区文化馆的文学组参加活动,文学组的朋友看完小说后觉得不错,替我在信封上写下地址,再剪下一个三角口,连邮票都不用贴,就寄给了《人民文学》杂志。我心里直犯嘀咕,《人民文学》是和新中国同龄的老牌杂志,是文学刊物里的“头牌”,众人瞩目,以前在它上面看到的尽是赫赫有名的作家的名字。那时候,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刚刚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轰动一时。我这篇单薄的小说,能行吗?

    ⑧没过多久,学校传达室的老大爷冲着楼上高喊有我的电话,我跑到传达室,是一位陌生的女同志打来的,她告诉我她是《人民文学》的编辑,她说,你的小说我们收到了,觉得写得不错,准备用,只是建议你把小说的题目改一下。我们想了一个名字,叫《玉雕记》,你觉得好不好?我当然忙不迭地连声说好。能够刊发就不容易了,为了小说的一个题目,人家还特意打来电话征求意见。我光顾着感动了,放下电话,才想起来,忘记问一下人家姓什么了。1978年的《人民文学》杂志第四期上,刊发了这篇《玉雕记》。我也不知道打电话的那位女同志是谁,那时候,我甚至连《人民文学》编辑部在什么地方都不清楚,寄稿子的信封都是文学组的朋友帮我写的。一直到20年后我调到《人民文学》杂志社,我还在打听这位女编辑是谁,杂志社资格最老的崔道怡先生对我说,应该是许以,当时,她负责小说。可惜,许以前辈已经去世,我连她的面都没有见过。

    ⑨人的一生,世事沧桑,人海茫茫,从未谋面的人,总会比见过面的人要多。在那些从未谋面的人中,都是你所不熟悉甚至根本不知道他们经历、性格秉性的人。他们当中,能够有帮助过你的人,都是没有任何利害或功利关系、没有相互利用或交换价值,甚至没有任何蝇营狗苟的些微欲望的人,他们对你的帮助,是出自真心,是自然而然扑面而来的风、滴落下来的雨、绽放开来的花。那种清爽、湿润和芬芳,稀少,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他们让你相信,这个世界哪怕存在龌龊、污染、丑恶,也不会泯灭人心与人性中的美好,让我们心存温暖而有生活下去的信心。

    ⑩对他们说谢谢,他们是不需要这样单薄的话的。他或她让我感受到在世事沧桑之中,那种心地良善而简单清爽所带给人持久的感动和怀念。从未谋面,却那样的熟悉,那样的亲切,总会清晰地浮现在我的面前,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1. (1) 文章③—⑧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2. (2) 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我心里直犯嘀咕,《人民文学》是和新中国同龄的老牌杂志,是文学刊物里的“头牌”,众人瞩目,以前在它上面看到的尽是赫赫有名的作家的名字。那时候,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刚刚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轰动一时。我这篇单薄的小说,能行吗?(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他们对你的帮助,是出自真心,是自然而然扑面而来的风、滴落下来的雨、绽放开来的花(从修辞角度)

    3. (3) 有人认为第②段为赘笔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4. (4) 文章以“从未谋面的人”为题有什么好处?
    5. (5) 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文章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 5. (2021·淮南模拟) 阅读

    材料一:

    早先,筷子称为“梜”,还有一个名字叫“箸”。据称,筷子是古时姜子牙因神鸟而创造竹丝,抑或是大禹治水时发明:由于工作繁忙,为了省时间,吃饭时他就找了两根树枝做工具。

    以上当然是传说。有一种观点看上去比较合理:钻木取火的方式出现后,茹毛饮血的先民们吃上了有温度的熟食,再用手抓就不太方便,早期的筷子就应运而生了。

    虽然只是猜测,但先秦时期“箸”只用来夹菜是真的。《礼记·曲礼上》中说:“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羹不是现在所说的汤,而是指用肉或菜做成的带汁食物,用筷子取食显然更合适。

    “筷子”之名的出现,应该在明代。明代《菽园杂记》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

    由于“箸”和“住”同音,船家特别忌讳,改称“快儿”,希望船可以快行,讨个口彩。考虑到筷子的材质一般是竹木,所以又加了个竹字头。

    这个名字在民间广泛流传,久而久之,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也开始使用。到现代,则统一称为“筷子”。

    (选自《一双筷子的诞生与流行:既是餐具,也是文化象征》)

    材料二:

