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检...

更新时间:2022-03-30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1高二下·南沙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毛泽东诗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将相,毛泽东每有所感,就有评说。这些评点,虽只区区三言两语,却折射了他的历史观,反映了他的是非观。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硫的一项是(  )
      A . 革命诗词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记录着革命者和建设者们伟大的理念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的诗词。 B . 毛泽东诗词作为革命诗词最杰出的代表,既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又有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C . 毛泽东诗词中的《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前后的长沙与1936年2月写于陕北的《沁园春·雪》内容有很大的差别,二者之间没有关联。 D . 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流传,缘于这些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七律·长征》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斗争风骨。 B . 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 C . 毛泽东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写有“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表明他肯定“焚书坑儒”事件。 D . 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了部分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如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文治武功显赫。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毛泽东诗词浪漫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
      A .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B .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 .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4. (4) 请结合材料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党产人的革命诗词的特点。
    5. (5) 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应如何评价古代帝王。
  • 2. (2021高二下·南沙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演变   
    [英]约翰·高尔斯华绥

    从剧院里出来,我们简直搭不上一辆出租汽车;尽管下着濛濛细雨,也只得走着穿过累斯特广场,巴望碰着有一辆车顺皮卡迪利大街开回来。倒有不少双轮和四轮马车驶过去,有的停在路边上,有气无力地招呼我们,有的想都没想惹我们注意,而每辆出租汽车看上去却都搭上了乘客。在皮卡迪利广场,再也等不下去了,只好叫住一辆四轮马车,让它带着我们慢悠悠地走完一段漫长的路程,一阵轻微的西南风从敞开的车窗吹进来,风里有一种变化的气味,那种潮湿的气味四处弥漫,甚至侵袭到城镇的中心,使善于观察它们形形色色活动的人想到一种无休无止的力量永远在呼喊:“变下去!”可是,马蹄单调不变的嗒嗒声,窗子的吱吱声,车轮在地上颠簸的嘎登嘎登声,不紧不慢地,吵得我们昏昏欲睡,终于到家的时候,我们简直都快睡着了,车费是两先令,在交给车夫之前,我们站在灯光下,看清了手里是不是一枚半克朗的硬币,这才偶然起了头。这个车夫看上去有六十岁上下,脸又瘦又长,下巴和下垂的灰须仿佛永久贴在他那蓝色大衣竖起的领子上,不过他脸上最明显的特征还是腮帮子那两道沟,又深又空,看上去那张脸是由一些没有黏着肉的骨头拼成似的,中间深陷出一双眼睛,一点儿神采也没有,他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盯着他那匹马的尾巴。于是,我们中间有一位,几乎是无意识地,又在那半克朗之外添上了他剩下的钱。他把钱接了过去,什么也没有说,但我们正走进花园大门时,却听见他开了口:“谢谢您啦!您可救了我一命。”

    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一句怪话,便又关上了大门,走回到马车跟前来。

    “情况到这个地步吗?”

    “是啊,”车夫答道,“到头啦-这差使。现在没人需要我们了。”于是,他扬起鞭子,打算把车赶走。

    “像这样糟有多久了?”

    车夫又垂下了手,仿佛乐于让它歇一歇似的,文不对题地回答说:“我赶了三十年车。”

    接着,他又盯住马尾巴发起呆来,只有问题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来说说他自己。

    “我倒不怪出租汽车,我谁也不怪。让我们赶上了,就这样赶上了。”

    “你们真快断顿了吗?”

    车夫苦笑了一下,那两个深坑之间的笑容实在奇特,恐怕很难在一个人脸上看得到。

    “可以这么说,”他说道,“唉,才有多少呢?今儿个我拉上你们之前,只挣了十八便士;昨儿个挣了五先令,而我一天得挣七先令交租车费,那还算是便宜的。有很多车主都破产关门了,一点也不比我们强,他们这会儿撇下我们,再容易不过了,你总不能教铁石心肠发慈悲吧,能吗?”他又苦笑了。

