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粗纱(23支数以下) | 比率(%) | 细纱(24支数以上) | 比率(%) | |
华资纱厂 | 2,568,878,776 | 77.344 | 230,184.216 | 33.4 |
日资纱厂 | 705,491.172 | 21.242 | 455,077.469 | 66.0 |
英资纱厂 | 46,987.347 | 1.414 | 3,739.124 | 0.6 |
合计 | 3,321,357.295 | 100.0 | 689000.809 | 100.0 |
表2
年份 | 总产量 | 生荒地的产量 | 其他地区的产量 |
1953 | 82.5 | 26.9 | 55.6 |
1954 | 85.6 | 37.3 | 48.3 |
1955 | 106.8 | 47.7 | 59.1 |
1956 | 127.6 | 63.3 | 64.3 |
1957 | 105.0 | 38.1 | 66.9 |
1958 | 141.2 | 58.4 | 82.8 |
材料一 1841年,皮尔任首相不久,宪章派和反谷物法同盟的斗争双双进入高潮,对政府造成强大压力。皮尔明了:谷物法抬高了谷物价格,影响了工商业资本利润,降低了民众生活水准,是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而若将之废除,国外廉价谷物就会进入不列颠,降低食品和某些原料的价格,这不仅会使外商购买更多的英国产品,还会激发国内经济繁荣。1830年以来,保守党始终在野。皮尔政府认为只有实施政敌的自由主义政策,才有长期执政的可能。1845年以来的农业危机致使改革势在必行。倘若政府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从国外大批进口粮食有可能出现饥民暴动和社会动荡。1846年1月下旬,皮尔正式提出了废除《谷物法》的议案。经过4个月激烈辩论,在自由党的支持下在两院通过,由维多利亚女王签署生效。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1932年初,英国议会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肉类和英国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与此同时,根据该法英国还成立了一个进口税建议委员会,只要该委员会认为符合国家利益,便可按提出申请的任何工业部门的要求对该工业进口商品征收不超过33.5%的关税。1932至1937年间,来自外国的进口值由4.54亿英镑增加到6.24亿英镑,即增加了27%;来自帝国内的进口值则由2.48亿英镑增加到4.05亿英镑,即增加了64%.
——欧阳萍《从关税改革看英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材料
表3
人物 |
著述/事件 |
内容 |
李大钊 |
《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 |
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根据李大钊1923.9-1924.4期间在北大授课内容整理) |
毛泽东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中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
《论十大关系》 |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了。 |
|
邓小平 |
南方谈话 |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尝试,大胆地闯。 |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相关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该主题进行阐释。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 村社的存在可以保护小农经济免受地主经济的冲击,可以避免因农民与土地分离和迅速无产阶级化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动乱。从行政警察的角度说,村社更便于管理。因为“管理一群人比管理单个人更为容易”,这也是停滞的宗法制社会惯常采用的方式。当然村社支持着国家的赋税,另外国家帮助农民支付赎金而发放的贷款也要收回。1861年后,沙皇政府多次颁布法令强化村社,法令规定农民份地不得转让,禁止农民退出村社,农民以村社连环保的形式集体对国家承担义务等。沙皇政府声称:“公社是俄国人民的特点,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到19世纪末,尽管村社受到来自内部的富农私有倾向、外部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压力,但仍基本保存下来。
——摘编自张爱东《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村社的历史命运》
材料 我心中常有一个问题,即“孔子何以成为圣人?”《论语》中有孔子、太宰、子贡关于“圣人”的谈话,孔子是自居于君子,谦言君子不必多能。太宰以多能为圣人的标征,因为他看见孔子多能,所以疑心他是一个圣人。子贡说“固天纵之将圣”,所谓“天纵之将圣”,实即“人纵之将圣”。春秋、战国间,人民苦痛得很,大家希望有一个杰出的人出来收拾时局。孔子是一个有才干、有宗旨的人,所以人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另外,孔子一生不曾大得志,他收的弟子很多,思想有人替他宣传,所以他的人格格外伟大。自从孔子没后,他的弟子再收弟子,蔚成一种极大的势力,号为儒家。春秋时的孔子是君子,战国的孔子是圣人,西汉时的孔子是教主,东汉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到现在又快要成君子了。
——摘编自顾颉刚《春秋时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