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2-18 浏览次数:4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1高一下·枣庄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中国建筑的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之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②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杆、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③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①近些年,人们欣喜于一批独具匠心、堪为文化地标的新建筑陆续问世,对于一些怪诞丑陋的建筑也议论颇多。建筑的美丑、适宜与否,直接体现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深层次看,则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的重要问题。妥善处理建筑文化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成为激发造型创意、延续民族风格、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环节。

    ②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的先民多半生活在平原地带,建筑以泥土砖木结构为主;欧洲国家多处于丘陵地带,建筑以石拱廊柱构造见长。人类在建筑材料的选择、配搭以及营建中起主导作用,人们的语言、习俗和情趣等,共同凝结为民族意识,渗透于建筑的每一条肌理、每一个细节之中,最终固化为特有的建筑风格,形成文化认同。

    ③建筑在实用和审美功能之外的文化象征意涵,常常和特定的民族国家认同联系在一起。建筑设计建造者,在把握本土与外来关系之时,对这一点尤其需要精思熟虑,尊重建筑的“本土性”。“本土性”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全球化时代中的各个民族,汲取外来建筑精华为我所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拿来”不是照搬照抄,不是贪大求洋。在继承传统文化基因基础上借鉴外来建筑优长,在洋为中用、融会中西的深度化合中发扬光大我国建筑传统。

    ④传统的沿革存续是动态的历史进程。如果不能吸纳与兼容现代科技和新的审美元素,如果没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如果无法激情洋溢地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风尚,建筑艺术不可能保持长久而旺盛的生命活力。

    ⑤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许多固本出新的成功案例无不诠释着这一朴素的道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孔子研究院、苏州博物馆和宁波博物馆等大型场馆的设计,不仅保留中国传统建筑的恢宏壮观,还结合时代需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或吸收地域文化,或融入民居特色,为文化传承留下宝贵的建筑范本。除场馆类建筑外,民居建筑亦如此。像北京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红河元阳哈尼族民居改造、湖州安吉景坞绿色农居、山东凤凰措的翻建项目等,力求把古典民居的韵致和现代生活理念密切结合起来,妥善处置私家房舍宅院与公共空间的关系,把当下生活的烟火气融入古典山水园林之中,在市井的喧嚣之地开辟一方闹中取静的洞天,让人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

    ⑥建筑属于复杂的造型艺术。外形美观大方、结构精确合理;布局舒展流畅、内饰优美和谐;既尽可能开掘实用空间,又赏心悦目、给人以安全舒适之感,是基本诉求。除了建筑语言要协调不“乱搭”外,还要充分考虑如何与周边建筑以及环境相协调。一座好的建筑,一定非常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对话”关系。比如苏州博物馆,白墙黛瓦和山水园林等元素,使建筑融入文脉传统和地理环境,玻璃、钢铁结构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满足现代博物馆实用需求,立体几何形天窗与斜坡构成极具识别度的屋顶造型,整座建筑与周遭环境和谐天成,又透露出鲜明简洁的现代感。在与时空环境“协调”“对话”基础上形成的造型差异,使建筑的艺术个性经得起端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建筑为追求“网红效应”,有的作异好奇、贪大求怪,有的结构扭曲、意象混乱,既不美观又不实用,既造成浪费又破坏公众审美口味。

    ⑦社会急需且期待给人以美感与震撼的新颖创造。在科技高度发达、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只有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发挥设计与建设者的艺术个性,让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竞相迸发,建筑行业才能涌动蓬勃朝气,不断实现当代建筑营造的突破。

    ⑧推动当代建筑固本出新,需要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拿出高远的眼光、见识与情怀,立足当前、面向未来。要用造型生动、风格多样的新型建筑,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开辟适宜空间,树立鲜明文化地标,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我们时代的标志性文化遗产。