    我们中间一个人低声说,公众都爱乘坐出租汽车。

    车夫转过脸,透过黑暗凝视着下边。

    “公众?”他说道,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惊讶,“唉,他们都要坐出租汽车,那是很自然的,他们坐在那里面来来去去快多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嘛。我等了七个钟头才拉上你们,你们那会儿正找出租汽车。人们叫不到出租汽车时,才坐我们的马车,所以通常他们的脾气都挺大。”

    “我们都为你难过,人们本来会想到-”

    他低声打断我们的话“难过也顶不了饭·······过去从来没有人向我打听过生活。”接着,他慢慢地把长脸左右摇了摇,补充道:“再说人家又能怎么样呢?总不能指望人家养活你吧;而且要是向你问起问题来,他们会觉得很别扭,他们也明白这一点,我想。当然,我们有那么多人,双座马车简直和我们一样糟。唉,吃我们这碗饭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了,这是明摆着的事。

    车夫点了点头。这个老家伙,”他说,“从来没长过多少肉。如今它吃食也打不起精神来。虽说吃的质量不怎么好,可是够它吃的。”

    “你不够吧?”

    车夫又扬起鞭子。

    “恐怕,”他一动不动地说,“眼下没有谁能给我找个活儿干了。我这活儿年头太长了。要没有别的路可走,也只有进济贫院。”

    听着我们抱怨世道似乎太残酷,他第三次笑了。

    “是呀,”他说得很慢,“对我们是狠了一点,我们根本没有招惹谁呀。可是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让我来说的话。一件东西来了,就把另一件东西挤走了,就这样挤下去。我想过了-你得想想事情的道理,整天坐在这里想来想去。我终于想不清有什么道理。我们的末路很快要到了-不会有多久。我也说不准,会不会为再也赶不了车心里难受,这太让我丧气了。”

    于是他第三次扬起鞭子。

    “你告诉我,假如给你的车费仅仅多六便士,你会拿它做什么呢?”

    车夫朝下凝视着,好像被那个问题问懵了。

    “做什么?什么也做不成,我能做什么呢?”

    “可是你说它救了你的命呀。”

    “是呀,我说过,”他慢声答道,“我当时觉得有点憋气,人有时候免不了。这是注定要碰上的,没法躲开-你要想得开这个。不过我们照例能不想就不去想它。”

    这一次,他说了声“真谢谢你们啦”,就用鞭子磕了磕马的肋部。那个被遗忘了的牲口像从梦中被唤醒似的,迈动了腿,开始把马车从我们面前拖走。他们在灯光衬出的一丛丛树影之中,非常缓慢地沿路而去。在我们的头上,云朵像艘船一样正乘着带有变化气味的风,疾速地驶过黑河似的天空,马车看不见了,那股风依然把那即将消失的车轮慢慢转动的声音送到我们耳边。

    (选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有删改)

    文本二:

    高尔斯华绥曾说过,篇幅长的短篇小说是“所有小说形式中最好的形式之一……使用这种形式,作家……最接近于诗人、画家、音乐家。”他的短篇小说题材广泛,涉及爱情、美色、自然的光辉、社会的正义和憎恨、老年、贫穷以及对动物爱护等等。

    他在自选的中短篇小说集的前言中说:“人生贵在独立。那些认为年轻不妨顺从潮流,到晚年必能在小说中达到独立的人,我怕注定要喝苦水。”高尔斯华绥呼吁“写短篇故事的人”要遵守“活生生地、鲜明地”表现自己的“真正想象、真正情绪所要求的规律”。他形象地比喻说:“蜘蛛从来没有人教它,居然织出了那纤细的、玫瑰色的窗子……让我们这些

    写短故事的作家们也试试只凭我们自己的直觉和幻想来编织那圆圆的、丝线的奇迹吧。”

