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②法是一切社会规范的总称
③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④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①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优先立法技术
②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
③政府机关应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④公民要加强道德自律,遵守公序良俗
①使社会纠纷得到全部解决
②发挥各级各类法律的同等作用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③更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有利于更好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①增强立法的程序性.确保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
②实行开门]立法,努力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④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严格遵循立法作规律
①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
②严格规范文明司法
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④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立人民满意的管理型政府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
③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①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
②能够杜绝各种纠纷,维护社会秩序
③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④实现人人利益至上的社会
①强化政府在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②依靠党和政府公正司法
③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④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①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是法治政府的职能
②党在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坚持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
③改进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方式旨在坚持民主执政
④促进绿色发展要不断增强全民的生态意识和劳动意识
①得益于传统艺术的充分运用
②孕育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③来自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
④源自于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①坚持市场化创作导向
②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吸引人
③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
①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
②先进文化只要走进大众,就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优秀的文化成果能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呼声
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政治的反映,又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①通过传播,方显价值
②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既相对稳定又顺时而变
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②市场经济发展激发了文化市场活力
③科学技术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
④人们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不断提高
①现代科技的运用有利于文化资源的收集、选择、传递和储存
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良莠并存的中外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
③现代科技的运用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④文化创新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根基
①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
②使文化回归传统价值
③创新了文化的传播手段
④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①愚公移山
②土尔扈特东归
③四大发明
④东西部结对帮扶
①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消费方式的变化
②善于推陈出新,文化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③融汇各种文化特质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交往方式
①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③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决定的
④是由我国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的
2021年11月,《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分类分级执法工作管理规定(试行)》开始施行。根据不同领域特点和风险程度,在对执法事项分类的基础之上,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执法对象分为A、B、C、D四级(见下图),明确相应的差异化执法措施,尽可能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提升政府的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为保证执法透明度,城管执法部门对认定为A级、B级的执法对象进行公示,对认定为C级、D级的执法对象,将采取书面方式告知其负责人。
结合材料,说明城管执法部门是如何通过差异化执法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的。
202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提出:加强科技和信息化保障,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建设“智慧法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
“智慧法治”为依法治国赋能。
民法典草案于2019年12月28日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全文,公开征求意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支撑,民法典草案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
数字化交通执法系统1秒钟即可识别套牌车;通过交通实时路况预测预报系统,交管部门可利用互联网站、手机WAP网站和各种媒体,为市民提供最权威、最及时、最准确的个性化交通信息服务。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有影响的裁判文书网,数字司法行政和智慧法院、智慧检务均走在世界前列;公证、律师、法律援助等20个系统已在司法公有云上运行,整体上实现了数据集中、资源共享。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以“智慧法治促进良法善治”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200字左右。
全过程人民民主新理念从提出到写进法律,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考察调研时,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决定》,首次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写入法律。
2022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又将“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法律。
2023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明确“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将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入法”的政治意义。
“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这段话摘自“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在1949年牵头组织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这是一代中国科学家家国情怀的写照。
“风吹起稻浪,稻芒划过手掌”“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袁隆平为“禾下乘凉梦”耕耘一生,年过九旬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病危之际,他最挂念的仍是稻子长势。
从国之重器到中国饭碗,一代代科学家心系祖国,无私奉献,在中华大地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科学家精神。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分析弘扬科学家精神对建设科技强国的意义。
某校高二(1)班开展“阅读点亮智慧书香浸润心灵”读书交流活动,以下是同学们在阅读《论语》《红岩》《平凡的世界》这三部作品时的读书笔记(部分)。
在上述作品或读书笔记中任选其一,从文化角度谈谈它对我们成长启示。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惊艳世界,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蹴鞠通过多种形式亮相卡塔尔,向世界各地球迷讲述中国蹴鞠文化的故事⋯⋯各类丰富的非遗资源,成为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中国非遗进一步“活起来”甚至“潮”起来,大量“国潮”文创产品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国潮”助力古老非遗更好连接现代,飞入寻常百姓的烟火生活,不断迸发新的活力,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炫目的光彩。
运用文化相关知识,说明如何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