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组装好的压强计中的U形管(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②对比图和乙可知: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对比图乙和 丙两图可知:深度相同时,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③在图丙中当竖直向上缓慢取出探头时,在探头露出液面之前探头所受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猜想)
A.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B.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C.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进行实验)
(拓展应用)本实验实际操作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运动并不容易,请你提出改进建议:。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猜想二: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改变钩码的和钩码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两次,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动力 | 间距离/ | 阻力 | 间距离/ | |
小明 | 1 | 1.0 | 5 | 0.5 | 10 |
2 | 1.5 | 10 | 1.0 | 15 | |
3 | 1.0 | 10 | 2.0 | 5 | |
小红和小明 | 4 | 0.8 | 15 | 1.0 | 10 |
5 | 1.4 | 15 | 1.0 | 10 |
根据小明同学的数据可验证猜想(选填“二”或“一和二”)是正确的。而小红同学则认为小明同学每组数据中的力臂恰好都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还应改变动力或阻力的进行实验;
于是,小红同学协助小明同学按图丙方式进行实验,获得表中后两组数据。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验证猜想是错误的。若要验证另一种猜想是否正确,必须添加的测量工具是。通过以上研究,小明同学真正理解了力臂是支点到的距离。
实验次数 |
钩码重量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绳端拉力F/N |
绳端移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η |
1 |
4 |
0.1 |
2.7 |
0.2 |
74% |
2 |
4 |
0.1 |
1.8 |
0.3 |
74% |
3 |
8 |
0.1 |
3.1 |
0.3 |
86% |
4 |
8 |
0.1 |
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