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0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2021高一下·苏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城,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某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竟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摘编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

    我们现在安葬的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生于一个德国贵族家庭,她的父亲冯·威斯特华伦男爵在特利尔城时和马克思一家很亲近;两家的孩子在一块儿长大。当马克思进大学的时候,他和自己未来的妻子就已经知道他们的生命将永远连在一起了。

    1842年,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以后,他们就结婚了,从此以后,她不仅和丈夫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以高度的自觉和炽烈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

    这对新婚夫妇动身前往巴黎,自愿出境很快变成了被迫出境,甚至在巴黎,马克思也受到普鲁士政府的迫害,我必须遗憾地指出,像亚,洪堡这样的人竟卑鄙到和普鲁士政府合作,怂恿路易·菲利浦政府把马克思逐出了法国,马克思到了布鲁塞尔,二月革命爆发了。布鲁塞尔也随之动荡不安,比利时警察局不仅逮捕了马克思,而且毫无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监禁起来。

    1848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驱逐开始了,他们起初到了巴黎,后来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涉,便搬到伦敦,这次驱逐使他们历尽了重重困难,尽管这次驱逐使她的三个孩子死亡,她还是决心忍受被驱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难,但是看到一切政党,不管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所谓民主派),都联合起来反对她夫夫,对他进行最单鄙下流的诬蔑,看到所有报刊都不登载他的文章,他在敌人面前陷于孤立无援和手无寸铁的境地,他们两人用来对付敌人的就是蔑视——这一切对她却是莫大的痛苦。而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

    但这不是没有尽头的,欧洲的工人阶级逐渐处于稍微可能进行活动的政治条件下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了,它使文明国家相继参加斗争,在这个斗争中最先参加战斗的是她的丈夫,开始补偿她所经受的种种苦难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她生前终于看到,曾经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诬蔑完全烟消云散,她生前终于听到,各国反动派曾经企图扼杀的她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公开地、胜利地传播了,她生前终于看到,充满胜利信心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席卷了从俄国到美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最后使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她在临死前得知德国工人阶级不顾一切镇压法令,在最近一次选举中光辉地显示了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她的一生表现出了极其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她这一生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事情,是公众看不到的,并且在报刊上也没有记载,她所做的一切只有和她在一起生活的人才了解。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们将不止一次地为再也听不到她的大胆而合理的意见(大胆而不吹嘘、合理而不失尊严的意见)而感到遗憾。

    我用不着说她的个人品德了,这是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而且永远不会忘记的。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别人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那么这位女性就是她。

    (摘编自恩格斯《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 (1) 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从革命斗争这实践和革命理论两方面概括说明马克思的逝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巨大损失。 B .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指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意识形态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 . 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是马克思斗争的真正目的。 D . 作者将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与达尔文发现的有机界发展规律相提并论,说明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
    2. (2)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这里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马克思在革命事业中不可企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B . “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用了讳饰的手法,对于马克思的死,作者不忍心直接说出。这种手法既把自己的心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又符合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心愿。 C . “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比喻敌人的无能和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未必有一个私敌”用夸张手法表现马克思的大公无私和光明磊落。 D . 第三自然段“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热烈赞扬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功盖当世、前无古人。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两则悼词对马克思夫妇的崇高品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热情赞颂了他们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一切贡献。 B . 马克思在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后,与燕妮结婚,不久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从此两人患难与共,共同抗争。 C . 两则材料都是悼词,能够将议论、记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 . 两则材料的语言准确而又富于感情,在表达情感上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同时又能激励、鼓舞人心。
    4. (4) 结合材料一,概述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的。
    5. (5) 结合材料二相关段落,燕妮生前得到了哪些“补偿”?请概括作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2021高一下·苏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可巧这日非正经日期,亲友来的少,里面不过几位近亲堂客,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并合族中的内眷陪坐,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唬的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贾珍此时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则过于悲痛了,因拄个拐踱了进来,邢夫人等因说道:“你身上不好,又连日事多,该歇歇才是,又进来做什么?”贾珍一面扶拐,拃挣着要蹲身跪下请安道乏,邢夫人等忙叫宝玉搀住,命人挪椅子来与他坐。

    贾珍断不肯坐,因勉强陪笑道:“侄儿进来有一件事要求二位婶子并大妹妹。”邢夫人等忙问:“什么事?”贾珍忙笑道:“婶子自然知道,如今孙子媳妇没了,侄儿媳妇偏又病倒,我看里头着实不成个体统,怎么屈尊大妹妹一个月,在这里料理料理,我就放心了。”邢夫人笑道:“原来为这个。你大妹妹现在你二婶子家,只和你二婶子说就是了。”王夫人忙道:“他一个小孩子家,何曾经过这样事,倘或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倒是再烦别人好。”贾珍笑道:“婶子的意思侄儿猜着了,是怕大妹妹劳苦了。若说料理不开,我包管必料理的开,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我想了这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婶子不看侄儿,侄儿媳妇的分上,只看死了的分上罢!”说着滚下泪来。

    王夫人心中怕的是凤姐儿未经过丧事,怕他料理不清,惹人耻笑。今见贾珍苦苦说到这步田地,心中已活了几分,却又眼看着凤姐出神,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伏,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先见王夫人不允,后见贾珍说的情真,王夫人有活动之意,便向王夫人道:“大哥哥说的这么恳切,太太就依了罢。”王夫人悄悄的道:“你可能么?”凤姐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服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王夫人见说的有理,便不作声,贾珍见凤姐允了,又陪笑道:“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我这里先与妹妹行礼,等事完了,我再到那府里去谢。”说着就作揖下去,凤姐儿还礼不迭。

