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2】2019-2021高考政治真题汇编:专题11...

更新时间:2021-07-26 浏览次数:14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广东) 山水画和“以诗入画”的创作传统源远流长。除了青绿山水以外,传统山水画对色彩的运用大多比较含蓄,注重水墨技法。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山水画家面对新的社会生活,在深入领悟毛泽东诗词的基础上,出于意境表达需要而创造性地运用了以红色为主色调的色彩及技法,成功创作了一批表现毛泽东诗意的“红色山水”画,为新中国艺术增添了鲜红亮色。由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传统山水画在传承中获得了新内涵,基本特征也根本上被改变

    ②“红色山水”画的成功创作,得益于毛泽东诗词意境的启发

    ③“红色山水”画被赋予了独特的美学品格,呈现出新的时代精神气象

    ④传统山水画的发展源于时代的需要,取决于色彩及技法上的创新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2021·广东) 广州早茶文化历史悠久,至今保留着“一盅两件”“扣指谢茶”等饮茶习俗。早些年,老茶楼里服务员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现在,顾客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轻松完成下单和结账;有的茶楼也推出了新式茶点,并引进了各式各样的西式糕点,吸引了更多顾客前来品尝。由此可见(    )

    ①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消费方式的变化

    ②善于推陈出新,文化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③融汇各种文化特质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交往方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1·河北) 博览典籍故事,读懂典籍思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热播的《典籍里的中国》,曾演绎了一场《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位科学家跨越300余年、共筑“禾下乘凉梦”的奇妙故事。这个故事打动了观众,也让《天工开物》中“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一语更加深入人心。可见(   )

    ①科学家不计功名的奉献精神灿耀古今

    ②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不断创新形式

    ③文化发展是扬弃传统文化的过程

    ④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2021·浙江) 新冠疫情在冲击实体文化空间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数字文化空间的发展,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多年积累的文化艺术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飞入寻常百姓家”。这说明( )

    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②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了文化创新

    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容

    ④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2020·新课标Ⅱ)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创迹,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蕴含的文化道理是(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挥积极作用中传承发展

    ③中华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价值义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2020·新课标Ⅰ)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千零一夜》《聚俱吠陀》《源氏物话》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木等发明……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

    ①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

    ②历史积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

    ③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2020·浙江) 文字和书写的发明,使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编撰和阅读书籍成了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累积、传承增长的重要方式。这说明(    )
    A . 书籍一直是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 B .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和媒介 C . 经验和知识的累积离不开文字和书籍 D . 书籍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 8. (2020·新高考I) 透过下图可以看出(   )

    ①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文物是中华文化文脉赓续、博大精深的重要物证

    ③作为“活”着的历史,文物对研究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文物在博物馆的展出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2020·新高考I)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

    ①“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2020·天津) 徜徉古镇杨柳青,声声古琴音从青砖灰瓦间溢出,沿运河两岸流淌,一幅隽永的文化长卷就此舒展。石家大院等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孕育了大院文化;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声名远扬的木版年画,滋养着吉祥文化。杨柳青古镇独具特色的文化(    )

    ①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③借助传统建筑和传统工艺得以传承

    ④在世代相传中从未改变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1. (2020·江苏) 由文化部门组织的2019年戏曲“百戏盛典”活动,使观众欣赏到多剧种、多剧目、高水准的戏曲艺术表演,网络直播观看量超过300万人次,网络平台播放量超过1.3亿次,掀起了一股赏戏曲、话传承、谋发展的热潮。材料说明(    )

    ①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市场的发展能满足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③文化的传承必须坚持现代化发展方向          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要协调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2020·江苏) 越来越多的国产综艺节目以更流行通俗的表达,将文化自信融入一茶一饭、一物一景,在平实的细节里、显见的差异中呈现文化的深度与内涵,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这有利于(    )

    ①展现民族文化的优越性                      ②增强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

    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2020·江苏) 中国最早发明了团扇、羽扇,还改良了来自日本的折扇,于方寸间开创出一个全新的艺术空间,赋予扇子以特有的文化意蕴。14世纪,中国的扇子传至欧洲,逐渐风靡欧陆宫廷与市井阶层。材料表明(    )

    ①商业贸易是扇子文化传播的主渠道           
    ②人们的文化审美深受价值观的影响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④文化传播推动扇子艺术价值的共享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2020·新课标Ⅲ) 2019年4月,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火灾受损。11月,中法双方签署文件,决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双方商定在2020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同时明确双方将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训项目。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    )

    ①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

    ③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④推动中法文化在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2019·浙江选考)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商业伦理文化,提倡“和气生财”,主张“诚实守信”。时至今日,“和气”“诚信”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说明(    )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具有传承性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文化具有民族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6. (2019·浙江)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区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性传统伦理文化资源,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乡村伦理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发展。从中可以认识到(    )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④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7. (2019·全国Ⅰ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8. (2019·全国Ⅰ卷) 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9. (2019·天津) 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自2008年起开设中文课程,目前选修人数已拓展至11个班。2019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该校学生,勉励他们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此前,该校学生用中文写信给习近平,表示他们喜爱中国的语言文字、音乐和美食,希望有机会来中国参观访问。这说明(    )
    A . 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 . 中华文化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 C .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D . 教育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20. (2019·全国Ⅱ卷) 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

    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1. (2019·北京) 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融溢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这说明(    )
    A . 食物所承载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 B . 情感与思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源泉 C . 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 D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故乡情怀
二、材料分析题
  • 22. (2021·湖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 材料一:

      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历史事件,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自古以来就是流传在湖湘大地上的精神禀赋。正是怀着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深重忧患,一批又一批湖南人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无论前路如何凶险,他们始终坚信革命理想高于天。“敢为天下先”,他们对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们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红色基因伴随奔腾不息的湘江水深深融入了三湘儿女的精神血脉,在新时代长征路上,“湖南红”将更加熠熠生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湖南为什么这么“红”。

    2. (2) 材料二:

      湖南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基因厚重。习近平总书记赞誉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多次讲述发生在湖南的“半条被子”和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动人故事。这些红色资源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某中学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研学活动,请你在以下三条研学线路中任选一条,根据所选线路拟定学习主题并说明活动意义,字数在150字左右。

      A线: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长沙(新民学会旧址、岳麓书院、橘子洲头)

      B线: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道县(陈树湘纪念馆)——通道县(通道转兵纪念馆)

      C线:长沙(雷锋纪念馆)——花垣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

  • 23. (2021·广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烈士的家书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1928年9月,共产党人史砚芬英勇牺牲前,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就着狱中昏黄的灯光写下了留给亲人的最后一封信:“亲爱的弟弟妹妹,我今与你们永诀了。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请你们不要因丧兄而悲吧!妹妹,你年长些,从此以后你是家长了,身兼父母兄长的重大责任。我本不应当把这重大的担子放在你身上,抛弃你们,但为着了‘大我’不能不对你们忍心些,我相信你们在痛哭之余,必能谅察我的苦衷而原谅我。”

    片纸只字重千钧,红色家书意万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更加能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直抵心灵的动人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革命烈士的家书为什么具有“跨越时空、直抵心灵的动人力量”。

  • 24. (2020·天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敦煌作为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古代中国文明在此同来自古印度、古波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汇聚交流,造就了独特的敦煌文化。敦煌文化集建筑、彩塑、壁画艺术和佛教文化于一身,历史底蕴雄浑厚重,艺术形象美轮美奂。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治、经济、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以“敦煌文化·民族瑰宝”为主题撰写演讲提纲。(不超过15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