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 物 | 甲 | 乙 | 丙 |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 32 | 65 | 5 |
材料一: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地质年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从1850年到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
材料二: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原因 |
偷猎 |
栖息地丧失 |
外来物种的影响 |
其他原因 |
鸟类 |
20 |
60 |
12 |
8 |
哺乳类 |
31 |
32 |
17 |
20 |
材料三: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分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消失时间,而且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病。
微生物“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为了探究教室内微生物多还是教室外微生物多。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 1 )作出的假设是: 。
( 2 )制作培养基:将牛肉汁和琼脂混合均匀,分成三等分,装在三个培养皿中并做标记a、b、c,然后进行高温灭菌,冷却至常温。
( 3 ) :将 a在教室外,打开盖子10分钟后盖上盖子,b在教室内打开盖子10分钟后盖上盖子(将a、b分别打开10分钟的目的是使微生物进入培养皿),c不做处理。
( 4 )恒温培养:将a、b、c放在恒温箱里,调为30℃进行恒温培养。恒温培养说明细菌或真菌的生长繁殖需要 。
( 5 )观察记录:几天后观察到的现象是a、b都有许多大小不一肉眼可见的有色斑点,b的斑点比a多。这些肉眼可见的斑点是细菌或真菌的 。
( 6 )得出结论: 。
( 7 )讨论:有没有必要设置c组?答:(有必要或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