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下专题复习之声学(中等难度)

更新时间:2021-07-07 浏览次数:17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七下·吴兴期末) 关于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能靠空气传播 B . 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碎纸屑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扬声器对着烛焰发声,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 敲击装有水的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声音响度不同
  • 2. (2021七下·余杭期中) 放爆竹和礼花时,你若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 .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 .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 . 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 . 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 3. (2021七下·余杭期中)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主要判断依据是个人不同的音色 B . “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 . 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音调发生了改变 D . “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 4. (2021七下·余杭期中) 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   )
    A . 由于睡眠不足引起 B . 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 C . 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 D . 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
  • 5. (2021七下·西湖期中) 泸州市民乐团在江阳艺术宫举行了“迎春音乐会”,音乐会着重以民乐、民歌的表现形式来突出这场音乐会的特点。有琵琶、二胡、古筝等民乐器参加演奏,也有著名音乐家的独唱、合唱等。以下关于音乐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听众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大厅的墙壁传过来的 B . 二胡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拉动弓的力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C . 男高音和女低音合唱中,男高音的声带振动得更快 D . 我们很容易区分二胡和琵琶的演奏,主要是通过声音的响度
  • 6. (2021七下·西湖期中)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7. (2021七下·西湖期中)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B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 . 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 . 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的快得多
  • 8. (2021七下·拱墅期中) 如图是人体听觉形成示意图。其中听觉感受器存在于(   )

    A . B . C . D .
  • 9. (2021七下·拱墅期中) 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B . 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 C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D . 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调不同
  • 10. (2021七下·西湖期中)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变小,此现象可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B . 蝴蝶与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蚊子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C . 大象可以利用超声波与同伴进行交流 D . 晚八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 11. (2021七下·西湖期中) 如图所示,不同碗中盛不同的水,然后演奏者可以通过敲击不同的碗,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用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碗,发声的音调不同 B . 用不同的力敲击相同的碗,发声的响度不同 C . 若碗的材质不同,则敲击时音色将不同 D . 敲击时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振动发声的
  • 12. (2021七下·西湖期中) 如图是公园中的“传声筒”,管子是空心且两侧开口,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B .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C .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 D . 传声筒的原理和听诊器相似
  • 13. (2021七下·西湖期中) 杭州高架桥上在靠近居民区一侧会安装如图所示的隔离装置,以减弱车辆行驶噪音对民众的干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行驶噪音主要是由汽车周边空气振动产生的 B . 车速越快,声源振动频率加大,音调减弱 C . 此处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安装隔离装置的方法是在入耳处防止噪音
  • 14. (2021七下·西湖期中) 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对菜肴讲究色、香、味俱佳。人在享用美味佳肴的过程中,主要参与的感觉有(   )
    A . 热觉、味觉、触觉 B . 视觉、嗅觉、味觉 C . 听觉、嗅觉、味觉 D . 触觉、听觉、味觉
  • 15. (2021七下·西湖期中) 放炮竹时,在旁观看师,最好张开嘴或者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 .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 .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 . 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 . 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 16. (2021七下·西湖期中)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B .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D .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17. (2021七下·滨江期中)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 . 物体振幅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 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相同环境中的传播快慢相同 D . 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
  • 18. (2021七下·滨江期中) 如图是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需要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B . 每次实验要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发声 C . 实验中需辨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钢尺的振动快慢是否有关 D .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 19. (2021七下·拱墅期中) 下列有关“鸟语花香”这一成语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 . 鲜花很香的感觉形成于大脑 B . 鸟鸣声频率大于20000Hz C . 听觉和嗅觉的感受器是相同的 D . 人和动物对“花香”的敏感程度是一样的
  • 20. (2021七下·拱墅期中) 飞机起飞时,妈妈让小金嚼口香糖,说这样可以减轻耳朵的不适感。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 嚼口香糖可以迅速补充糖分,减轻头晕的症状 B . 味觉感受器在甜味的刺激下,产生愉悦的感觉 C . 咀嚼时咽鼓管两端气压平衡,减轻鼓膜的不适 D . 张嘴时人体内外得以相通,消除压力的差异
二、填空题
  • 21. (2021七下·台州期中) 如图所示,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然后把一个玩具小矮人放在纸箱上,当用这个喇叭播放音乐时,小矮人便会翩翩起舞,是因为发声的物体在。如果调节音响使响度增大,会发现小矮人舞蹈时跳得更(填“高”、“低”、“快”或“慢”)。

  • 22. (2021七下·台州期中) 如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接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②内;
    2. (2) 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形成听觉;
    3. (3) 人耳能分辨出钢琴声和小提琴声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 23. (2021七下·西湖期中)   12月31日,西溪中学举办了迎新会演。某同学在艺术节上演奏二胡,二胡发声的原理是琴弦在,从而产生声音;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我们一听就知道这是二胡这个乐器在演奏,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和辨别的。
  • 24. (2021七下·西湖期中)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 25. (2021七下·西湖期中) 如图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