    四种常见筷子材质优劣全解析

    材质

    健康指数

    木筷子

    天然材料,无毒,不会发生氧化,不易变形,不导热,价格便宜。

    更容易受到污染,容易发霉,需要杀毒灭菌使用,否则易引起肠道传染病。

    ★★★☆☆

    竹筷子

    环保无毒,用起来比较轻巧,有韧性不易折断,尤其碳化竹筷不易发霉变质,是较为适用的餐饮工具。

    外皮和内部差异较大,使用高温消毒时容易弯曲变形。

    ★★★☆☆

    不锈钢筷子

    耐腐蚀,不容易生锈,外观靓丽,精致大方,手感光滑亲肤,而且便于清洗,不易有食物残渣附着在上面。

    容易导热,易烫手,与过酸、过碱的物质接触,易生出有害物质。

    ★★★☆☆

    密胺筷子

    无毒无味,不易碎裂,耐酸碱,对油脂、酸、碱及各种溶剂都具备优越抵抗性,耐温性好。

    价格较高,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高温炙烤会开裂。

    ★★★★☆

    材料三:

    近日,杭州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的一项提议引发了热议:杭州市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葛继宏提议,将11.11”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文创+公筷”的模式助力公筷落地。

    早在筷子的传承过程中,就有着一套使用礼仪。其中,夹菜时不能从底部挑菜拣食、不能在盘子中翻找搅拌、不将筷子一端含在嘴里嘬吸等,都体现着民间对于餐桌文化以及饮食卫生的讲究。这些,都与如今提出公筷制的理念初衷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

    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聚餐时私筷取餐、私筷同盘,更是为病毒、细菌、微生物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这次疫情中,因聚餐引发的感染病例更是为大众敲响了警钟——推行“全民公筷”,迫在眉睫。

    筷子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饮食工具,更是一种中国表达,一份对中华文明的文化传承。而传承也需符合现代卫生理念,使用公筷公勺,体现真正的尊重与关爱,也是时代文化进步的标志。

    (选自《“11.11”=“公筷日”,如何?》)

    材料四:

    公筷、公勺、夹子的外形尺寸

    公筷公勺的外形尺寸应当明显区别于普通筷勺,便于印制(烫)“公筷(勺)”的字样(印、烫面应平整、光滑,便于清洁);公筷公勺和私筷私勺之间宜通过造型、质料和色彩来区分;采用颜色区分,宜为白色或绿色(建议公筷优先选择绿色,绿色代表健康,与绿色食品对应,有利于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公筷公勺的尺寸要明显大于普通筷子勺子(普通筷子标准长度为22~24厘米;普通勺子为15-18厘米),方便稍远距离的夹取或盛取,避免混用;夹子应为不锈钢等材质,表面应光滑、平整,便于清洁。

    (节选自《酒泉市“公筷公勺”使用规范》)

    1. (1) 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葛继宏教授提议将“11.11”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文创+公筷”的模式有助于公筷的推广和普及。 B . 大禹治水时由于自己工作繁忙,为了省时间,于是找了两根树枝做工具,这也许就是筷子的原型。 C . 竹筷子有韧性不易折断,不易发霉变质,但高温消毒时容易弯曲变形。 D . 公勺的尺寸应在20厘米以上,方便稍远距离的盛取;夹子表面应光滑、平整,便于清洁。
    2. (2) 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筷子”的得名过程。

      ①“”→②→筷子

    3. (3) 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筷子”之名的出现,应该在明代。明代《菽园杂记》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

    4. (4) 某餐馆要定制一批竹筷子,请结合以上材料给餐馆经营者提几点建议。
五、对比阅读
  • 6. (2021·淮南模拟)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蟬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黄生借书说》)

    1.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白玉之环(

      媵人持沃灌(

      故有所览,省记(

      一说,使与书俱(

    2. (2) 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当余从师也/惟予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B . 形诸梦/乃摘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蕖》) C . 衾拥覆,久而乃和/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D .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4. (4)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六、作文
  • 7. (2021·淮南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你是否留意过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时光,回首走过的路程,是否有那么一段特殊的日子,留给你难忘的记忆。那些人,那些事,是快乐,抑或是忧伤;是亢奋激昂,抑或是低沉感伤;也许有过幡然悔悟,也许是坚定执着的梦想……这段特殊的时光里,澎湃着青春的激情,激荡过成长的浪花,更镌刻有光阴的故事。

    请以“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请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