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重建儒学信仰 ②人人都有良知 ③无私则无心 ④道德自我完善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治学方法 | 形象比喻 | |
朱熹 | 道问学,读书穷理,格物致知 | 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 |
陆九渊 | 尊德性,学苟知本,内心反省足矣 | 敌机来了,让弟子们闭目养神,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摄 |
①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民族意识增强
②使人们得到更多思想自由的权利,打开思想自由的大门
③推动了新教各派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和人们的精神解放
④摆脱了宗教的精神扼制,在人与上帝之间实现了平等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故谓人有男女之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藏书》《焚书》
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或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请回答:
材料一:他(孔子)以“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后后的一大开创 .”……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
材料二: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 .……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
——蒋传光《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
材料三:近代以来 ,一些人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源于以"礼"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守,并为此发起了批判旧文化的运动.……但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看,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如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就会被淹没。
——郭瑞民《中国的礼仪文化》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