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中国优惠贷款行业分布(截止2009年底)
⑴相当部分的党政干部; ⑵怀有“左”倾情绪的知识分子; ⑶希望迅速发起“革命冲击”的工人; ⑷具有平均社会主义思想,指望迅速兑现革命承诺的贫苦农民。 |
材料一 1250年,法国形成了《习惯法大全》。到16至18世纪,法国学者致力于促成南北 法统融合。1789年,“八月法令”发布了关于废除封建制度和封建特权的决议,8月,制宪议会 颁布了《人权宣言》,宣布平等、自由、安全和财产等基本权利。1791年宪法强调“制定在全国通 行的民事法典”。1804年,最终通过了《法国民法典》,主要包括“人”,涉及法律主体的地位及 其享有的权利;“财产及所有权的各种限制”,分别规定财产的分类,所有权、用益权、使用权和 居住权,以及役权或地役权等内容;“取得财产的方法”,规定了继承与订立遗嘱的制度,关于债 的一般规定,提倡婚姻自由原则等。
——摘编自高仰光《法国民法典:搭建起一个前所未有的规范体系》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要求清政府改革宪政,尽快与西方制度相接轨,并承诺放弃领事裁判权。此时,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顽固派意识到必须革新法律以保其统治。1907年9月,宪政编查馆正式将民法的编纂列入修律计划,制定了《大清民律 草案》。《大清民律草案》起草过程中,既引进了大量西方先进的法理原则与制度,也保留了不少中国固有的传统制度,充分表现出外来法与传统法的冲突。《大清民律草案》打破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旧体例,是中国民法法典化的开端。
——摘编自马琦《从〈大清民律草案〉;看传统法与外来法的冲突》
材料三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20年5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 式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 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
——摘编自《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此背景 下,回顾我国已经编制实施的13个五年计划(规划),以史为鉴,对我们更好的制定和实施“十 四五”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历程 |
中心任务 |
编制与实施理念 |
影响和冲击 |
突出成就 |
|
“一五”计划(1953-1957)一 “五五”计划(1976-1980) |
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实现四个现代化。 |
强调通过完全的政府计划指令性方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独立完整工业体与国民经济体系 |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
第一批国产汽车出厂,第一架国产飞机试飞,第一座原子反应堆投入运转;“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大庆油田等。 |
|
“六五”计划(1981-1985)?—“十五”计划(2001-2005 ) |
改革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搞好综合平衡,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强国与富民的统一;坚持经济和社会的协机调发展。 |
亚洲金融 危机 |
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异军突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农林牧副渔全面增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
|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十三五”规划(2016-2020) |
加快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 |
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等 |
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总体改善。 |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 分,表达清晰。)
材料“大索貌阅”是隋朝整顿户籍、检括逃避赋役户口的重要措施。南北朝时,全国隐漏户口,投靠豪室,以及妄称老、小以免赋役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严查户口,隋文帝先在全国建立严密的保、闾(里)、族(党)等基层组织,继而于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令全国州、县“大索貌 阅”,即按照户籍上登记的年龄,逐一与本人的体貌核对,检查是否虚报年龄,诈老诈小。一旦 发现不实,里正、党长等乡官皆配流远方。同时还规定堂兄弟以下一律析籍分居,各为户头。又 悬赏令互相到告。通过检括,共括出壮丁四十四万余,人口一百六十四万余。“大索貌阅”的结 果,使政府直接控制的丁 口数大为增加,从而扩大了国家税源。
—摘编袁刚《户籍的性质、历史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
材料 二战后,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之间发生了分裂,欧洲一 分为二,东西方之间处于紧张的对峙当中。“赢得了战争,但并没有赢得和平。”这是丘吉尔对 战后形势的描述。由此战后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的呼声特别高涨。1948年8月,由法国和波兰 的文化工作者和科学家发起,国际文化工作者保卫和平大会在波兰召开,大会通过宣言,批评美英两国是威胁世界和平的势力。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两地同时举行。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通过了著名的《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1950年11月,第二次世界和平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50年代初期,在世界和平理事会的组织下,全世界掀起了和平签名活动,签名人数最多达6亿多人。这些运动对于朝鲜停战的停火,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结局以及世界局势逐步由紧张到缓和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熊伟民《和平之声 20世纪反战反核运动》
材料 黄大年(1959—2017)出生于广西南宁知识分子家庭。1977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 1996年到英国攻读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 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重点攻克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这种设备就像一只“透视眼”,能“看清”深层地下的矿产、海底的隐伏目标,对国土安全具有重大价值。从零开始的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技人员日夜奋战,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地壳一号”,自主研制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软件系统,提高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的制造力。学校领导督促他申报院士,他却说“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他用生命做科研,耐心教导学生“耐得住寂寞、坐的住冷板凳”。回国七年,他像陀螺一样不知疲惫地旋转,即便在病 床上,他也在修改方案,给学生答疑解惑。黄大年教授和他的团队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 “高精 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等9个重大项目、49个攻关课题,填补了国家重大战略装备的空白,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用20年走过的路。
—摘编自《黄大年:一盏永不熄灭的爱国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