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朝阳育英高考补习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1-10-19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 1. (2020高一上·吉林期中)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句子,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要想获得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 . 神话传说 B . 史书记载 C . 学者推断 D . 考古发掘
  • 2. (2021高一上·吉林月考) 商人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并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因此,他们结合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由此可见,商代(   )
    A . 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B . 观测天象是为了解自然 C . 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 D . 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
  • 3.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
    A . 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 B . 农耕文明的扩展 C .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D . 三公九卿制的施行
  • 4.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下列是《史记》中有关西周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   )

    ①“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

    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③“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5. (2021高一上·定远月考) 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
    A . 儒家思想 B . 道家思想 C . 墨家思想 D . 法家思想
  • 6.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
    A .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 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统治 C . 都曾顺应了历史潮流 D . 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 7. (2021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的这种做法(    )
    A .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 . 实现了思想统一 C . 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D . 导致了暴政统治
  • 8.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丝绸纺织上能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古代获得“丝国”称号是( )
    A . 商周时期 B . 西汉时期 C . 隋唐时期 D . 明清时期
  • 9.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汉承秦制”的本质目的是:(   )
    A . 对秦朝先进制度继承和发展 B . 对西周以来社会制度的总结 C . 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社会经济 D . 加强国家对人民的控制
  • 10.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
    A . 无为而治 B . 崇尚节俭 C . 轻徭薄赋 D . 民贵君轻
  • 11. (2021高二上·罗平月考)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
    A . 家族血缘关系 B . 中央集权意识 C . 家国同构观念 D . 安土重迁理念
  • 12. (2022高一上·辽源月考) “《子虚》《上林》都是大赋,是司马相如对辞赋的开拓和独创,表现了一代汉赋的新风貌”。这里“汉赋的新风貌”是指 (    )
    A . 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B . 语言通俗深刻 C . 现实感强 D . 形式朴实自然
  • 13. (2023高一下·大庆月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
    A . 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 B . 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 . 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 D . 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 14.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组合正确的是( )。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建业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A . ①③⑤ B . ②③⑤ C . ②③⑥ D . ②④⑤
  • 15.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两晋之际,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此时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由此可见,引发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是(   )
    A . 北方自然环境恶化 B . 南方气候宜人 C . 南方相对安定 D . 南方统治政策宽松
  • 16. (2023高一上·广东期中)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
    A . 废分封行县制 B . 实行盐铁专营 C . 废旧俗兴汉化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7.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隋文帝 D . 唐太宗
  • 18.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所反映的经济发展盛况是在(   )
    A . 唐太宗时期 B . 武则天时期 C . 唐玄宗前期 D . 唐玄宗后期
  • 19. (2023高一上·吴兴月考)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
    A .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 . 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 . 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 .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 20.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观察下面这幅漫域。与漫画反映的现象有密切关系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   )

    A . 宗法制 B . 九品中正制 C . 察举制 D . 科举制
  • 21.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世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隋朝推行(   )
    A . 世卿世禄制 B . 察举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科举制
  • 22.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主要是因为它有利于(   )

    ①打破门阀的特权垄断

    ②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③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A . ①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3. (2021高二下·通辽期中) 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掠夺,按唐太宗的旨意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   )

    ①交兵部出兵

    ②交门下省审议

    ③交尚书省处理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① C . ①③② D . ②①③
  • 24.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
    A . 提高行政效率 B . 强化君主集权 C . 扩大统治基础 D . 利于集思广益
  • 25.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北魏至隋唐实行均田制,“均田”是指(   )
    A . 按全国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 . 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 C . 对广大农民平均分配土地 D . 不侵犯地主阶级的土地
  • 26.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下表为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唐德宗

    公元779-804年

    唐宪宗

    公元805-820年

    唐文宗

    公元826-840年

    唐宜宗

    公元846-859年

    门荫入仕者

    10人

    4人

    3人

    1人

    进士入仕者

    13人

    17人

    19人

    20人

    A . 科举制度的影响 B .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 . 分散相权的需要 D . 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 27.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南朝的范缜写了《神灭论》反对佛教,崇佛的梁武帝亲自颁发《赦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贵族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但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 儒家思想和佛教出现融合 B . 佛教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C . 当时社会的思想较为自由 D . 政治和学术之间不存在矛盾
  • 28.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唐人李白曾这样描述一书法家的作品风格:“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下列与其所说的风格一致的字体是(   )
    A . 楷书 B . 行书 C . 草书 D . 小篆
  • 29.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南朝著名画师张僧繇在安乐寺为梁武帝画龙,梁武帝发现其所画四条龙都没有眼睛,遂问其原因。张僧繇回答说∶“点睛即飞去。”大家不信,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笛鸣,点睛之龙真的飞走了。该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古代绘画(   )
    A . 渴望俗世认可 B . 意在借物抒情 C . 追求娱乐教化 D . 注重写意传神
  • 30.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陀罗尼经咒》为唐刻古梵文经咒,约一尺见方,纸张为纤维较粗之黄麻纸,边上有一行字清晰可辨,为“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据此可知当时(   )
    A . 四川地区已出现雕版印刷术 B . 雕版印刷术促进了佛教兴盛 C . 四川地区的造纸技术最发达 D . 雕版印刷术出现了重大改进
  • 31.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蕴含着不少历史信息。下列诗句能反映中外交往的是(   )
    A . 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 B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D .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 32.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东晋的道教学者葛洪分别称周公、孔子、董仲舒为“上圣”“天纵”“命世”。这说明他(   )
    A . 有“贵儒”思想 B . 有“三教合归儒”思想 C . 主张无为而治 D . 反对佛教的传播
  • 33. 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 . 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 .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 . 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 D .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 34.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载(754年),全国人口有5 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 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 . 修建大运河 B . 隋末农民起义 C . 安史之乱 D . 黄巢起义
  • 35.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某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文明史时,搜集到一些文化名人(如图)。从他们的成就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古代(   )

    A . 科学技术发达 B . 医学领先世界 C . 手工技艺精湛 D . 绘画成就卓越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30分)
  • 36. (2023高二下·云冈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图示

    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1. (1) 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所反映政治制度的名称和朝代。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三省的职能及其特点。
  • 37. (2020高一上·朝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00年前的唐朝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列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了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

    ——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上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1. (1) 材料一、材料二的共同点是什么?
    2. (2) 唐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罕与伦比”,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 (3) 结合材料,说明“为当时世界之冠”的唐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