    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凤姐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王夫人道:“你哥哥既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罢了。只是别自作主意,有了事,打发人问你哥哥、嫂子要紧。”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对牌来,强递给凤姐了 , 又问:“妹妹住在这里,还是天天来呢?若是天天来,越发辛苦了。不如我这里赶着收拾出一个院落来,妹妹住过这几日倒安稳。”凤姐笑道:“不用,那边也离不得我,倒是天天来的好。”

    贾珍听说,只得罢了。然后又说了一回闲话,方才出去。

    一时女眷散后,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儿道:“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王夫人听说,便先同邢夫人等回去,不在话下。。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太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铃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不知凤姐如何处治,且听下回分解。正是: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选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众婆娘和王熙凤对贾珍到来的不同反应,既显出封建社会男女尊卑有别的礼教束缚,又衬托出了王熙凤的独特地位和个性。 B . 从邢夫人对王熙凤到宁国府帮忙一事的敷衍态度上,可以看出她们婆媳二人的关系淡漠,而王熙凤跟姑妈王夫人关系密切。 C . 当贾珍向王熙凤作揖致谢时,“凤姐儿还礼不迭”,一方面显示了王熙凤礼数周到,一方面也流露出她心愿得遂后的满足。 D . 贾珍让宝玉代自己将对牌交给凤姐,既可避免因对方推辞带来的尴尬,同时,也是碍于礼教,宝玉因身份特殊,忌讳较少。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一段场面描写虽简,但故事背景却交代得十分清楚,主要人物悉数出场。 B . “踱”“扶”“拃挣”等动作描写,既表现了人物悲痛心情,又显示了身份特征。 C . 选文善于刻画人物,将王夫人谨慎周到、王熙凤泼辣狡黠的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 D . 结尾展现了凤姐虑事缜密、能力过人,并借此巧妙设置悬念,牢牢地抓住了读者。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贾珍说话艺术的高超,试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4. (4) 文中画横线句子里的“早”“强”两字分别体现了宝玉怎样的形象特点?
  • 3. (2021高一下·苏州期中) 阅读下面《雷雨》中节选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待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

    鲁待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待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  (苦痛)哦!

    鲁待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待萍   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  (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吗?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1. (1)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后来,后来,一一你知道么?”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 B .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C . 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D .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2. (2) 潜台词是指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能领悟出来言语。请根据你的理解分别写出下面三句话的潜台词。

      ①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②亲戚?

      ③哦,--那用不着了。

三、文言文阅读
  • 4. (2021高一下·苏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挺与刃,有以异乎?”曰: “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疱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 , 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俄,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见梁惠王》)

    材料二: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节选自《孟子见梁襄王》)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 .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 .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 .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古代帝王对自己的谦称。 B .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C . 地方,古代地理观念,谓地呈方形,比如《淮南子·天文训》:“天圆地方,道在中央。”这里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土地方圆。 D . 孝弟,孝,指还报父母的爱;弟,同“悌”,指敬爱兄长。谈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对的,并不只是单方面的顺从、尊敬。
    3. (3) 下列对这两篇文章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篇文章均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说服力强,充分体现了孟子的论辩艺术和语言特色。 B . 两篇文章均谈话为主体,通过孟子与魏国两位国君的谈话,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仁政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人民归顺,就能天下无敌。 C . 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首先批评了梁惠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为战死者报仇雪恨,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D .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孟子一开始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说他没有国君的样子,但孟子仍耐着性子向他讲仁政爱民的思想。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5. (5) 孔子和孟子虽然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治国思想基本上也是一致的,但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表现得稍有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简要分析。
四、古代诗歌阅读
  • 5. (2021高一下·苏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都所作。②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哀情;“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筑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 B . 颔联描写锦江春色,是登楼近见,锦江流水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 C . 颔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但君主昏庸,不知改悔;后句是对入侵者的警告,忧虑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D . 杜诗格律谨严,意境雄浑。颔联以“天地”对“古今”,时空相应,意境宏阔悠远;颈联对仗整,辞严义正,浩气凛然。
    2. (2) 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情景默写
  • 6. (2021高一下·苏州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用全景式镜头,描写了眺望长江与群山的开阔、高远景象。
    2. (2) 《登岳阳楼》中,杜甫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用“”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
    3. (3) 在《待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他嗤笑子路“”。
六、选择 简答
  • 7. (2021·湖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棉花看中国,。新疆长绒棉因产量稀少、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以及世界顶级品质等特性,长年供不应求。

    随着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2013~2014年,新疆棉花的总产量达到45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18%左右。截至2020年,新疆棉花总产、单产都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

    早在2018年,。100亩地的棉花,以前需要10个采棉工辛苦两个月,现在采棉机只需三个小时便可完成采摘。最新资料显示,新疆一台采棉机效率超过500个劳动力,采净率达到93%。

    1. (1) 请用两个比喻句点赞“新疆棉花”,每句不超过20个字。
    2. (2)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七、材料作文
  • 8. (2021高一下·苏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的人物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游刃有余的庖丁,有智退秦师的烛之武,有运筹帷幄的张良……

    星海实验中学高一年级计划举行读书报告会,围绕上述人物展开讨论。上述三个人物,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