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社会出身情况表(%)
工人 |
劳动农民 |
转业军人 |
个体劳动者及一般市民 |
学生 |
资本家 |
|
上海 |
35.52 |
12.95 |
2.69 |
18.75 |
16.08 |
5.94 |
天津 |
39.13 |
14.27 |
3.27 |
12.29 |
19.44 |
3.70 |
陕西 |
26.26 |
27.99 |
8.32 |
8.67 |
22.95 |
0.52 |
新疆 |
16.16 |
25.47 |
23.19 |
18.18 |
19.05 |
0.23 |
古典形态的危机 |
新式危机 |
歉收和粮食危机 |
投资过剩和生产过剩 |
供给不足引起粮食价格上涨 |
供给过剩引起价格体系的崩溃 |
地域的、一国的规模 |
全国规模、世界规模 |
没有周期性的特点 |
显示了周期性的特点 |
饥馑和死亡率的上升 |
破产和失业率的增加 |
1974年 |
联合国大会第29届会议,通过了“七十七国集团”提议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 |
1980年 |
第十一届特别联大提议举行“关于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发展的全球谈判”,由于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阻扰未果 |
材料一:出于防卫家户的心理需求,人们祈盼有专门的神能够驱灾辟邪、保护家宅平安,因此门神成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最流行、最实用的守护神之一。在中国古代,人们相信在门上饰以某种物品可以挡邪祟的侵入,如艾草、桃符、春联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门神形象逐渐诞生,宋代的门神常作武将装扮,贴在门之左右扉,但这对“披甲持钺”的将军并没有姓名。
——摘编自王隽《从凌烟阁功巨像到门神画》等
材料二:在明朝之前的门神都是由神仙充当的,秦琼和尉迟恭都是唐代的将领,在明代登上了门神的舞台。秦琼、尉迟恭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所以更加被人们喜爱。吴承恩在《西游记》第十回中的“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提到了秦琼、尉迟恭担任门神的故事。此外,后世皇帝希望树立以秦琼、尉迟恭为代表的忠君爱国的典范。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以前只能用“鬼神”思想解释的问题逐步发展为可以用科学来解释,门神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渐渐地“失业”了。
——孙畅《中国门神形象的文化流变》
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如图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足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材料: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经济基础方面的变革,并没有完全模仿西方工业文明的做法。1869年实行奉还版籍的改革,实际上是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将地方“治权”奉还中央政府。地税改革规定,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自由种植、农民自由择业、自由迁徙;地税一律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税额为地价的3%;一律缴纳货币等。明治政府让一切地租制度仍旧按幕府时期处理,征收最高额地租税,一般占农民收获的60%—70%。明治政府的地税改革实际上大大增加了只收租佃不事经营的寄生地主的剥削收入,地主阵营不断扩大。自耕农、佃农、雇农在内的上千万农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这便直接造成日本国内市场的极端狭小和资金匮乏,强烈地刺激着统治阶级疯狂地从事对外扩张。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孙中山最终安葬于南京紫金山,而不是广东或别的地方,这一选择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对于孙中山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既是毕生事业的巅峰,也是一生最大的遗憾和未竟期望的寄托。建成后的中山陵高度超过南京历代所有陵墓,比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还高90多米。中山陵的空间布局呈钟形,体现警钟长鸣、唤醒国人的政治寓意。墓后第一层为水泥步道,第二层植有广玉兰等,为游人休憩之所。与古代帝王陵寝锁闭于高墙密林之中不同,国民党人将中山陵设计成一个开放的纪念空间,也将负载整个国家的记忆和认同。中山陵的衬饰文字充分利用了民族文化心理,尤其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等遗训文字,无不提示着墓主的身份地位和期望,昭示着后来者的责任和义务之所在,即建造一个渊源有自而又适应世界大势的现代国家。
——摘编自李恭忠《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