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32讲 环境...

更新时间:2021-08-05 浏览次数:168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为缓解塑料生产和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以玉米、木材等为原料的生物塑料产业逐渐兴起。2018年全球生物塑料的产量约200万吨,原料种植占用耕地约80万公顷。生物塑料(   )
    A . 用木材废料替代玉米为原料,少占耕地 B . 产品在运输和消费过程中实现了零污染 C . 生产区位向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厂集聚 D . 有效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削弱温室效应
  • 2. 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完成下面小题。
    1. (1) 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
      A . 大气辐射总量增加 B . 大气吸收作用增强 C . 地面辐射总量增加 D . 地面反射作用增强
    2. (2) 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   )
      A . 作物生长时的排放 B . 大气中氮气的转化 C . 秸秆燃烧时的产生 D . 生产中氮肥的施用
二、问答题
  • 3. (2021·湖南) [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

    农田氮肥的大量施用和养殖废水的直接排放,造成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生态沟渠通过植物吸收、底泥吸附等方式拦截处理水体中的氮素。下图示意湖南某地生态沟渠的位置。

    1. (1) 描述生态沟渠的位置特征并指出这样布局的优点。
    2. (2) 除了建设生态沟渠以外,该区域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氮素水污染?
  • 4. (2021·河北) [选修6:环境保护]

    青藏高原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地区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关键词”(下表)分析发现: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变化,不同阶段研究主题也相应调整。其中,1951~1992年以基础调查为主,摸清资源环境状况,关注高原隆起对环境的影响,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撑。

    阶段

    主要“关键词”

    1951~1992年

    植被类型、冰川冻土、降水量、海拔、大气环流、高原隆起、东亚季风

    1993~2020年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青藏铁路、三江源、物种多样性、珍稀动物保护

    归纳出1993~2020年青藏高原研究的两类主题,并分别指出其环境意义。

  • 5. (2021·广东) [环境保护]

    热融湖是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发展迅速,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繁星一样的“星宿海”,冬季湖泊冰面可见一串串甲烷气泡冻结在冰层中。有些热融湖也会出现停止生长现象,湖盆会被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充填。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热融湖景观。

    分析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 6. (2021·全国乙卷)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为评估青藏铁路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某11千米长的风沙活动路段两侧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工程治沙地视为固定沙地。2001~2008年为铁路建设期,2008年~2015年为铁路营运期。

    面积单位:km2

    铁路两侧

    年份

    固定沙地

    工程治沙地

    半固定沙地

    半流动沙地

    流动沙地

    合计

    0.5km以内

    2001

    0

    0

    3.16

    5.20

    0.14

    8.50

    2008

    0.12

    2.02

    4.57

    1.89

    0.03

    8.63

    2015

    1.56

    2.14

    4.29

    0.36

    0.06

    8.41

    1km以内

    2001

    0

    0

    6.54

    10.06

    0.25

    16.85

    2008

    0.37

    2.02

    10.20

    4.37

    0.10

    17.06

    2015

    3.49

    2.14

    9.64

    1.31

    0.10

    16.68

    2km以内

    2001

    0.12

    0

    14.03

    18.3

    0.75

    33.20

    2008

    1.07

    2.02

    21.78

    8.21

    0.24

    33.32

    2015

    7.50

    2.14

    20.42

    2.35

    0.20

    32.61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要求:可就建设期或营运期,也可综合得出结论;论证充分、数据准确、表述清晰。)

三、综合题
  • 7. (2020·海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将普遍推行垃分类制度,推动垃圾减量、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现阶段,生活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

    请结合热带海岛环境条件说明在海南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理由。

  • 8. (2020·江苏) [环境保护]

    下图为“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简述2000~2018年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2) 说明2000~2018年我国SO2排放量的变化特点。


    3. (3) 分析我国2006年以来SO2排放量变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


    4. (4) 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说出其中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


  • 9. (2020·全国Ⅲ)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据估计,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每年导致全球数以亿计的鸟儿死亡。某度假村建于燕山南麓沟谷之中,周边树木葱茏,鸟儿啼鸣,环境优美。建筑物整体顺谷地南北向延伸,外立面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剖面如图所示)。该建筑建成初期,清晨和傍晚鸟儿频频撞击玻璃幕墙而死亡,且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

    合理解释鸟儿撞击玻璃幕墙“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 10. (2020高三上·大荔月考)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向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 11. (2020·全国Ⅱ)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流域综合治理。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

    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意义。

  • 12. (2019·江苏) [环境保护]为评估农药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程度,某农技推广中心选择生产条件相似,无工业污染的A、B两区进行对比试验。在作物生长期内,A区施用农药2次,用量1259.25g/hm2 , 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农药5次,用量2959.05g/hm2 , 施用7种农药。下标为“A、B两区环境质量检测结果”,下图为“A、B两区两种农田有益生物密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土壤环境质量(mg/kg)

    水环境质量(mg/L)


    氟化物

    硫化物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A区

    0.12

    23

    18

    37

    130

    11

    0.4

    0.9

    0.6

    0.3

    0.1

    0.1

    B区

    0.64

    67

    112

    91

    162

    36

    0.3

    1.7

    0.9

    0.8

    0.5

    1.3

    合格标准

    ≤0.6

    ≤100

    ≤300

    ≤300

    ≤250

    ≤50

    ≤1

    ≤2

    ≤1.5

    ≤1

    ≤1

    ≤1


    1. (1) 对照相关标准,分析农药施用对A,B两区水、土环境质量的影响。
    2. (2) 据试验结果,比较A,B两区有益生物密度的差异。 
    3. (3) 简析A,B两区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产生的原因。
    4. (4) 为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中应如何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
  • 13. 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 14. (2019·全国Ⅱ卷) 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

    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 15. (2019·全国Ⅰ卷) 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连遇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 16. (2019·海南) [选考6:环境保护]

    近年来,随着攀登珠穆朗玛峰人数增多,产生的废弃物增多,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人关注。我国登山管理部门相继提出控制登山人数、成立高山环保基金会、制定登山管理办法等措施,以减少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环境的不利影响。

    分析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增多易引发环境问题的原因。

  • 17. (2018·海南) [选修6:环境保护]

         “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 18. (2018·全国Ⅱ卷)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 (1) 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
    2. (2) 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 19. (2018·全国Ⅲ卷)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 20. (2018·全国Ⅰ卷) 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百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 21. (2017·新课标Ⅰ)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 22. (2017·新课标Ⅱ)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 23. (2017·新课标Ⅲ)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与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