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7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31. (2021七下·东莞期末) 宋朝在中国经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内各族与东京的政治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以宋辽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最为频繁,总计北宋一代,辽使来东京者约三百次左右,因宋辽约为兄弟之国。仁宗天圣五年二月中书门下言:“北我和好以来,发遣人依不绝,及雄州榷场,商旅互市往来……”

    ——摘编自吴涛《北宋都城东京》

    材料二  随着宋王朝与北方、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对立加深,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要缩,海上贸易因此成为最主要的对外贸易路线。宋朝的海上贸易往来大大盛于前朝,不仅海上路线拓展,而且贸易范围扩大。

    ——摘编自白明《中国对外贸易史》

    材料三



    图1 秧马                 图2 宋代瓷器                    图3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宋辽约为兄弟之国”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事件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对外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幅图,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历史信息。
    4.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 32. (2021七下·东莞期末) “墙文化”贯穿历史,有有形的“墙”,也有无形的“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

    ——《明史·兵志》

    材料二  明朝长城地带“田野日辟,商费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在中国历史上,长城既是中原王朝的边防线,又是汉族同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线;既是农、牧经济的自然分界线,又是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汇聚线。

    ——摘编自余同元《明清社会与经济近代转型研究》

    材料三  清政府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提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由于对出海贸易横加限制,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

    ——摘编自江耀琴《中国古代》

    材料四  墙文化的诞生是原始初民抵御有害自然的最初尝试。墙文化发展到长城的屡废屡兴而为地球之荣耀。这是实用美在墙文化领域的印证。现在重审传统文化,墙文化这一分支也有不足,即禁锢了墙内人的视野与思维。

    ——摘编自刘利生《中国居民·建筑艺术》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城的历史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提墙”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堤墙”带来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墙文化”的认识。
  • 33. (2021七下·东莞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元以来,东莞与东南亚各国交往密切,一些国外农作物引进东莞。例如,原产美洲的番薯就是最先由安南(今越南)传入东莞的。明朝时虎门人陈益于万历十年(1582年)从安南携带番薯种苗回家乡种植,这是番薯传入我国的最早事例,比番薯由吕宋传入福建还要早十余年。陈益是引进香著第一人,虎门小建塘是我国大规模引种番薯最早之地

    ——《东莞地方历史读本》

    1. (1) 根据材料,指出番薯的原产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另举2例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
    2. (2) 随着历史的发展,地区间物种的引进与传播频繁,比如小龙虾、清道夫鱼、核树、水葫芦等传入中国。有些物种传入中国后产生积极的作用,比如番薯改变中国的粮食供给;有些外来物种破坏当地生态平衡,比如以其它鱼类的鱼卵为食的清道夫。请选择熟悉的外来物种,完成一篇小论文,谈谈其传入过程、使用情况、影响、对策等(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