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03-27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 1.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人有本质为善的“天地之性”和有善有恶的“气质之性”,如“气质恶者,学能即移……但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中礼,则气质自然全好。今人所以多为气所使,而不得为贤者,盖不知学。”据此可知,张载主张(    )
    A . 善恶的气质可以相互转化 B . 恢复等级尊卑有序的状态 C . 以礼为标准强调学的作用 D . 发展学校教育使人人向善
  • 2. (2024高一上·永安月考)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对材料推断最合理的是(    )
    A . 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 B . 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 C . 中国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 D . 佛教深受中国文化浸润利于其传播
  • 3. (2024高一下·成都月考) “轴心时代”是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著名命题。他认为,尤其在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伟大思想家们告知后人关于人性的重要信息,尊重生命的神圣权利即是宗教。”这是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这一时期,除诞生了中国儒道思想、希腊著名哲人外,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   )
    A . 佛教 B . 印度教 C . 基督教 D . 伊斯兰教
  • 4.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罗马帝国时期,外事裁判官在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既不适用罗马市民法,也不适用外国法,而是采取“提取公因式”的办法,运用各国法律中的共同规则进行审理。外事裁判官的做法(    )
    A . 导致了罗马法律体系的混乱 B . 推动了自然法理念的形成 C . 促进了罗马法的国际化发展 D . 激化了罗马帝国内部矛盾
  • 5.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成了豆腐。”这句话喻指(    )
    A . 日本文化由豆浆变豆腐 B . 中国文化点化日本民族 C . 日本全盘接受中国文化 D . 儒家文化辐射东亚地区
  • 6. (2023高一上·泸县月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
    A . 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 B . 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 . 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 D . 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
  • 7. (2024高二下·南昌月考) 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在加勒比海建立甘蔗园,试图奴役当地人,但因当地人对疾病不具免疫力,纷纷死于感染。于是,殖民者开启了大西洋的奴隶交易,由此可见(   )
    A . 物种交流引发了奴隶贸易 B . 殖民扩张导致疾病在全球传播 C . 殖民者拓展了美洲的开发 D . 殖民活动打破了多元文明格局
  • 8.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1999年,考古工作者在印尼所属海域打捞出“黑石号”沉船及几万件器物。如图左部铜镜铸有铭文:“唐乾元元年(758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于扬州扬子江心百炼造成。”图右部瓷碗上铸有铭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据此可知,唐代(    )

    “黑石号”上的江心镜        “黑石号”上的外销瓷

    A .   中华文明海外影响扩大 B . 政府鼓励对外经济交流 C . 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D . 东南亚是主要贸易对象
  • 9.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15世纪,欧洲商人将在西班牙漂洗过的羊毛,送到佛罗伦萨加工成细布,随后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出售,然后从东方买来货物,在佛罗伦萨或欧洲其他地方销售,整个过程用时三年或者更长时间。这一过程(    )
    A . 推动了商业资本的扩张 B . 折射出欧洲对技术的渴求 C . 体现了贸易中心的转移 D . 反映出西方对东方的依赖
  • 10.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说:“成吉思汗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后一个部落大帝国,它是一万年来游牧民族部落——文明世界战争的继承者。”蒙古西征产生的影响是(    )

