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1-10-19 浏览次数:8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26. (2020七上·上海期中)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战国)各位君主关心的是自己国家的前途而不是仁义礼制学说,更不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高低。……孔子在当时的历史地位并不是很高,由他所创建的儒家也只是当时(百家中)的一家。

    ﹣﹣冯治利《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化》

    材料二:自汉武帝以来历代统治者竞相尊孔……封他为“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等等。

    ﹣﹣任继愈《孔子与儒家》

    材料三: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回答儒学的创立者是?他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如何?结合所学回答他在教育上的最大贡献?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汉武帝时期令孔子地位极大提高的措施是?这一措施对儒学地位产生什么影响
    3. (3) 据材料三回答第二次“厄运”对西汉政权的影响。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文化的“厄运”?
  • 27. (2020七上·上海期中)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宁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简要评价这一制度?
    2. (2) 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是如何解决地方问题的?
    3. (3) 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4. (4)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5. (5) 秦皇汉武被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
  • 28. (2020七上·上海期中) 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秦之兴】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秦之衰】

    材料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秦之亡】

    材料三:秦王足已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史记•秦始皇本纪》

    1. (1) 材料一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
    2. (2) 如表列出了秦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请你完成它。

      措施

      经济

      统一A,统一B

      文化

      统一文字

      交通

      统一C和D宽窄,开凿E

      军事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F

    3. (3) 材料二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
    4. (4)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 29. (2020七上·上海期中) 文字记录了社会发展的轨迹和人类的丰富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从古至今,中国的发展历经了无数个朝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都有所变化,而汉字却是相对稳定的,这就使得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人有一个统一的交流载体,通过这个载体,使得中国在古今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仍然保持着大一统的国家,有着不竭的生命力。

    ﹣﹣摘编自百度文库

    完成下列要求:

    1. (1) 请写出材料一中图1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
    2. (2) 请写出材料一中图2字体的名称。该字体何时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3. (3) 据材料二,概括汉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30. (2020七上·上海期中) 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华局面。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三: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1. (1) 材料一中的文字叫什么?它的出现有什么意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2. (2) 材料二中“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被称为什么?其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 (3) 材料中“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指的是秦朝推行的哪一项措施?以哪种文字作为通用文字?
    4. (4) 青少年应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作出贡献,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