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汉德三维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甘棠箐遗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路居镇龙潭村。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石制品、骨制品、木制品,还有鹿、麂、象、牛、猴、鼠、龟、蛙等十多种动物遗骸化石以及多种植物果核、种子的化石,系保存较为完好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该遗址的发现(     )
    A . 反映云南地区步入了早期国家阶段 B . 佐证当地先民狩猎采集的生活状况 C . 说明云南已经过渡到母系氏族社会 D . 表明当地出现了畜牧农耕生产技术
  • 2.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中国文化是自成一系的,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相互交错的网络系统,且有主有次。这说明,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是(    )
    A . 多元一体 B . 传承有序 C . 连续发展 D . 一脉相承
  • 3.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战国策》中记载:“禹传益,而以启任为吏。及老,而(禹)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天下。”这反映的是(     )
    A . 禅让制的完善 B . “家天下”局面的开启 C . 分封制的形成 D . 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
  • 4. (2024高一上·荣昌期中) 《礼记.王制》中对商朝的某一制度描述道:"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商王通过这一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成为后世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一种初期形态。这一制度是指( )
    A . 内外服制 B . 分封制 C . 宗法制 D . 郡县制
  • 5. (2024高一上·甘肃期中) 西周封建过程中,诸侯还受封有一定的人民。周公的儿子鲁侯伯禽受封的六个殷人氏族,就是随伯禽迁过去的,这六个殷人民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构成鲁人的主体。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强化血缘认同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实现氏族平等 D . 维护社会稳定
  • 6.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
    A . 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 B . 农耕文明的扩展 C .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D . 三公九卿制的施行
  • 7. (2024高一上·甘肃期中) 公元前334年,迫于秦国的军事压力,魏改善与齐的关系,与齐会于徐州,魏尊齐为王,齐亦承认魏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这反映出当时
    A . 周王室开始衰微 B . 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C . 士阶层日益崛起 D . 传统秩序遭到破坏
  • 8. (2024高一上·双滦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产生了金属货币,并且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发展,出现了逐渐取代贝币等实物货币的趋势。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B . 分裂割据的变局 C . 铸造技术日渐成熟 D . 统一进程的加速
  • 9.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赏,有罪必罚,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易其俗,劝民耕农利土。”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   )
    A . 背景 B . 目的 C . 内容 D . 影响
  • 10.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公元前422年李悝被任命为相在魏国推行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此举(     )
    A . 激化了社会矛盾 B . 消灭了等级制度 C . 打击了贵族特权 D . 促进了经济发展
  • 11. (2024高一上·长沙月考)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种主张意在(     )
    A . 恢复西周礼乐 B . 重建社会秩序 C . 传播儒学思想 D . 提高个人修养
  • 12.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孙子兵法》开篇载:“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君主发动战争,必须先确保是“唯民是保”的有道之战。而且,“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由此可见,当时的兵家(     )
    A . 认为战争是无奈之举 B . 意识到百姓厌恶战争 C . 具有强烈的民本色彩 D . 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
  • 13.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始皇将自己的语行动、使用器物都规定了专有名称,如车马衣服器械称“乘舆”,他所到之处称“幸临”。这体现了(     )
    A . 中央集权的确立 B . 神权与皇权相结合 C . 皇帝独尊的地位 D . 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 14.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剑桥中国史》指出:“(这一制度)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这一制度(     )
    A .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B . 因袭于西周制度 C . 有利于加强对国家的有效治理 D . 恢复了社会经济
  • 15.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突出反映了秦朝官制设置(    )
    A .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 .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C .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D .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 16.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秦统一后颁布的《秦律》明确规定,地方官府应每年校正一次正在使用中的度量衡器具,为此,还在官府所辖工匠中设置了专职的校正工匠。这一举措(     )
    A . 杜绝了商业舞弊行为 B . 有利于维护经济秩序 C . 增加了政府行政成本 D . 限制了全国商品流动
  • 17.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秦朝全国人口2000万左右,其中筑长城用40万人,南戍五岭用50万人,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达70余万人,加上其他杂役,役使人数超过200万,造成了“海内愁怨”。材料可用于研究(  )
    A . 秦朝的人口增长 B . 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C . 秦朝的疆域拓展 D . 秦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 18. (2024高一上·甘肃期中) 如表为秦末部分起兵反秦、叛秦者的身份。由此推知,秦迅速败亡的重要因素是(     )

    人物

    身份

    陈胜、吴广

    屯长(秦军队下级官吏)

    刘邦

    沛县泗水亭长(县以下治安官吏)

    萧何

    沛县主吏掾(县令属吏)

    曹参

    沛县狱掾(典狱长)

    殷通

    会稽郡守

    任嚣

    南海郡尉

    A . 地方治理体系崩溃 B . 六国贵族势力活跃 C . 对外战争动员频繁 D . 底层民众反抗激烈
  • 19.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史记·孝文本纪》载:“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这折射出当时的治国思想是(   )
    A . 黄老无为,与民休息 B . 均输平准,盐铁官营 C . 罢黜百家,儒学独尊 D . 焚书坑儒,以吏为师
  • 20.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学者王天顺指出:汉武帝兴儒学,儒学的政治地位上升到空前的高度,变成了神学。皇权给儒学加上神圣之光,却要熄灭它的生命之火;皇家给儒生利禄,却要他交出思想和人格的独立。这一言论说明(     )
    A . 官方教育成为当时主要教育形式 B . 汉代儒学影响广泛 C . “独尊儒术”对学术发展的摧残 D . 汉代儒生丧失气节
  • 21.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据史书记载,汉文帝时,允许民间铸钱、冶铁、煮盐。吴王刘濞因其领地有铜山,可以铸币,又可用海水煮盐,后招天下各地的逃亡者在一起,最终叛乱。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     )
    A . 确立察举制 B . 设置刺史 C . 实行盐铁官营 D . 推行均输平准
  • 22. (2024高一上·云阳县月考) 东汉初年,阴皇后家族擅权。光武帝在去世前一年下令将高皇后(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后)的神位从祭祀刘邦的高庙移走,理由是“高皇帝与群臣约,非刘氏不王”,而高皇后封吕氏为王,危害汉家天下。此举旨在(    )
    A . 节省开支 B . 整顿吏治 C . 威慑外戚 D . 遏制诸侯
  • 23.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汉赋描绘的对象多为丰富巨大的物象场景,对具有“极”“至”“巨”“高”“深”等特征之事物极具偏好。因此程廷祚称汉赋是“穷造化之精神,尽万类之变态,瑰丽窈冥,无可端倪”。这一特征本质上反映出汉代(       )
    A . 恢弘豪迈的大一统气势 B . 民族融合的繁荣局面 C . 多元化的文学创作风格 D . 宏阔广大的士人精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 24. (2024高一上·玉林月考)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 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材料三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韩非子》

    1. (1) 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2. (2) 指出材料二、三中的老子、韩非子分别是哪一思想流派的代表。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
  • 25.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娃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战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由,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囊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始皇全而推行郡具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学一席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
  • 26. (2024高一上·天祝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摘编自《汉书·刘辅传》

    材料二 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赞、富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选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物排除私商,并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

    ——摘编自王惠茗《论秦汉时期的抑商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1. (1) 说明材料一中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及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抑商的主要目的及表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