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孤独寂寞;李白面对傍晚的浮云,用“,”的诗句借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漫长的人类历史充斥着血腥的战争,与此同时,爱好和平的人民不断发出铸剑为犁的愿望。
“铸剑为犁”,出自《孔子家语·致思》的“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意思是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
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和平大会的召开,前苏联雕塑家叶夫根尼·武切季奇创作了一尊“铸剑为犁”的青铜雕像,雕塑中 。
这座青铜雕像于1959年由当时的苏联政府赠送给联合国,至今仍然摆放在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花园。
(甲)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零落成泥碾()作尘
骈()死于槽枥之间
更着风和雨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才美不外见
执策而临之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翻译:
②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唉!?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篇目 |
“物”的遭遇(特点) |
作者的“志(情)” |
《卜算子·咏梅》 |
① |
借梅咏怀,表现了词人孤高傲世的情怀。 |
《马说》 |
千里马不被“奴隶人”“食马者”所识,既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又遭受侮辱、摧残,无法展示才能。 |
② |
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丁肇中
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
②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 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④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⑤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⑥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⑦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⑧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天上禾木①
大清早,被禾木的“呱呱”声叫醒。起身,推开小木屋,禾木的清晨——确切说,一幅北欧乡村风格的油画,扑面而来。
从没见过那样的晨雾。似牛乳,似玉带,将禾木村笼罩成世外桃源,与天近,与地亲。
“呱呱”作响的闹钟,原来是乌鸦。这种通常和“不祥”挂钩的鸟儿,在禾木,居然像在主场——尽情黑着它的黑,歌着它的歌,忽而低空盘旋,表演飞翔技巧,忽而在小木屋的顶端一字排开,俯瞰众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禾木的静谧安详,从容不迫,怎么能少得了它们呢!
比乌鸦更少不了的,是牛马。世世代代,图瓦人在禾木繁衍生息。图瓦部落是蒙古族的分支,据说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留下的军队的后裔,保持着马背民族的特性,在阿尔泰山脚下,以放牧为生,与牛马为伴。
禾木的牛马无疑是幸福的。没有圈养之苦,大清早在村里闲庭信步。渴了,到村头的禾木河开怀畅饮。饿了,在河边的草甸上一饱口福。被善待的结果是,禾木的牛马见了不速之客,不慌不忙,不避不让,随你们拍照。
连禾木的土狗,也和别处不同——它们见到生人,绝不会狂吠、追咬,盛气凌人。这个清晨,我们与一条黄狗、一条黑狗、一条跛脚狗邂逅。它们温和地看着我们,一点不排外。其中那条黄狗,甚至略尽地主之谊,一路尾随我们,护送了几条街,抵达禾木桥头,才放心折返。
过了桥,沿栈道登上小山坡,禾木村及禾木河全景,尽收眼底。天有点阴,与日出无缘。远处若隐若现的皑皑雪峰,山下炊烟袅袅的图瓦人家,山上暗香阵阵的未名山花……这一切,寂静,欢喜。这一刻, 禾木是我的,我也是禾木的,物我两忘,天上人间。
下了山,太阳已破云而出,但牛乳般的晨雾还未散尽。蓝天白云下的禾木,一半是明媚,一半是朦胧, 美得不可方物。在村里随便走走,满眼木屋、栅栏、蒲公英、牛羊、蝴蝶、蚱蜢……每一步都是享受。何况,还遇到那么可爱的一个图瓦孩子。
这个图瓦小男孩,四五岁的光景,长得虎头虎脑,活脱脱一匹小野驹。看到我们冲他拍照,立刻伸出剪刀手,训练有素的样子。拍完扑上来,拿小黑手遮阳,扒着相机屏自我欣赏。看完,又唧唧呱呱说一堆话,我们不懂,他就穿着小雨鞋堂前屋后跑好几圈,请来一个稍大的小孩当翻译。原来,他想请我们上他家“吃饭喝奶茶”。可时间有限啊,我们摆手婉拒。他却不干了,揪起我们的衣裤,生拉硬拽。直到他妈妈闻声赶来解围,图瓦小子才悻悻然松手。站在屋口朝我们不停挥手——作别血浓于水的至亲,也不过如此吧!
那一刻,脑子里瑞出这样的字句:木檐低小,遍地青青草。村头牛羊相媚好,弄炊谁家翁媪。大儿帮厨村东,中儿正戏猫公,最喜小儿无赖,街口强拉远朋……
(有删节)
(注释)①禾木乡,位于新疆北部布尔津县境内,靠近蒙古、俄罗斯边境,生长有丰茂的白桦树林,是一个美丽的北疆山村,素有“摄影家天堂”之称。
①禾木的静谧安详,从容不迫,怎么能少得了它们呢!(为什么少不了“它们”?)
②最喜小儿无赖 , 街口强拉远朋……(句子中的加点词有何妙处?)
禾木的美,美在。
⑴作家张洁说:“这本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精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我精神生活的最重要的支柱。”
为推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某校八年级举行以“理想与奉献”为话题的演讲赛,请你围绕话题写一篇演讲稿,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观点明确,思路清晰;②精心设计开场白和结语;③语言有感染力。
⑵行万里路,可以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就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
请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