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22 浏览次数:109 类型:中考模拟
一、综合性学习
  • 1. (2021·溧水模拟) 班级开展“感受时节之美”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你和小语、小文也参与其中。
    1. (1) 请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本次活动的主题词。

    2. (2) 下面是小文准备的一段开场白,请按照情境完成下面小题。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节气歌》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二十四节气的循环中,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律动和天人合一的境界。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开展“感受时节之美”系列语文活动,传承与保护节气文化,使这一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huàn发出新的活力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暑(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huàn 发(

      ③画线句有一处表述不合逻辑,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3. (3) 小语同学制作了“节气”主题古诗文辑录单,请你根据要求帮她完善。

      节气

      古诗文

      表情达意

      立春

      A.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①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道出了世间万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立夏

      B. ........................

      范成大的七言绝句,荷尖与蜻蜓,构成彩墨画的特写镜头,表现了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芒种

      C.黄梅时节家家雨,............。(赵师秀《约客》)

      ②户外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与户内一灯如豆、枯坐敲棋的情形构成............ , 更深地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的心境。

      寒露

      D. ............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短短三句,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大雪

      E. ........................

      岑参,面对边塞壮美奇丽的风光,以浪漫奔放的笔调,抒写惊喜好奇的神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情境图

      冬至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来表现“    ③     ”之情(选用诗中词语作答)。无独有偶,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也有相同特点,但两者想象的画面却不尽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描述:    ④    

      1)根据提示,补全A-E处的古诗文,其中D处还要填写作者。

      2)根据上下语意,在①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在②处填写一种表现手法。

      3)阅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将其右侧“表情达意”③④处补充完整。

    4. (4) 上题是小语在(活动一)中的成果展示。请你仿照(活动一),再设计一个活动。

      (活动一):辑诗文,传承文化。活动内容:收集古诗文中与节气有关的名句,理解内涵,传承节气文化。

      (活动二):............。活动内容:............

    5. (5) 小文为下图中的(雨水)书签上配了文字“细雨飘然而至,春来不言离愁。”请你也来为图片(立冬)配上恰当的文字,完成书签制作。

二、课外阅读
  • 2. (2021·溧水模拟) 你和小语、小文一起阅读了与活动主题相关的古诗文。

    虎丘中秋夜

    明·张岱

    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孩童、清客帮闲……无不鳞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

    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 , 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

    更深,人渐散 , 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征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句字,藻鉴随之。

    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箫一缕,哀涩清绵,与肉相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

    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 , 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而坐者,犹百十人焉。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注释】①铙钹:一种敲击乐器。②寂阒(qù):寂静。

    1. (1) 小语对文中画横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   )是准确的。
      A . 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B . 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C . 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D . 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2. (2) 小文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他理解。

      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不杂蚊虻。

    3. (3) 文中音乐表演的现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请说说你的发现。
三、现代文阅读
  • 3. (2021·溧水模拟) 你和小语、小文一起阅读了与活动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

    霜降往后便入冬

    诸荣会

    雨、雪、冰、霜本质上都是水——雨是能浅吟低唱的水,雪是会轻飏漫舞的水,冰则是长了骨头的水;唯有霜是水的形而上或形而上的水吧!

    书上说,“霜是气温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表的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及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晶体”, 即霜不是雪,可是,霜染大地与雪盖原野是很有几分相像的,都可以用“白茫茫”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与修饰。或许正是因为二者间的这份相像,人们便总以为白色的霜与那白色的雪一样,都是趁着漆黑的寒夜,悄悄从天上降下的,“二十四节气”中竟也有了个“霜降”。可事实上,说霜是从天上“降”下的,还不如说是从地上“结”出的或“生”出的更科学。可是乡下人从来不说“结霜”“生霜”,他们常常挂在口头的是:“这柿子,总得要到‘霜降’才会红!”“下霜了,天寒了!”在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中,霜都是从天上“下”下和“降”下的。这样的误会,其实并不只发生在下里巴的农人身上,形而上的诗人们不也一样吗?“月落乌啼霜满天”,“风霜高洁, 水落石出”……这些诗句可都是千古名句!然而,乡下人都知道,北风呼啸的天气,一般都难见着霜的影子,至于“霜满天”,只是诗人根据“雪满天”而想象的吧!因为事实上,霜最多只能“遍地”,从来不曾像雪那样“满天”,也绝不可能“满天”!

