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4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2七下·濉溪月考)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别是(    )
    A . 涿郡、江都 B . 洛阳、余杭  C . 洛阳、江都 D . 涿郡、余杭
  • 2. (2021七下·射洪期末) 据《贞观政要》(卷一)记载,唐太宗曾说:“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喂)腹,腹饱而身毙。”下列最能反映唐太宗“先存百姓”治国理念的措施是( )
    A . 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 B .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C . 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D . 减轻劳役,减省刑罚
  • 3. (2021七下·射洪期末)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强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强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 . 用严刑酷吏监督控制官员 B . 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C .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 . 在位期间设置了通判,防止了地方叛乱
  • 4. (2021七下·射洪期末) 《神童诗》写到:“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句诗反映了读书与科举取士的关系。关于科举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科举制确立使选官权由中央分散到地方 B .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C . 唐玄宗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制度 D . 宋初减少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 5. (2021七下·射洪期末) 某班在探究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和武周时期(武则天)时,提出了如下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 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 . 百姓生活富裕,不再受剥削 C . 民族和谐,没有发生过战争 D . 大力推行佛教,寺院遍布全国
  • 6. (2023七下·高要期中)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诗歌反映了唐朝(    )
    A . 文学艺术百花齐放 B . 社会经济极其繁荣 C . 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D . 生产科技引领世界
  • 7. (2021七下·射洪期末) 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据此可知宋代政治特点是(    )
    A . 重农抑商 B . 休养生息 C . 教育立国 D . 重文轻武
  • 8. (2021七下·射洪期末) 北宋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直接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危机的是(    )
    A . 募役法 B . 保甲法 C . “均田免粮” D . 因功授爵
  • 9. (2021七下·射洪期末) 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澶渊之盟  ②蒙古灭金  ③郾城大捷  ④元灭南宋

    A . ②①④③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②④① D . ③①④②
  • 10. (2021七下·射洪期末) 关于辽宋、宋夏及宋金等和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少数民族政权都向宋王朝称臣 B . 客观上有利于边界生产与贸易 C . 从此彻底结束了双方武力对抗 D . 是宋朝软弱的表现应完全否定
  • 11. (2021七下·射洪期末) 下列图片反映的探究性学习主题最合适的是(    )

    A .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 民族关系的和谐 C . 商品经济的繁荣 D . 对外贸易的发达
  • 12. (2021七下·射洪期末) “子昂故里,诗酒之乡”是射洪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在打造杭州城市名片时,专家抽取了许多素材,你认为最适合的素材组是(    )
    A . 故都大相国寺 B . 临安瓦子 C . 故宫博物院坊市 D . 大相国寺瓦子
  • 13. (2022七下·高州期中) 袁隆平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而被人们永远怀念。两宋时期,具有直接类似贡献的是(    )
    A . 大运河的开通 B . 筒车的使用 C . 占城稻的推广 D . 茶树的种植
  • 14. (2021七下·射洪期末) 《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市处,通宵不绝”,据此,与唐朝相比,宋朝商贸活动发生的变化是(    )
    A . 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的商帮 B . 居住区与商业区严格区分 C .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高度发达 D . 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限制
  • 15. (2024九下·监利模拟) 南宋时期,有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 . 都护府 B . 市舶司 C . 宣政院 D . 枢密院
  • 16. (2021七下·射洪期末) 小何同学在元旦文艺晚会上演唱了一曲改编为历史版的《菊花台》,下列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歌词是         朝太短,唐落了灿烂,凋谢的丝道上,五代不堪,           朝渡江,南北拆两半,怕辽金上了岸,江山在摇晃。          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明朝的戎装,虎啸沧桑。           军入关,天朝轻声叹,一声巨响,如此难堪(     )
    A . 隋、宋、元、清 B . 汉、宋、元、清 C . 秦、宋、清、元 D . 隋、宋、清、元
  • 17. (2021七下·射洪期末) 独具特色的历史词汇是社会发展的坐标。下表所列词汇与朝代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朝代

    词汇

    A

    隋朝

    贞观之治曲辕犁

    B

    宋朝

    “票号”勾栏

    C

    元朝

    北庭都元帅府三司

    D

    明朝

    八股文锦衣卫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2021七下·射洪期末) 制度的因时革新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下列史实能应证此观点的是(    )
    A . 隋朝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B . 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C . 明朝“厂卫”制的确立 D . 清朝封建专制的强化
  • 19. (2021七下·射洪期末) 过度毁林造田,破坏了植被,造成气候变化。下列选项不符合这一推理规律的是(    )
    A . 隋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流,巩固了全国统一 B . 科举制的创立,选官标准发生变化,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 . 转运使的设置,地方财赋收归了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八股取士的推行,规范了应试格式,有利于创新发明
  • 20. (2021七下·射洪期末) 由丞相制度的设立到废除丞相,再到军机处的设置反映的趋势是(    )
    A . 君权的旁落 B . 地方势力的壮大 C . 君权的强化 D . 统治机构的精简
  • 21. (2021七下·射洪期末) 某电视剧有一个镜头是“朱元璋高坐龙椅,臣子上奏本时称朱元璋为太祖皇帝。”其实这样称呼当朝皇帝是错误的,这种现象在影视作品中叫“穿帮”。以下镜头没有“穿帮”的是(    )
    A . 唐高宗带领群臣欣赏昆曲《桃花扇》 B . 宋朝富商在四川使用“交子”支付货款 C . 明成祖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军情 D . 清朝康熙帝亲征,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22. (2021七下·射洪期末) 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融中逐步发展形成的,下列事件能印证这一主题的是(    )

