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 |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主父偃传》 |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柳宗元《封建论》 |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贽《藏书》 |
省籍 | 广东 | 广西 | 四川 | 山东 | 江西 | 河北 | 福建 | 湖南 | 江苏 | 浙江 | 贵州 | 八旗 | 湖北 | 台湾 |
人数 | 50 | 1 | 1 | 2 | 3 | 1 | 11 | 8 | 28 | 23 | 4 | 16 | 2 | 1 |
此表可用于说明晚清( )
材料一 明朝前期实行海禁政策,不许百姓私自下海,只允许官方控制的朝贡贸易。从国外看,海外各国普遍希望获得更多的中国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沿海闽粤地区,人多地少,百姓以海为生,为了生计和谋求财富,便走上了下海走私的道路。同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都御史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在此之前,明朝政府已允许外国商人以私人身份到广东贸易。但,明朝的开海贸易仅限于漳州月港,而真正适于开展对外贸易的地区并未开放。
——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通史》
材料二 在“地理大发现”的所有航行中,西欧的君主都给予大力支持。君主支持远洋探险,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许多国家的君主直接参加探险中的商业活动,比如,直接投资参股,从中分红。重商主义是16-18世纪许多西欧王朝的基本国策,该理论认为国家的富强与其积累金银的多少成正比,在贸易活动中卖多买少,由贸易顺差而产生金银的积累。重商主义逐渐从“重商”转向“重工”,人们意识到商业的基础是生产,没有本国的生产基础,重商主义本身就不牢靠。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实行的对外政策带来了哪些问题?
材料
古代中国经济文献的部类构成 |
代表作及主要内容 |
经部的经济文献 |
《尚书》《禹贡》《周礼《春秋》《五经正义》《尔雅》等 渔猎、畜牧、商旅,耕种、土地制度、社会分工、生产与流通、分配与消费等 |
史部的经济文献 |
《食货志》《通志》《通典》《文献通考》等 经济制度沿革、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思想的演变等 |
子部的经济文献 |
《苟子》《老子》《管子》《盐铁论》《论衡》等 户口、农桑、田制,服役、漕运、盐法等 |
集部的经济文献 |
《文选》《唐文粹》《宋文鉴)《清文汇》等 经济、法制等 |
四部以外的经济文献 |
丛书中的经济文献、出土文献中的经济文献、档案文献中的经济文献 如《甲骨文合集》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账册、契据等 |
——摘编自朱迎平《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构成和特点》
材料中的表格为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简表。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
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材料 《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
各类学堂 |
培养目标 |
初等小学堂 |
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
普通小学堂 |
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柢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
高等学堂 |
大学堂以各项学术艺能之人才供任用为成效;通儒院以中国学术日有进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成效。 |
实业学堂 |
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 |
材料:一战结束后,得益于德国的战败,法国在欧洲大陆重新获得了自普法战争失败以来梦寐以求的霸权。法国凭借着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地位主宰着欧洲大陆--它收复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且拥有德国萨尔煤矿的开采权,其丰富的煤铁资源极大地加强了法国的实力;它占领了德国的莱茵河左岸地区,莱茵河右岸50公里内的地区被划为非军事区;法国通过和比利时、波兰、捷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一方面对德国进行战略包围,一方面对新兴的苏维埃俄国进行“防疫”隔离。在两次大战期间,正是法国建立的这个安全体系,有效地保卫了欧洲的和平。
——摘自《大国地位的终结西欧诸神的毁灭-第二次大战前的大国外交》
材料:据《后汉书·宣秉传》云:“光武帝(刘秀)特诏御史中丞(原隶属御史大夫)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御史中丞下有治书侍御史两人,掌法律条解释;侍御史十五人,掌察举官吏违法,接受公卿群吏奏事。司隶校尉不仅内察京师百官犯
法者,并领一州,封侯、外戚、三公以下,不论尊卑,无所不纠。其时,“(鲍永)为司隶校尉,帝叔父赵王良尊戚贵重,(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肃然,莫不戒慎”。刘秀复将全国分为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其职权在西汉的基础上,将地方选举劾奏之权也转归刺史。这样,东汉就构建起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强有力的监察系统。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