    霜是水,但霜又不是水;霜与雪有几分像,但霜又不是雪;霜与冰一样冷,但霜又不是冰。霜只是霜,霜似乎得了中庸之道

    霜不像雨那样,少了会让地旱人渴,多了会让江河横溢,泛滥成灾;相比之下,霜在人们的生活中,似乎可有可无、无足轻重。霜也不会像雪,虽说霜染大地与雪盖原野有几分相像,但一个“染”字便注定霜对于一切只能是轻描淡写,无法像雪一样,给大地和江山酣畅淋漓的银装素裹,也给诗人们带来无尽的诗情:“忽如一夜春风来, 干树万树梨花开”,“北风吹雁雪纷纷”,“胡天八月即飞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霜是永远也不会带给诗人们这样的激情的。霜永远都是无风的夜里悄悄地来,晴朗的早晨太阳一出就迅速地去,来去无声息,去了连痕迹都不会留下多少;霜也不像冰,一身硬骨,明知道自己最终敌不过太阳的光辉,但仍不抵抗到最后不罢休。得了中庸之道的霜永远都是轻描淡写、浅尝辄止,不痛不痒。

    得了中庸之道的霜,如得了中庸之道的人一样,虽说它(他)很想讨巧,事实上或许也讨得了不少巧,但是终究失去的更多。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由水与土养活的“人”,当然既包括下里巴的农人,也包括形而上的诗人,古今中外的诗人们,无论是对于土地,还是对于作为水的雨、雪、冰们,都曾写过无数歌颂与赞美的诗篇,唯有霜,出现在他们的笔下,常常成了不讨巧的媒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踏霜早行,浮起在心头的自是与踏雪寻梅的雅兴无法相提并论的惆怅;“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此时出现在征夫游子眼中的白色霜花,则完全成了撒在他们心头和伤口的盐。

    的确,霜真有点像生活中的盐,且这种“像”并不只是外形。盐在生活中看似也可有可无,其作用也不能与五谷相比,没有它似乎也能过,至少不会立即死人,但是少了它,终究会失却生活的滋味。或许也只是因为这点滋味,征夫、游子终又不能忘怀。

    忽然间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个场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我正在努力背诵着《二十四节气歌》,从外面回家的父亲听到后说:“背它干啥,种田人才要记它!你要好好读书,有出息。”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只软软的又被焐得热乎乎的柿子,“‘霜降’了,这柿子不涩了,好吃得很!快吃!”没想到,就是父亲的这句话,让我一下便永远记住了 “霜降”这个节气,因为此时,我尽管没有看到大自然的“霜降”,却清楚地看到父亲两鬓的霜花。

    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八十多岁的父亲与母亲在乡下安享着他们的晚年,而今天的我竟已过了父亲当年与我说这话时的年龄,虽然我不曾像父亲那样在故乡种田一辈子, 但是也绝谈不上有多大出息。每想到这一点,我便觉得,该记住二十四节气歌的其实并不只是种田的农人,而是每个人;至少记住“霜降”时节已是大自然的深秋,在这个节气中,该成熟的都将成熟了,有多少收获都该收获。再往后便是冬天了。

    小文的批注:“中庸之道”的意思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⑴说说你对画横线句的理解。

    ⑵为什么作者说“每想到这一点,我便觉得,该记住‘二十四节气歌’的其实并不只是种田的农人,而是每个人”呢?

