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校际联盟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3-29 浏览次数:4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隋唐时期,促进商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 . 农业经济的发展 B . 手工业的发展 C . 大运河的开通 D . 纸币的发行
  • 2. 宋代农业发展迅速,出现的流行谚语是(   )
    A .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 B . 苏湖熟,天下足 C . 江南三尺雪,米稻十年丰 D . 一人一把火,螟虫无处躲
  • 3. 下图遗址最能够印证宋朝(   )

    A . 海外贸易兴盛 B . 城市生活丰富 C . 造船技术先进 D . 社会经济繁荣
  • 4.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以下现象出现在这一阶段的是(   )
    A .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B . 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C . 玉米、甘薯的引进 D . 晋商、徽商的出现
  • 5. 英文“china”之意者为“瓷器之国”下列有关中国瓷器发展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唐朝的邢窑以青瓷闻名 B . 唐朝的越窑以白瓷闻名 C . 宋朝的定窑后来发展为瓷都 D . 宋朝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 6. 宋代城市街道的两边可开设店铺。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要扩大营业面积,连通衢大街也要侵占,以至到宋徽宗时官府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
    A . 城市商业日益繁盛 B . 乡村出现了草市 C . 各族政权交流频繁 D . 经济重心已南移
  • 7. (2021七下·射洪期末) 袁隆平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而被人们永远怀念。两宋时期,具有直接类似贡献的是(    )
    A . 大运河的开通 B . 筒车的使用 C . 占城稻的推广 D . 茶树的种植
  • 8. 宋夏、宋辽、宋金之间的和议客观上(   )
    A . 消除了民族矛盾 B . 导致了国家政权分立 C . 维持了相对较长的和平局面 D . 形成了对北宋不利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压力
  • 9. 两宋时期民族争纷不断时战时和,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就战争的性质来说,是少数民族发动的侵略战争 B . 双方和议的共同点是宋朝送“岁币” C . 宋朝的抗击斗争有利于保护汉族先进文化 D . 和议的达成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国社会的进步
  • 10. 岳飞是抗金英雄,下列政权对峙的局面属于岳飞抗金的历史背景的是(   )
    A . B . C . D .
  • 11. “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一记载应出自(   )
    A . 《隋书∙刑法志》 B . 《宋史∙太祖传》 C . 《元史∙诸王表》 D . 《明史∙成祖本纪》
  • 12. 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但王安石新法最终被废除,主要原因是(   )
    A . 变法措施不尽完善,用人不当 B . 宋神宗改革决心动摇 C . 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强烈反对 D . 司马光出任宰相
  • 13. (2022七下·瑶海期中) 大家熟悉的“中国象棋”游戏,相传是宋代一些武将被剥夺了兵权,赋闲在家而发明的。这表明(    )
    A . 北宋时期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B . 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 . 武将有勇无谋,文臣无勇有谋 D . 对少数民族的进攻,文臣也能取胜
  • 14. (2022七下·尤溪期中) 辽宋夏金元时期,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后,大都效仿唐宋制度,制定官制,还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
    A . 制度差异进一步拉大 B . 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C . 统一的趋势更加明朗 D . 各族政权消除了隔阂
  • 15. 唐代宫廷乐舞《霓裳羽衣曲》起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大量的胡旋舞等中亚文化元素。它反映出唐朝时期文化的特征是(   )
    A . 兼收并蓄 B . 领先世界 C . 全盘西化 D . 固守传统
  • 16. 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说明的是(   )
    A . 一位叫李杜的诗人写的文章很有影响力 B . 李白、杜甫的诗歌在唐代已享有盛誉 C . 李白和杜牧的诗歌影响力很深远 D . 韩愈写的文章可以和李白等人的相媲美
  • 17. 下列人物称号对应正确的是(   )
    A . 忽必烈——“成吉思汗” B . 玄奘——“三藏法师” C . 唐玄宗——“天可汗 ” D . 杜甫——“诗史”
  • 18. (2021七下·东莞期末) 唐朝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奉行“四海一家”“爱之如一”“推诚布信”等思想。下列事件与此相符的是(   )
    A . 唐蕃会盟 B . 鉴真东渡 C . 广设榷场 D . 遣唐使来华
  • 19. 《高丽乐》在唐代广为流传,除艺伎表演外,一些达官也能为之。李白在《杂曲歌辞·高句丽》中赞赏曰:“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高丽乐》“海东来”是(   )
    A . 朝鲜半岛 B . 日本列岛 C . 南洋群岛 D . 印度半岛
  • 20.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 高官员文化素质。它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突出强调了(   )
    A . 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 B . 隋朝开始用分科一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C . 隋朝时建立的新的封建选官制度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D . 唐朝时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 21. (2021·镇江)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
    A . 三位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 B . 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 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D . 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
  • 22. 安史之乱后,唐朝“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形成了割据局面。这一现象(   )
    A . 加强了唐朝的中央权力 B . 加速了唐王朝的衰亡 C . 推动了盛世局面的出现 D . 促进了唐朝民族交融
  • 23. (2022七下·淮北月考) 武则天的墓碑是无字碑,如果让后人去撰写碑文,其上面的内容可能有(    )
    A . 长安称帝,建立王朝 B . 虚心纳谏,从谏如流 C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D . 荒废帝业,唐朝衰落
  • 24. 《百家讲坛》孟宪实认为“贞观时代不仅创造了君主时代最文明的政治环境,还为此后一千多年的中国树立了楷模。”下列不属于贞观时代史实的是(   )
    A .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B . 文成公主入藏 C . 玄奘西行 D . 鉴真东渡
  • 25. 一个朝代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政策密切相关。从下列表格可以看出:加速三个王朝灭亡的共同政策因素是(   )
    统治者 商纣王 秦始皇 隋炀帝
    政策 对外征伐,修筑豪华
    宫殿,征收繁重的赋
    税,施用孟刑等
    对农民征收服沉重的
    赋税,大规模地征调
    民力
    徭役和兵役,实行严
    苛的法律等
    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征发大批的劳动力,
    营建一系列重大工
    程;屡次发动战争;等
    A . 实行残暴统治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实行民族压迫 D . 加强文化专制
  • 26. 2014年6月,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下面申遗代表团成员向评审团介绍错误的一项是(   )
    A . 大运河开通于隋朝时期 B . 大运河的开通对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C . 大运河的中心是隋朝首都长安 D . 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
  • 27. (2021·河北一模) 隋唐王朝统一,国力强盛,疆域拓展,经济繁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制度上也有重要建树,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其政治制度方面的“重要建树”有(    )