    ①元朝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②日本遣唐使来华

    ③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④《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 23. (2021七下·射洪期末)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者必备素养。下面示意图的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是(    )

    A . 封云南王 B . 设伊犁将军 C . 设置南海郡 D . 设奴儿干都司
  • 24. (2022七下·简阳期中)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的标志是(   )
    A . 秦朝设置南海郡 B .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C . 明朝设置奴儿干都司 D . 清朝设置台湾府
  • 25. (2021七下·射洪期末) 证据意识是“史料实证”素养的主要内容。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汉设立西域都护府 B .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 C . 元朝时西藏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D .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西藏
  • 26. (2024七下·合江期末) 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他”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李清照 D . 曹雪芹
  • 27. (2021七下·射洪期末) 掌握第一手资料是研究历史极其重要的方法,研究宋史,下列材料中最合适的是(    )
    A . B . C . D .
  • 28. (2023七下·凯里期中) 记“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小鑫同学整理了下列“关键词”:史学两司马、编年体、战国到五代,你认为她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
    A . 司马光 B . 司马懿 C . 司马迁 D . 司马昭
  • 29. (2021七下·射洪期末) 下列著作与作者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欧阳询——《颜氏家庙碑》 B . 关汉卿——《窦娥冤》 C . 李时珍——《天工开物》 D . 吴承恩——《三国演义》
  • 30. (2021七下·射洪期末) 对知识进行分类,有助于总结和归纳。下列对知识的梳理分类目录里①处应该填写的是分类目录(    )

    第一类:李白、杜甫、白居易

    第二类:《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

    第三类:《本草纲目》《天工开物》①         

    A . 《送子天王图》 B . 《西游记》 C . 《长生殿》 D . 《农政全书》
二、综合题
  • 31. (2021七下·射洪期末)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研究文明史,要注意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仍然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日本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

    ——整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自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

    材料三  “这三种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地发现了”

    ——英国17世纪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著《新工具》

    材料四 

    统计时间

    人均耕地面积

    粮食亩产量

    战国晚期

    4.23亩

    216斤

    西汉末

    3.76亩

    264斤

    唐初

    3.76亩

    334斤

    宋初

    3.75亩

    309斤

    明中叶

    3.28亩

    454斤

    清中叶

    1.71亩

    460斤

    表一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明朝鼎盛时期

    清朝康熙时期

    清朝乾隆时期

    约1亿多

    约1.5亿

    约3亿

    表二明清时期人口数量变化表

    ——整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五  在15世纪,全球科技、军事及经济大权仍掌握在……华夏文明的手中,从15世纪起,尤其是16、17世纪,则是欧洲向上述霸主挑战的世纪。在文明的竞争中……开始向东方文明,主要是华夏文明的推进。

    ——石元蒙《中西文明的最初碰撞》

    材料六  (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敕谕”)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粤海关志》卷二十三

    1. (1) 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他”在日本为什么极受尊敬和爱戴?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最伟大的远航征程”是指哪一事件?为什么“远方而来的客人”会受到热烈的欢迎?
    3. (3) 材料三“这三种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其中直接推动人类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发明是?
    4. (4) 根据材料四表二,明清时期粮食亩产量与前朝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指出图一、表一和表二之间的因果关系。
    5. (5) 根据材料五,“尤其是16、17世纪(约为明后期清前期),则是欧洲向上述霸主挑战的世纪”,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欧洲“挑战”(侵略)华夏文明的历史事件。
    6. (6) 根据材料六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对外来文明的态度到明清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针对不同文明的交流,你有何建议?
  • 32. (2021七下·射洪期末) 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具有独立性的同时,与经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繁荣与悲歌)

    材料一 

    材料二  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其中也生动反映了北宋市民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

    材料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两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赏析:金灭北宋,李清照丈夫赵明诚临阵脱逃,诗人为国家和丈夫感到耻辱,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古诗文网)

    材料四  《红楼梦》全书情节复杂。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炼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艺术性极高。这部小说问世以来,虽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在民间却流传开来。

    ——整编于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诗句中的“全盛日”是中国历史上哪一个盛世的反映?图二描绘的景象是哪一历史事件导致的?
    2. (2) 材料一两幅图片的对比反映了王朝统治怎样的变化趋势?
    3. (3)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明上河图》所呈现的城市繁华景象和市民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4.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对赵明诚,岳飞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指出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所呈现的突出特点。
    5. (5) 根据材料四分析,为什么《红楼梦》会被统治者列为“禁书”?
    6. (6)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对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联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①政治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