    (摘编自网络)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出租汽车与马车的对比,点明了小说发生的社会背景,表明汽车已被大众广泛接受,暗示着汽车将要取代马车。 B . 小说描写“风里有一种变化的气味”“一种无休无止的力量永远在呼喊”,渲染了一切都在变化的氛围,象征时代变迁。 C . 小说描写车轮声的缓慢沉闷和“我们”昏昏欲睡,真切地表现了马车的缓慢节奏已经不能适应人们方便快捷的生活需要。 D . 小说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对上层社会的讽刺和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对马车的描写,表现了车夫的疲惫与慵懒,  与出租车生意忙碌形成对比,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B . 小说详细描写了马车夫的外貌,突出其脸部“又瘦又长”的特征,形象地表现了马车夫生意的艰难和生活的窘迫。 C . 文中多次描写马车夫“扬起马鞭”,不仅表现了其职业习惯,还表现他想抓紧时间,多做生意以维持生活的念头。 D . 小说结尾又出现对“风”的描写,既描写了自然环境,又表明变化之风正疾速吹起,不仅与前文呼应,还照应标题。
    3. (3) 文中马车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 (4) 作者在小说创作上有哪些追求?请结合文本二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1高二下·南沙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父龟图,起居郎。初,龟图多内宠,与妻刘氏不睦,并蒙正出之,颇沦踬窘乏。及蒙正登仕,迎二亲,同堂异室,奉养备至。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为愈也。”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近同相位,普甚推许之。先是,卢多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至是,蒙正奏曰:“臣忝甲科及第 , 释褐止授九品京官。今臣男始离襁褓,膺此宠命,恐罹阴谴,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自是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因对,论及征伐,上曰:“朕比来征讨,盖为民除暴,苟好功黩武,则天下之人熠亡尽矣。”蒙正对曰:“隋唐数十年中,四征辽碣,人不堪命,炀帝全军陷没,太宗自运土木攻城,如此卒无所济,且治国之要,在内修政事,则远人来归,自致安静。”上韪之。尝灯夕设宴蒙正侍上语之曰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金上天之贶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蒙正避席旦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也。”上变色不言。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真宗即位,进左仆射。会营奉熙陵,蒙正追感先朝不次之遇,奉家财三百余万以助用。葬日,伏哭尽哀,人以为得大臣体。富言者,蒙正客也。一日白曰:“儿子十许岁,欲令入书院,事廷评、太祝。”蒙正许之。及见,惊曰:“此儿他日名位与吾相似,而勋业远过于吾。”言之子,即弼也。后弼两入相,亦以司徒致仕。其知人类如此。许国之命甫下而卒,年六十八。赠中书令,曰文穆。

    (节选自《宋史•吕蒙正传》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尝灯夕设宴/蒙正侍/上语之曰/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态上天之贶/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蒙正避席曰/乘與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 B . 尝灯夕设宴/蒙正侍上/语之曰/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贶/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蒙正避席曰/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 C . 尝灯夕设宴/蒙正侍/上语之曰/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贶/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蒙正避席曰/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 D . 尝灯夕设宴/蒙正侍上/语之曰/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贶/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蒙正避席曰/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B . 乘舆,旧专指天子乘坐的车子,也可泛指皇帝用的器物,文中借指帝王。 C . 致仕,辞去官职,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又称“休致”。 D . 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吕蒙正仁爱宽厚,孝悌两全。他不念旧恶,做官后仍把曾赶走他和母亲的父亲接来奉养。 B . 吕蒙正胸怀大量,克己奉公。他主动打破宰相之子授高官的惯例,让宰相卢多逊之子卢雍位列九品。 C . 吕蒙正反对战争,重视民生。他认为战争会增加百姓的苦难,劝说统治者不能忽视底层百姓的疾苦。 D . 吕蒙正重视人才,善于识人。他认为富弼长大后必将成就大业,后富弼果然两次拜相。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