    (摘编自云德《当代建筑应留下传世的文化地标》)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个民族总要创造出他们世代喜爱并传承下去的典范法式,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建筑的“五种典范”,中国建筑具有自己独特的“文法”和“词汇”。 B . 中国建筑创造性地发明了梁架结构法,既保留了木框架的主要结构方法,又可以不受材质的限制,恰当地表现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 C . 文化地标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不高,是当今造型丑怪的新建筑不断出现的深层原因。 D . 通过苏州博物馆的实例可以看出,“协调”和“对话”不仅指颜色、造型、风格的搭配,还包括建筑与环境相映成趣。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类型不同,但因为都运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都遵循中国建筑的“文法”,所以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特性和特色。 B . 中西方在建筑发展途径上起初并无不同,后来西方舍弃了木材而选择砖石,而中国则创造了足以传世的梁架结构法。 C . 从黄河长江流域和欧洲国家的建筑类型可以看出,建筑受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习俗的制约,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D . 借鉴外来建筑的优长,在融会中西的深度化合中发扬光大我国建筑传统,是提升当代建筑营造水平的必经之路。
    3. (3)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梁思成所提出的“中国建筑讲究‘文法’和‘词汇’”的一项是(   )
      A . 陕北的窑洞利用黄土的特性,挖土形成窑洞或在洞壁砌上石头或砖头,形成石窑洞或砖窑洞,洞口都朝阳,便于阳光照射。 B . 故宫的黄色琉璃瓦顶金碧辉煌,朱红色的柱子与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青绿色略点金的建筑彩画,在白色台基的衬托下,色彩别具一格。 C . 安徽民居在院墙上随坡度设置垛头,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的马头墙;在门窗各处采用“三雕”;在家前或村口立有牌坊,在村中设有祠堂。 D . 苏州园林园内庭台楼榭错落有致,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5) 著名建筑家梁思成说“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大文豪雨果说“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两句话异同点的理解。
  • 2. (2021高一下·枣庄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①林冲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早来到草料场外,推开门,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时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②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那雪正下得紧。

    ③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即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④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的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卫宿一夜,等到天明,却做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入的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⑤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⑥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文本二:

    ①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讲故事,而故事的好坏主要是由故事的情节决定的。好听的故事该有精彩的情节,有出其不意的发展,一个意外接一个意外,最主要的是通过所有的冲突,一个个人物活起来了。

    ②文学作品的“真”指向文艺作品的内容真实、态度真诚,它是对文艺作品可信度的反映。艺术立足生活真实,反映时代要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精神,优秀文艺作品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折射时代精神的镜子,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

    (摘自李昕撰《优秀文艺作品的评判标准》)

    1. (1) 下列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军临行之际将日常所用之物留给林冲,酒店老板赠送林冲酒肉,这些小人物之间的温情为当时黑暗的社会增添了一抹亮色。 B . 作者将林冲手刃仇敌地方选在山神庙,既是故事情节合情合理发展的需要,也暗含了作者的某种思想,是作者匠心独具之所在。 C . “拨将过来靠了门”“轻轻地把石头搬开”,一“拨”一“掇”两个动词,将林冲初入山神庙和听到阴谋时不同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D . 文中采用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各种细节描写,将一个屡遭迫害、最终被逼走向反抗道路的形象立体地塑造了出来。
    2. (2)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祝福》中,都有对雪景的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暗示人物命运上有相同之处。 B . 《变形记》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整体荒诞而细节真实,中心事件荒诞,陪衬中心事件的环境真实,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相反。 C . 林冲在雪夜被逼上梁山和蒲松龄《促织》中成名因促织而家破人亡的深层社会原因有相通之处,都表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D . 《水浒传》作为“侠义小说”的源头以及“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塑造了以林冲、武松等为代表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形象。
    3. (3)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人物道:“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靮。”在节选文字中,林冲手刃仇敌时动作的“粗鲁”展现了他怎样的内心?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 (4) 文本二提出了优秀文艺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质。请结合文本二的内容,简要分析文本一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些品质。
二、古诗文阅读(45分)
  • 3. (2021高一下·枣庄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徽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

    ②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早,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进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③贞观九年,北蕃归朝入奏:“突厥内大雪,人饥,羊马并死。中国人在彼者,皆入山作贼,人情大恶。”太宗谓侍臣曰:“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行暴乱、任小人则败。突厥所信任者,并共公等见之,略无忠正可取者。颉利复不忧百姓,恣情所为,朕以人事观之,亦何可久矣?”魏征进曰:“昔魏文侯问李克:‘诸侯谁先亡?’克曰:‘吴先亡。’文侯曰:‘何故?’克曰:‘数战数胜,数胜则主骄,数战则民疲,不亡何待?’颉利逢隋末中国丧乱,遂恃众内侵,今尚不息,此其必亡之道。”太宗深然之。

