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别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丁组 |
|
修剪方式 |
保留1主蔓 |
保留1主蔓1侧蔓 |
保留1主蔓2侧蔓 |
a |
|
实验结果 |
总叶片数 |
18 |
36 |
38 |
31 |
单果重/kg |
7.3 |
8.8 |
9.6 |
8.4 |
|
样地总产量/kg |
5840 |
7040 |
7680 |
6720 |
①丁组为对照组,表格中a处的处理方式应为。
②由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会影响西瓜产量,其中保留1主蔓2侧蔓是产量最高的修剪方式。
③与其他各组相比,甲组的果实最小、产量最低,可能的原因是。
杂交实验 |
有杈株数 |
无杈株数 |
F1×F1 |
236 |
79 |
有杈×F1 |
50 |
0 |
无杈×F1 |
56 |
68 |
由上述信息可知,西瓜植株的有杈、无杈是一对,无杈品种的基因组成为(基因用H、h表示),可以稳定遗传,有利于生产上推广种植。
黑眼兔的标志性特征是虹膜黑色,日本大耳白兔的虹膜无色素沉积,呈红色。为研究黑眼性状的遗传机制,进行以下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亲代 |
子代植株数 |
|
紫花 |
白花 |
||
Ⅰ |
紫花 |
全为紫花 |
0 |
Ⅱ |
紫花 |
705 |
224 |
Ⅲ |
紫花 |
85 |
81 |
①豌豆花的紫色和白色是一对。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花的 色是显性性状。
②若用A、a表示控制花色的基因,则第Ⅲ组亲代中紫花的基因组成为
父亲 |
母亲 |
子代 |
|
家庭1 |
直发 |
直发 |
儿子直发、女儿卷发 |
家庭2 |
卷发 |
卷发 |
女儿卷发 |
家庭3 |
直发 |
卷发 |
儿子卷发、女儿直发 |
回答下列问题:
①草甘膦使用频繁且用量大,会导致牵牛花的抗性增强,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由于草甘膦的作用,抗性较强的个体更易于存活并繁殖,将抗性基因传递给后代。
②据图分析可知,牵牛花的传粉方式与抗性水平有关,其中,抗性水平较高的大多进行传粉。
③研究者推测,抗性强的牵牛花,通过该方式传粉可以避免携带的花粉侵 入,保证亲代抗性较强的基因传递给子代,这是生物环境的一种表现。人类活动会造成一些不可知变化,给生物带来长期影响。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马铃薯又名土豆,是一种高产、适应性广的农作物。大米、小麦和玉米提供的营养成分,它都能提供,甚至更为优越。比如现在许多人的食语中热量过高,膳食纤维不足,而土豆淀粉中有一部分抗性淀粉,难以被消化吸收,比精米白面更加健康。另外,这些食物中的固体含量中都有10%左右的蛋白质,虽然含量不算高,但作为主食食用量大,总量还是相当可观的。大米和小麦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组成上与人体需求相差较大,而土豆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就要好得多,可以作为优质蛋白的来源。此外,土豆中含有相当多的钾、维生素C和几种B族维生素。因此国家把马铃著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
培育抗病虫害、高产,高品质的马铃薯一直是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育种过程如下:
第一年:选择抗病、高产、口味佳的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待母本结实后,采集果实中的种子(称为实生种子)。
第二年,把实生种子种下去,从收获的马铃薯中选择具有优质性状的块茎作为种薯。
第三年,优质种薯不切割,用整薯进行小面积种植,收获后继续筛选具有优质性状的块茎作为种薯
第四年,将上一年筛选出来的优质种薯种于田间,在出苗后用扦插的方法繁殖大量幼苗,收获种薯
第五年,用上一年收获的健康种薯作为生产用的种薯,进行推广种植。农民把种薯切成若干小块种入土壤中,每个小块长成一袜新个体,可以达到短期、快速收获的目的。