    ①郡县制         ②行省制           ③科举制          ④三省六部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8. (2021六下·肇源期末) 如果你穿越到589年的中国,你将看到(    )
    A .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 B . 分裂已久的国家重归统一 C . 民众被征发开凿运河 D . 农民起义的烽火遍及全国
  • 29. (2021·南海一模) 北宋学者沈括研读唐诗时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都是没见过世面,不值得一提。沈括这番言论间接反映了(    )
    A . 北宋学者对唐朝诗歌评价不高 B . 宋人的生活和消费水准明显超过了唐朝 C . 宋朝的文化全面超越了唐朝 D . 唐朝的繁荣盛世记录带有虚假的成分
  • 30. 下列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

    安史之乱

    推翻了唐朝统治

    B

    岳飞抗金

    符合南宋人民利益

    C

    王安石变法

    使皇权大大加强

    D

    资治通鉴

    纪传体通史典范

    A . A B . B C . C D . D
二、综合题(31题12分,32题12分,33题16分,共40分)
  • 3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隋唐是一个繁荣开放的时代,经过人们的共同努力,铸造了一个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家。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图1                          图2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三: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1. (1) 唐朝农业发达,农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改进和创制生产工具。材料一中的生产工具分别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唐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建立深厚民族感情的史实。
    3. (3) 材料三中的“蕃”指什么?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世界变成“地球村”。各国只有打破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才能求得共同发展,世界安定。

    材料一:西域是西洋文明传布之地。西洋文明的中心古希腊.罗马等距离中国很远,在古代只有海道的交通,交流不甚密切,西域则与中国陆地相接,自近代西力东渐以前,中西的文明,实在是恃此而交流的。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国别

    人物

    内容

    结    果

    唐→天竺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唐→日本

    鉴真

    6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材料三: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西的文明,实在是恃此而交流的”,“此”指的是古代沟通中外的一条重要纽带,当时称呼这条纽带为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什么政策?依据上述表格概括中外交流特点?
    3. (3) 指出材料三中,中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国策是什么?从各国关系的角度谈谈一带一路建设对当今世界产生的影响?
  • 3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文化繁荣与否密切相关。中国在传统农业文明时代一度处于领先地位,并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

    汉代

    魏晋南北朝

    唐代

    宋代

    中国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出现①_______,并已使用②__________。

    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曲柄锄、大镰、楼车等新式农具。

    南方相对北方较为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太湖、部,阳湖和洞庭湖流域,是当时的重要粮仓。

    改进耕作技术,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

    江南地区处于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农业发展很快,③_________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材料二:在唐代中期以前,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交流基本上都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行的,但是到了唐代中叶……“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对西域的控制几乎彻底丧失,陆上丝绸之路也就因交通阻塞而迅速衰败。与此同时,战争也重创了北方经济,但是南方经济却依然保持着持续发展和繁荣,全国经济重心向南方的转移也恰好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陈军《浅析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三:随着商业的发展以及国内市场的扩大,周边少数民族对宋政权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他们迫切需要要与内地进行互市,以获得生活必需品,宋朝通过管理榷场贸易、限制民间贸易,促进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和平共处,从而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林文勋《宋代以“互市”为内容的民族政策》

    1. (1) 请将材料一表格中的①②③处填写完整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中叶后丝绸之路的变化及其原因。
    3. (3) 据材料三指出宋朝促进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措施,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宋朝商业繁荣发展的表现。
    4.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推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