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历史3月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24 浏览次数:339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2021·济南模拟) 殷商统治者崇尚天帝神权,强调“天命神授”,而西周统治者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人主只有敬慎其德,治理好国家,“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   )
    A . 儒家民本思想初步形成 B . 以宗法人伦取代天命 C . 王权神授观念逐步淡化 D . 天命观具有人文色彩
  • 2. (2024高二下·安庆开学考) 汉代察举制最初规定各郡国岁举二人。东汉和帝时改以人口为标准,郡国人口满二十万每年举孝廉一人,满四十万每年举孝廉两人,以此推之;后又规定少数民族杂居的边郡地区、人口满十万每年即可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每两年举孝廉一人。上述做法(  )
    A . 保证了选官的公平公正     B . 利于缩小各地区经济文化差距 C .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 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
  • 3. (2021·济南模拟) 唐代初期釆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国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这一变化(   )
    A . 客观上使农民对国家人身依附减弱 B . 推动雇佣关系逐步普及 C . 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D . 促使均田制度渐趋瓦解
  • 4. (2021·济南模拟) 北宋初年,统治者在开封府、应天府、河南府和大名府都设立了都商税院,专门负责征收工商业税。南宋时,又在各州、府、县、镇增设征收商税的分支机构“都税务这反映出宋代(   )
    A . 政府抑商政策趋于强化 B . 政府治理体系因时而变 C . 冗官问题进一步加剧 D . 工商税负的比重日渐上升
  • 5. (2021·济南模拟) 朱元璋统一全国前就规定:“凡民四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绵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后又规定农桑征税以洪武二十四年为定数,自此以后新植棉花一律免征赋税。这些措施(   )
    A . 意在强化小农经济体系 B . 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 C . 表明政府实施轻徭薄赋政策 D . 推动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
  • 6. (2021·济南模拟) 晚清学者方东树在《汉学商兑》一书中指出:汉学“言言有据,字字有考,只是纸上与古人争训造形声”,“推之民人家国,了无益处,徒使人狂惑失守,不得所用。”他的这一说法旨在(   )
    A . 解放国人思想 B . 宣扬家国情怀 C . 批判传统文化 D . 倡导经世致用
  • 7. (2022高二下·平阳月考) 据统计,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移居海外的中国人约有1000万人,主体是劳工,商业、政治性移民次之,文化、亲属团聚等又次之。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大批前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等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A . 中国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B .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 . 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 D . 工业革命后世界联系加强
  • 8. (2021·济南模拟) 1936年,中华民国《兵役法》颁布实施,其中规定,知识青年可免、缓服兵役。1944年,蒋介石号召全国知识青年积极从军,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随后,国民党中央决定广泛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 . 民众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B . 政府试图提高军队素养 C . 抗日战争形势的严峻 D . 中国开始准备全面反攻
  • 9. (2021·济南模拟) 据统计,我国1950年农业税实征税额折合细粮269.7万斤,占农业实际产量的12.3%;1951年,增长到361.5万斤,占农业实际产量的14.5%。这一变化是为了( )
    A . 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B . 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C . 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D . 全面恢复国民经济
  • 10. (2021·济南模拟) 古希腊比其他地区的居民更早、更全面地提出节制生育、晚婚晚育的理论,也比其他地区更频繁地对外移民。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
    A . 农业发展水平的落后 B . 古希腊哲学强调理性思考 C . 稳定公民群体的需要 D . 多山多湾的自然地理环境
  • 11. (2021·济南模拟) 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是政治权力广泛介入的结果,主权意识正在萌生的国王和诸侯们站到了新教一边。这反映出当时(   )
    A . 王权摆脱了教权控制 B . 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C . 政治权力主导宗教信仰 D . 资产阶级与封建君主利益一致
  • 12. (2021·济南模拟) 下表为英、法、美、德四国在不同时期工业生产能力方面的排列次序。其中“丁”指的是(   )

    时间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A . 美国 B . 英国 C . 德国 D . 法国
  • 13. (2021·济南模拟) 它不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成为受到广泛认同的政洽实践原则,一种受到追捧的生活方式。它认为社会利益只是一种抽象,是个人利益的综合,每个人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必然会带动整体利益的提升。“它”是指(   )
    A . 人文主义 B . 理性主义 C . 自由主义 D . 民族主义
  • 14. (2021·济南模拟) 图中的文字描述的是(   )

    ●经济发展的代价,最终由全体公民来承受

    ●人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愿望、忍受当下的贫困,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