    ①历史作用具有双重性   
    ②促进不同文明区的交流

    ③蒙古人西迁,与当地人融合,形成色目人   
    ④建立了地跨欧亚的统一大帝国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④
  • 11.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1813年10月,在德意志莱比锡附近,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及其他欧洲各国与法兰西第一帝国进行了一场决战。因参战国家和民族众多,被反法联盟国家称为“民族会战”。拿破仑最终战败,半年之后拿破仑退位。由此可见,拿破仑对外战争(    )
    A . 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B . 激发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 . 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失败 D . 推动了欧洲国家民主政治的建立
  • 12.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五四事件”以后不久,上海商业区的52条街道的商人和居民组建了52个街道联合会。不久,他们又组建了“上海马路联合会总会”的中心组织,成为了上海最有影响的社会组织之一。后来,它领导了上海居民要求民权的一些运动。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
    A . 发展了劳工组织 B . 传播了社会主义 C . 团结了社会力量 D . 扩大了民权运动
  • 13.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1901年清末新政实施后,留日学生逐年增多,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后,形成留日高峰。1909年美国拿出庚子赔款的一部分,支持清政府发展留美教育,中国留学生的流向又开始转向美国。清末留学潮的兴起(  )
    A .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 . 导致优秀人才的外流 C . 开启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 . 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 14.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诗经·大雅·文王》说“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意在相互维系,本支不乱;同时,周人称镐京为“宗周”意即大宗宗庙所在也。这说明西周时期(    )
    A . 祖宗崇拜是思想文化的主流意识 B . 分封制度是维护统治的主要手段 C . 通过族权和政权的结合维系统治 D . 周王室对诸侯拥有绝对统治权力
  • 15.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西周时期,楚君熊渠以“蛮夷”自居,并分封诸子与西周对峙;春秋时期,楚庄王将《诗》等典籍用于楚贵族的教育中,并积极参与诸侯争霸的伟业;战国时期,楚国成为七雄之一,既积极北上中原,又将五帝之一的“颛顼”奉为自己的先祖。这一状况反映了(    )
    A . 楚国恪守“华夷之辩”的文化传统 B . 宗法体系长期受到诸侯的抵制 C . 楚国“华夏认同”的程度日益加深 D . 战争冲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融合
  • 16.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有学者认为,在东方六国文化和秦国文化尚未完全融合,战国时代的文化布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传承秦朝制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六国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习俗。材料意在说明(   )
    A .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 B . 战国文化和习俗对秦制影响深刻 C . 汉初继承秦朝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D . 楚、齐、赵人之习俗影响汉朝文化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7.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其精华部分仍然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借鉴传承。近年来,“孔子学院”相继在韩国、法国和非洲开办,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儒家思想依然具有现代价值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 18.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城,将大量丝绸、工艺品赏赐给西域小国,罗马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丝绸质地轻,经得起冷热气候变化,适合艰苦条件下的长途陆地贩运,更重要的是产生的高价足以抵偿昂贵的运费,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丝绸之路大规模畅通的时间少,民间零星局部畅通的时间多。唐朝阿拉伯人开辟和掌握的海运一通,就更没必要走陆地的崇山峻岭了。中国官方关注的是朝贡,对外赏赐无度,造成财富流失,国库空虚,而且不主动经营外贸,主要利益为外方所得,对民间贸易却一贯限制甚至禁止,或课以重税,以致民间非走私不能获利。

    ——摘编自葛剑雄《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等

    材料二:西班牙侵占菲岛的初期,有大量的中国商船从漳州月港涌向马尼拉。据估计,自1571年漳州与马尼拉贸易开始后的30年里,约有630艘中国帆船从漳州港驶往马尼拉。进口到马尼拉的中国商品不胜枚举,令人难以“想象房间里哪一样精致的东西不是来自中国的”。

    随之而来的,马尼拉人口从西班牙占领前的2000人猛增到1591年的3.4万人。城市规模扩大、居民点增多,建筑物的质量也得到了改善,马尼拉成为“东方的威尼斯”。马尼拉主教贝纳维得斯于1603年7月5日写道:国王陛下准许菲岛从美洲载回的价值50万西元的船货中,真正属于马尼拉市民的不超过15万西元,其余的都是秘鲁或墨西哥商人的。

    ——摘编自李德霞《16—17世纪中拉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
  • 19.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明在交往学习中提升的规律是指人们通过交往,使文明相互交流、学习、促进。交往有两种形式,一是正态交往,即和平友好的交往。这种交往方式本身就是文明的体现,或曰文明的交往。二是负态交往,即非和平友好的交往。其极端形式,就是侵略、征服。这种交往方式本身就是非文明的、野蛮的。与上述两种交往方式相联系的学习也有两种,一是主动学习,即在正态交往中,交往双方被对方的文明之美所吸引、所感动,从而相互仿效。二是被动学习。所谓被动学习,即在负态交往中,吃亏的一方为求得自我保存,被动吸收对手之长,以求击败对手的一种学习。

    ——摘编自陶富源《文明冲突,还是文明互鉴?》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0.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切·格瓦拉(1928~1967年),生于阿根廷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喜欢富有激情的冒险活动。大学期间,他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历尽艰辛游历拉美各国,对拉美现实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切身感受到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学生时期的他,对马列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阅读了不少相关著作,决心献身拉美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当时,拉美地区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民主运动此起彼伏,格瓦拉投身于危地马拉民主革命,但在美国的干预下失败;他在流亡中结识菲德尔·卡斯特罗等古巴革命志士,1956年,格瓦拉秘返古巴参与领导游击战争。革命胜利后,他在古巴出任多项要职,推动古巴社会主义建设。1965年,他辞去职务,先后赴刚果、玻利维亚组建国际主义游击队,开展民族解放战争,直至1967年遭遇伏击,被俘后英勇就义。

    ——摘编自宋晓平《格瓦拉的伦理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

    1. (1) 根据材料,概括格瓦拉精神的内涵。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格瓦拉精神内涵形成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