请回答问题:
①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如图1所示,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似。图1中甲果蝇性染色体组成是。
②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果蝇翅型的不同表现类型,它是由染色体上的控制的。
③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据图2判断,子代基因组成为Aa的比例是。
种类 |
|
水生植物 |
芦苇、水葱、睡莲、金鱼藻 |
水生昆虫 |
水虿(chài)、水黾(mǐn) |
鱼类 |
青鳉、麦穗鱼、泥鳅 |
两栖类 |
青蛙、蟾蜍 |
鸟类 |
绿头鸭、鸳鸯、普通翠鸟 |
下表是科研人员进行的相关实验:
组别 |
亲代 |
子代 |
Ⅰ |
条纹╳条纹 |
全部为条纹 |
Ⅱ |
豹斑╳豹斑 |
全部为豹斑 |
Ⅲ |
条纹╳豹斑 |
全部为条纹 |
IV |
条纹╳条纹 |
124尾条纹,41尾豹斑 |
果蝇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目前,全世界已知4000多种,我国已知 600多种。它们体型小巧,大概 2-3mm,身体淡黄至黄褐色,大都具有硕大的红色复眼。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 它是一种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蝇种,如今已经和人类一样广布于全世界。
而且黑腹果蝇和酵母菌、拟南芥、小白鼠一样,都是科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堪称“科研劳模”。科学家们因为对果蝇的突破性研究而获得了六次诺贝尔奖。随处可见的黑腹果蝇非常好养活,一些腐烂的水果或者简单配制的培养基就足够它们生存,而且个头小巧的它们对空间要求也很低,一个试管或者锥形瓶就完全可以满足,真是省钱省地又省力。而且黑腹果蝇繁殖速度快,生活史短,从卵到成虫一般只需要两周时间,相比于其它实验动物来说,可以节约不少饲养时间。除此之外,黑腹果蝇的基因组只有四对染色体,这也意味着操纵和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要容易得多。另外,黑腹果蝇的基因有很高的突变率,它们有着很多突变性状可以研究,比如复眼颜色变化,翅的类型变化......更加让人惊喜的是,在科学家完成对黑腹果蝇的全部基因测序后发现,部分基因与人类的基因有着惊人的相似。其中,一些人类疾病基因可以在黑腹果蝇中找到匹配,如阿尔茨海默氏症、自闭症、糖尿病和癌症等。
由此看来,果蝇提供了一种廉价、快速的途径来理解复杂的生物学问题,然后将其转化为医学应用,进而为人类提供帮助。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最外层是表皮,其下是真皮,在表皮与真皮之间有一层“细胞外间质”把表皮牢牢地“粘”在真皮之上。“细胞外间质”中有一种蛋白,叫层黏连蛋白332,编码这种蛋白的有三个基因(LAMA3,LAMB3、LAMC2),哈桑就是因为LAMB3基因发生突变,使表皮无法黏附在真皮上,他的皮肤变得像纸一样弱。这种先天遗传病叫交界型大疤性表皮松懈症(JEB)。意大利与德国科学家的联合行动,为哈桑进行了基因治疗:将哈桑的皮肤细胞取出来,将正常的LAMB3基因转进去;然后把这些转基因细胞利用干细胞技术,在体外培养出全新的、正常的细胞,进而繁肓出组织或器官,并最终通过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移植,使哈桑获得了新生。
杂交组合 |
亲代 |
子代 |
||||
雌性 |
雄性 |
橙眼 |
白眼 |
|||
雌性 |
雄性 |
雌性 |
雄性 |
|||
1 |
白眼 |
白眼 |
0 |
0 |
135 |
157 |
2 |
白眼 |
橙眼 |
257 |
232 |
241 |
270 |
3 |
橙眼 |
白眼 |
89 |
90 |
100 |
93 |
4 |
白眼 |
白眼 |
55 |
62 |
136 |
156 |
5 |
橙眼 |
橙眼 |
203 |
199 |
0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