    ●公民逐步得到免费医疗、养老金、疾病和残疾津贴、产假、带薪休假等社会福利

    ●引起了前殖民地各民族人民的强烈兴趣

    A . 新经济政策 B . 斯大林模式 C . 罗斯福新政 D . 战后福利国家
  • 15. (2021·济南模拟) 1946年美国颁布了《富尔赖特法案》,其核心内容就是把美国的海外剩余资产(主要是欧洲国家二战中对美国的债务)用作美国教师和学生去海外学习和研究的基金,同时也为外国学者和学生来美国学习和研究提供活动基金。这一做法旨在(   )
    A . 与苏联争夺人才 B . 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 助力西欧迅速实现复兴 D . 扩大美国的影响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共55分。
  • 16. (2021·济南模拟) “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一般引自宋代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在对此的记述后说明:“此事最大,而《正史》《实录》皆略之,甚可惜也,今追书。……王曾《笔录》皆得其实,今从之。文辞则多取《记闻》,稍增益以丁谓《谈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丁晋公谈录》(宋真宗时宰相丁谓所著琐谈小说)

    (赵普)忽一日奏太祖曰:“石守信、王审琦皆不可令主兵”。上曰:“此二人岂肯作罪过。”赵曰:“然此二人必不肯为过,臣熟观其非才,但虑其不能制伏于下。”太祖又谓曰:“此户人受国家如此擢用,岂负得朕?”赵曰:“只如陛下岂负得世宗?”太祖方悟而从之,罢了两人的兵权。

    《王文正公笔录》(北宋仁宗时宰相王曾所著笔记)

    石守信、王审琦等犹分典禁兵如故,相国赵普屡以为言,上力保庇之。普又密启请授以他任,于是不得已,召守信等曲宴,道旧相乐,因谕之曰:“朕与公等,义同骨肉……而言事者进说不已,今莫若自择善地,各守外藩,勿议除替。”守信等咸顿首称谢。由是石、王之族俱蒙选尚,寻各归镇。

    《涑水纪闻》(北宋神宗、哲宗时改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笔记集)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酒酣,上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念尔之德,无有穷已,然为天子亦大艰难,珠不若为郡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守信等皆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于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守信等皆再拜谢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而骨肉也。”上许之,皆以散就第,所以慰抚赐责之甚厚,与结婚姻。

    从史料运用的角度,谈一谈你对李焘记述这一典故的认识。

  • 17. (2021·济南模拟) 图2、图3、图4是中国近代三个历史时期(1860—1894年,1901—1914年,1937—1945年)中国境内新建近代工业的空间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2                                 图3

    图4

    (备注:核密度呈现的是被分析对象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集聚程度)

    ——据刘静等《中国近代城市工业时空演变分析》

    分别提取图2、图3、图4的近代工业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 18. (2021·济南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双十”宣传纲要》提出:“三民主义曾经是辛亥革命以来的口号,现在完全变成为反辛亥革命的旗帜。”此后,中国共产党再未以中共中央名义进行过纪念辛亥革命的行动。193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宣传大纲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主张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继续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精神”。1938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的大会上做了重要演讲。1939年,陕甘宁边区党委发布了纪念孙中山逝世十四周年的通知。1941年,中央做出了纪念双十节的决定。

    ——据靳燕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研究》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延续了纪念辛亥革命的传统,基本上每逢十年举行一次全国规模的纪念活动,在每次活动中《人民日报》都会发表纪念社论,而这些社论的标题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迹。下图是其中两篇社论的报纸截图。

    1. (1) 简析中国共产党在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态度上发生变化的原因。
    2. (2) 任选其中一篇社论,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对其标题加以解读。
  • 19. (2021·济南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的历史学家开始以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来记述美利坚民族成长和立国的进程。1799年华盛顿去世后不久,《乔治·华盛顿的生平与难忘的活动》等韦籍一经出版便风靡一时。华盛顿逝世半个世纪后,他一直彼看作是民族的象征、“祖国的救星”,甚至被奉若神灵。

    19世纪中后期,标榜“客观主义”和“科学方法”的朗克史学流派,注重写“人民的历史”的史学思潮在美国影响越来越大。南北战争后,美国史学界出现了一股寻求华盛顿“真实面貌”的思潮,关于华盛顿的新史料不断被挖掘出来。他们认为华盛顿如常人一样是“一个受人类的弱点制约的人,一个受人类欲望支配的人”。华盛顿经过这番“暴露”之后,他的真实面貌和历史价值更为世人所知了。

    ——摘编自余志森《美国学界华盛顿研究之演进》

    对19世纪美国史学研究中华盛顿形象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表述成文、主旨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