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O2②Mg2+③ ④ ⑤ ⑥
物质 | 用途 | 性质 | |
A | 二氧化碳 | 作灭火剂 | 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
B | 洗涤剂 | 除油污 | 乳化作用 |
C | 氧气 | 发射火箭 | 具有可燃性 |
D | 氮气 | 做保护气 | 化学性质不活泼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除去金属Cu中混有少量的Fe |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B | 除去CO2中混有少量CO | 通入氧气点燃 |
C |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MgSO4 | 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
D | 鉴别CaCO3、NaOH、NaCl、CuSO4四种固体 | 加水,观察 |
A.常见物质的鉴别 | B.化学与环境 |
羊毛和化纤—点燃后闻气味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 淀粉和蛋白质—加碘水 | 白色污染一只对人的视觉感观有影响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内蛋白质有影响 赤潮、水华—水中富含氮、磷元素引起 |
C.化学与健康 | D.化学与能源 |
维生素A一预防夜盲症 钙元素—预防骨质疏松症 铁元素一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 氢气一未来最理想的能源 煤、石油和天然气一不可再生能源 化学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
A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C 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乙醇(C2H6O) B 甲酸(CH2O2) C 乙酸(C2H4O2) D 丙酮(C3H6O)
A 沉淀池中通入氨气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更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B 得到的母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且为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
C 可循环利用的X物质为二氧化碳,Y物质中只有氯化钠;
D 操作1的名称为过滤。
①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填“a”或“b”)端通入。
②实验中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小涛同学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将制取的装置B换为上图中的装置(填装置序号);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如果把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克。
(方案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解释 |
如图甲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 软塑料瓶变瘪中 | ①CO2能溶于水,可能溶解在NaOH溶液中 ②CO2可能与NaOH反应 |
小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利用甲装置,可补做一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瓶子变瘪程度不同,从而排除瓶子变瘪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的。为保证实验的公正、准确性,需控制的变量有:。
(结论)以上实验均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提出问题)烧杯上层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
(猜想假设)
小红: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Cl-;
小明:一定无H+ , 判断的理由为。
小娜:可能含有OH-、 、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取烧杯内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静置。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有 ,无Ca2+ |
②取①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加 |
| 有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