      ②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5. (5) 吕蒙正以隋炀帝“全军陷没”和唐太宗“卒无所济”的史实来回应皇帝征讨之事,有何用意?
  • 4. (2021高二下·南沙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释】①白居易曾就任杭州刺史,在职期间,兴修水利,疏浚西湖,甚为便民。此诗作于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围绕“春”“湖”展开景境,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情景交融,物我划一。 B . 首联对春天的西湖作了介绍:乱峰簇拥,水面平铺,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有如“画图”。 C . 颔联借比喻为景物生色,山松似翠,水月似珠,巧极形容,宛然一幅玲珑精致的工笔画。 D . 诗人别出心裁在山水中嵌入农事,表现了一种变格出新,流露了诗人归隐田园山水之意。
    2. (2) 有人说诗歌颈联诗意地描绘农事,尽显“春来”时特有的美色,请从修辞和炼字的角度赏析此“春来”之景。
  • 5. (2021高二下·南沙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中的“”启示我们,“一带一路” 建设需要我们一步一步推进,才能到达梦想的远方。
    2. (2) 《笑傲江湖》第七回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明月当空,树影在地。”《琵琶行》中与之运用相同手法表现演奏技巧高超的两句是“”。
    3. (3)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片写了“”这样一个生活细节,烘托出了周瑜“”的年轻将领形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1高二下·南沙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I

    ①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这种筋骨,(       )。相反,它的意蕴犹如冰山漂浮在海面,露出来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大部分则深埋于水下。

    这种筋骨,如林间泉水,叮叮当当;如滚滚地火,融化岩石;如山间春笋,只是向上;如新雨初荷,不染纤尘。有拔山之膂力,有万钧之雷霆;可翻江倒海,可叱咤风云,可随风潜入夜,可百炼绕指柔。

    ③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里的“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流传后方,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筋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筋骨;“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筋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筋骨;“会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的筋骨……

    1. (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 比喻    对比    引用 B . 夸张    比喻    对比 C . 比喻   引用    夸张 D . 引用    排比    比喻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追求的不是光鲜的表面,不是曲折和艰深的理解,也不是一览无余的毫无嚼劲。 B . 不是追求光鲜的表面,不是曲折和艰深的理解,也不是一览无余的毫无嚼劲。 C . 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光鲜,不是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 D . 不是追求表面的光鲜,不是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
    3. (3) 文中画线句可改写成:“这种筋骨,如林间叮叮当当的泉水;如熔化岩石的滚滚地火。”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 7. (2021高二下·南沙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II

    ⑴标题:       

    不久前,国外一段某汽车品牌车内摄像头拍摄的高清画面引发热议。网友表示,私家车内部属于私密空间,如果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车内的一举一动都被摄像头记录下来,甚至上传云端,⑵    。尽管相关品牌已经作出回应,但尚不足以完全消除人们的疑虑。

    实际上,不少以“智能网联”为卖点的汽车产品都有类似配置,而且还可能配备麦克风、温度检测等一系列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是智能汽车实现人脸识别、疲劳驾驶监测、语音交互等功能的基础,也是产品的竞争力所在。然而,无论功能如何丰富,⑶                 。

    保护个人信息,需要给用户隐私加一把更精巧、更严密的“规则之锁”。①这“规则之锁”,不仅包括具体法律条文的修改、增设。②也包括针对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一套法治原则。③比如,过去针对企业收集用户信息时,④我们基本奉行“法无禁止即可为”。⑤而且在网络时代,“合法、正当、必要”“最小够用”等原则,⑥应当成为收集和处理用户信息的准则。

    1. (1) 在上文横线⑴处拟写一个小标题;⑵⑶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字数不超过15字;
    2. (2)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4处语病,请修改。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二上·盱眙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从2017年起,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0月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至今,“中国品牌日”活动已经开展5届,有利于引领消费、树立自主品牌消费信心。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有了转变,不再唯“洋”是举,“中国文化”“历史国风”逐渐成为彰显个性的符号。

    材料二:因互联网的发达,导致信息传播极为发达,品牌推广更为简单,国潮的风靡让中国传统文化迅速走入人们的视野。《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人购物车里的商品超八成是国货。

    材料三:据报道,因新疆棉花事件,中国网友开始追捧国货。然而,网络上紧跟着出现了国产品牌球鞋涨价和缺货的信息。一些国产品牌的“限量版”球鞋价格飙涨,价格涨幅高达几十倍。

    国潮是指有中国特色的时尚潮流,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国货。在中国品牌日当天,爱华中学拟举行一次以“我看国货(或国潮)”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以高二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文章参加本次征文活动。

    要求:结合材料,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