  • 26. (2021七下·滨江期中) 如图为耳的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某同学乘船不久就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为内耳中的[⑤]和[⑦]受到刺激而导致的。
    2. (2) 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捂紧双耳或张嘴,目的是使鼓膜的。在形成听觉过程中,听觉神经传导的信息是在产生的。
    3. (3) 人的听觉频率大约在赫之间。
  • 27. (2021七下·拱墅期中) 小金在坐长途汽车时,为了防止晕车,妈妈不停地和他聊天,分散注意力,以减弱晕车的症状。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晕车主要是由于图中(填字母)区域的前庭特别敏感导致的。
    2. (2) 妈妈讲话的声音会引起小金耳朵B区域的振动。
    3. (3) 小金哪怕闭眼也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主要是由于妈妈声音的有别于他人。
    4. (4) 若妈妈讲话时突然提高音调,则是由于她的声带振动的增大所致。
  • 28. (2021七下·拱墅期中) 成语中有不少是与声音有关的,请将序号填在合适的横线上。

    ①震耳欲聋②掩耳盗铃③抑扬顿挫④面红耳赤

    1. (1) 与声音现象无关的是
    2. (2) 描述声音响度大的是
    3. (3) 想要切断声音传播途径的是
    4. (4) 表示音调变换的是
  • 29. (2021八下·北仑期中) 在学校运动会上,一阵阵为运动员的加油声是同学们声带的而产生的,声音通过(填传声的介质)传递到运动员耳中,女同学的声音一般会“尖细”一些,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一般比男同学(填“快”或“慢”)的缘故.
  • 30. (2021八下·北仑期中) 地震每年都在发生,曾经在环太平洋海域地区发生多次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救援工作中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填“超”或“次”)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如图是一个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能用于清洗,是因为其具有

三、解答题
  • 31.
    1. 梁林杰和徐向泽同学合作做实验,梁林杰在一根很长很长的铁管的一端敲击了一下,徐向泽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却听到了两次响声,这是为什么?
  • 32. (2020八下·余姚期末) 科学老师在教室内做硫燃烧实验时,同学们发现: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教室内充满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当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了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学们忍不住发出欢呼声。实验结束时,小明用手触碰集气瓶外壁,发现瓶子还有点热。请根据上述情景分析回答:在这一过程中有几种感觉产生?感受这些刺激的器官分别是什么?
  • 33. (2020七下·衢州期中) 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小衢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材料长度粗细松紧
    钢丝10cm0.2mm
    钢丝10cm0.1mm
    钢丝5cm0.1mm
    钢丝5cm0.1mm

    1. (1) 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有关。
    2. (2) 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钢丝。
    3. (3) 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4. (2019七下·长兴期中) 小明等同学在“探究声音是什么”的实验中,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 (1) 当用小槌敲击音叉时,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2. (2) 小明又去敲击同一个音叉,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敲击时的二列声波图,如图甲和乙,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次声音的(选填“响度”或“音调”)相同。
    3. (3) 细心的小明还发现老师桌上还有两种同种材料制成的音叉,如图丙和丁,敲击后(选填“丙”或“丁”)图音叉振动的频率更高。
    4. (4) 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选填“强”或“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 35. (2019七下·衢州期中) 小明看见妈妈在往热水瓶里倒入开水,他一听声音,告诉妈妈,热水瓶里的水快满了,果然过一会儿水真满了,妈妈表扬道:“小明真厉害!”
    1. (1) 产生听觉的部位在(选填“耳”“听神经”或“大脑”);
    2. (2) 请你用所学过的科学知识来解释小明的厉害。
四、实验探究题
  • 36. 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见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2.50

    1.50

    2 131

    2

    31.00

    2.00

    1 284

    3

    48.50

    2.50

    656

    1. (1) 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号。
    2. (2)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并说明你的理由:
    3. (3) 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

      判断方法:

  • 37. 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做了以下研究。
    1. (1) 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甲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2. (2) 请你据图乙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点,最低的是按住点。
  • 38. 如图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1. (1) 若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主要是(选填“空气柱”或“瓶壁”),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2. (2) 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选填“空气柱”或“瓶壁”)的振动。瓶中的空气柱越短,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3. (3)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是因为____。
      A .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 .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 39. 阅读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噪声一向为人们所厌恶,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能利用噪声造福人类。

    ①噪声除草。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样。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制造出噪声除草器。

    ②噪声诊病。科技人员研制出一种激光听力诊断器,先让装置发出微弱短促的噪声波,使人的耳膜振动,然后由装置中的微型电脑根据回声,把有关耳膜功能的数据显示出来,供医师诊断。此法测试快速,对人体无害且不痛不痒,很适合儿童诊病。

    ③噪声武器。目前已研制出一种“噪声弹”,能在瞬间释放出大量噪声波,麻痹人的中枢系统,使人暂时昏迷。该弹可以用于对付恐怖分子,特别是劫机犯等。

    1. (1) 噪声被利用时(选填“能”或“不能”)成为乐音。因为噪声是由发声体做(选填“无”或“有”,下同)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而乐音是由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2. (2) 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发现,对人类来说,噪声
  • 40. (2020七下·长兴期中) 某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一只手捏住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同学们讨论后设计出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同学们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

    同学们选择5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L/cm)

    铝棒横截面积(S/mm2)

    频率(f/Hz)

    1

    71

    29

    3500

    2

    78

    29

    3146

    3

    71

    52

    3530

    4

    71

    75

    3572

    5

    105

    29

    2693

    【交流分析】

    1. (1) 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1、3、4的数据,可知铝棒的长度相同时,铝棒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 (选填“高”或“低”)。
    2. (2) 为了验证猜想二,同学们应该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