    1. (1) 小文为“霜只是霜,霜似乎得了中庸之道”写了一段注释式批注,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 (2) 小语读到文章最后,对画波浪线句子的句意有点疑惑,请你帮他解析一下。
    3. (3) 小文读完此文后,忍不住赞叹本文的语言之精妙,他用“典雅秀丽”四个字进行了概括,请你结合小文的概括,对文章第四段进行赏析式批注。
  • 4. (2021·溧水模拟) 你和小语、小文一起利用网络,查阅了与主题相关的一些资料。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见证。它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以及对宇宙认知的独特性。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有了关于“节气”的记载。春秋时期的文献就已提出“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它们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了后来的《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公元前104 年,由邓平等人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这样,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人们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黄道平面轨道图

    (材料二)

    谷雨的天气最主要的特点是多雨,这有利于谷物生长。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古人说“雨生百谷”,谷雨时节的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一般预示着降雨增加,但并不是指“谷雨”这天下雨,而是指在“谷雨”节气前后,降雨概率较大。

    谷雨时节天气转温,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而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

    (材料三)

    或许有人会产生这样的质疑,现在我们还有必要去关注“二十四节气”吗?其实,这样的质疑不无道理。毕竟,在没有钟表、没有日历甚至连沙漏也没有的情况下,古人只能依赖“二十四节气”来掌握时间、记录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提示冷暖等。而现如今科技那么发达,对于那些早已远离土地、每天依靠天气预报来穿衣戴帽的人们,“二十四节气”或许并不能发挥多少作用。既然功效不大,那么“二十四节气”岂不是只能当作摆设的古董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应当看到,比“二十四节气”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比如,很多节气与众多民俗相依相融,立春和春节、惊蛰与“龙抬头”、春分和社日、夏至跟端午节、秋分与中秋节等都有着直接的内在关系;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插柳、荡秋千等习俗;再如冬至也叫“冬节”,很多地方的人们除了祭祀祖先外,还会穿上新衣,全家团聚,置酒备筵,以示庆贺。这些活动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不绝。

    1. (1) 根据(材料一)文字内容,简要说明“黄道平面轨道图”中八个节气点的命名依据。
    2. (2) 阅读(材料二),你发现以下活动不适合在谷雨节气开展的一项是(   )
      A . 小语把外套全都收纳起来,准备过夏天了。 B . 小语每次出门都记得带上雨伞,防止雨水突袭。 C . 周末时间,小语约上你和小文一起去户外赏花。 D . 小语采摘了一些新茶,留着给爸爸喝了清火、明目。
    3. (3) 面对他人的质疑,小语总是慌乱,不能有条理地沉着应对。请你运用从(材料三)的议论思路中得到的启发,给小语一些面对他人质疑时如何应对的建议。
    4. (4) 请你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参考(材料三)第二段,再为(材料三)续写一段文字。
四、名著阅读
  • 5. (2021·溧水模拟) “立冬”节气后,天气转冷,进入冬季。但冬季绝不是一个万籁俱寂的季节,期间也有许多故事在发生。下面是小文和小语从名著中收集到的故事提纲,请你也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中选择一部,参照他们的提纲,另选角度 , 写出你的故事提纲。

    (你的提纲)

五、作文
  • 6. (2021·溧水模拟) 根据要求写作文。

    题A:整个活动中,我们或一起吟诗,或一起阅读,或一起讨论,收获颇丰。请你以日记形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活动故事与感受。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7. (2021·溧水模拟) 根据要求写作文。

    题B:你想参加学校暑期组织的“二十四节气夏令营活动”,妈妈以该活动意义不是太大拒绝了你,请你以书信的形式给妈妈写一封信,说服妈妈同意你去参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8. (2021·溧水模拟) 根据要求写作文。

    题C:“很多节气与众多民俗相依相融。”请你选择一个你亲身经历的节气民俗活动,写一篇通讯,向学校网站投稿。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