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
②各国君主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
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
①《黄帝内经》 ②《九章算术》 ③《齐民要术》 ④《千金方》
《旧唐书·高祖本纪》 | 617年,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李渊)举义兵 |
《旧唐书·宇文士及传》 | 613年,李渊与人“夜中密论时事” |
《旧唐书·夏侯端传》 | 616年,夏侯端以天象异常劝李渊“早为计”时,李渊听后“深然其言” |
《大唐创业起居注》 (李渊秘书温大雅著) | 616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后,他“私喜此行,以为天授” |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部族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三: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之不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三: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