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宏观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墙内开花墙外香 | 分子不断运动 |
B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C |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
D |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 | 分子构成不同 |
选项 | 甲 | 乙 | 丙 |
A | H2SO4 | H2 | H2O |
B | C | CO | CO2 |
C | Ca(OH)2 | CaCl2 | CaCO3 |
D | NaOH | NaCl | NaNO3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 分别加适量水,测溶液温度 |
B | 鉴别羊毛和涤纶 | 观察颜色 |
C | 除去KCl1中混有的少量MnO2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
D | 除去铁粉中含有的少量铜粉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①t3℃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在℃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③在t3℃时,向盛有2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④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填“>”“=”“<”)。
A滤渣X中有两种成分
B“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目的只是为了除去过量的NaOH
C将氯化钠溶液加热蒸发,至水分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A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延展性
实验一:将白色粉末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甲和无色滤液乙。
实验二:向白色沉淀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实验三:将溶液乙蒸干,只得到一种溶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