    ④贞观九年,太宗谓魏征曰:“顷读周、齐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齐主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即是也。然天元、齐主若为优劣?”征对曰:“二主亡国虽同,其行则别。齐主暗弱,政出多门,国无纲纪,遂至亡灭。天元性凶而强,威福在己,亡国之事,皆在其身。以此论之,齐主为劣。”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齐主:指齐后主,名纬,世祖之子。②天元:北周宣帝,自称天元皇帝。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 B . 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 C . 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 D . 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明清以后多用年号称呼皇帝,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 B . 朕,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自称“朕”;古代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把“朕”专用做皇帝的自称。 C . 中国,古代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与“吾辈处今日之中国”(《与妻书》)中“中国”意义相同。 D . 府库,古代国家贮藏文件、物资、金帛等处所的通称。贮文书档案的为府,贮金帛财货、武器的为库。如《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与近臣讨论周王朝与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时认为,周与秦守护天下的方式是不相同的,这也就影响了国运的长短。 B . 唐太宗认为,隋文帝不怜惜百姓却过度地重视积累财富,灾年也不开仓赈民,这也直接导致了隋炀帝的亡国悲剧。 C . 唐太宗认为颉利不体恤百姓,恣情所为,必然灭亡;魏征引述李克的典故,表达了经常发动战争会使民生疲弊导致灭亡的观点。 D . 唐太宗认为末代亡国的君主,所做的坏事多数都很类似。魏征也比较了天元、齐主两个亡国之君做法的区别,并认为齐主更差一些。
    4. (4) 唐太宗君臣善于以史为鉴,请结合本文概括他们从前代的兴亡中汲取了哪些治国的智慧。
    5.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②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 4. (2021高一下·枣庄期末) 阅读下面王安石的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金陵怀古(其四)

    王安石

    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

    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

    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

    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

    1. (1) 下列对《桂枝香•金陵怀古》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三句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词人凭栏远眺,一片明净肃杀的秋色映入眼帘,让这篇登高怀古之作顿显不凡气势。 B . “彩舟”“云淡”色彩鲜明,“星河”“鹭起”,虚实相生。这两句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诗人和读者的观察视野。 C . “千古凭高”二句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 D .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写出了六朝的风云变幻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寄寓作者兴叹。
    2. (2)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与《金陵怀古(其四)》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 (1)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针对公西华“非曰能之”“愿为小相”的话,用“”两句进行评价,意在增强其信心。
    2. (2) 《谏逐客书》中,李斯用“”两句指出秦王重异国之物,而轻异国之才,这对有统一中国之雄心大志的国君来说是非常错误的。
    3. (3) 《阿房宫赋》中“”两句文字紧凑,音调铿锵,以夸张之笔写出秦始皇的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4. (4) 《六国论》中“”两句,极言秦之侵夺一刻也不停息,诸侯赂秦却不能换来喘息之安,在叙事中抒情寓理。
    5. (5) 《登岳阳楼》中表现诗人的感情已由开篇的潜藏喜悦,转为明诉悲苦的两是“”。
    6. (6) 《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形象地概括出洞庭湖明净光洁、广阔无涯特点,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 6. (2021高一下·枣庄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甲)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②它在    ▲    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签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   ▲   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所以“叶”常被排斥到“木”的    ▲    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乙)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丙)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丁)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        。

    (节选自《说“木叶”》)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无声无息    由于   疏落     迥然不同 B . 不知不觉    因为   疏朗      全然不同 C . 不知不觉    因为   疏落      全然不同 D . 无声无息    由于   疏朗      迥然不同
    2. (2) 文中(甲)(乙)(丙)(丁)四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在概念的背后,我们留心就会察觉它的存在”语意上并没有变化,但表达效果不如原文,请简要说明原因。
四、写作(60分)
  • 7. (2021高一下·枣庄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之先贤深知自己肩负着社会、国家的责任,因此孔孟圣人不辞劳苦,奔波于世,推行自己的思想;烛之武不畏艰险临危受命,智退强秦;今之学者亦不忘“匹夫之贵”,他们孜孜以求,执着探索,攻克难关,以己之力引众人前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请综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