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夏津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入学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57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其中,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主要由于(   )
    A .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增加 B . 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C . 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D . 专门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 2.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汉漠拉比法典》中与商务活动有关的条款几乎占了法律总条数的一半。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    )
    A . 以维护商人阶层的利益为宗旨 B . 利用法律条文调节社会关系 C . 注重改善营商环境以吸引外商 D . 其制定者是从事商业的人群
  • 3.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美国学者弗格森认为“希腊城邦是一个有着独特内在构造的单细胞有机体,除非进行再分割,否则无法发展,它们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同类。但这些细胞,无论新旧,都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这是因为古希腊(    )
    A . 以小为美的城邦自治情结浓厚 B . 裂变式殖民扩张加剧母邦矛盾 C .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其国家结构 D . 泛希腊主义文化认同感很微弱
  • 4.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具有(    )

    A . 开放性和灵活性 B . 巩固统治缓和矛盾 C . 随意性和实用性 D . 维系帝国影响深远
  • 5.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十三世纪前后,西欧活跃着一批异端教派,他们都在讨论人与上帝的关系。阿诺德教派 猛烈攻击教会腐化和神父、修士的恶行,卡塔尔派提倡“保持基督纯洁”,韦尔多派则主张 “回归贫穷教会”。这说明当时(   )
    A . 天主教会权力走向衰落 B . 人们自我意识增强 C . 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D .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 6.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如图是一副17世纪出版的,描绘意大利北部帕尔马诺瓦城的地图,该城呈放射状排列的街道令交通畅通,外墙有由多个堡垒构筑成星形要塞,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市政建设的多元需求 B . 工业革命对城市的影响 C . 欧洲扩张的军事手段 D . 市民阶级的出现和壮大
  • 7.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法国民法典》诞生后,法国人坦言罗马法对其影响巨大:“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他们的知识使我们富有,他们的法学格言使我们坚强。”从本质上看两部法律的相同点在于(    )
    A . 《法国民法典》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 B . 罗马法成为反封建斗争的理论武器 C . 罗马法内容符合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 D . 都适用于存在商品经济关系的社会
  • 8.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A .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 B . 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C . 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D . 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 9.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从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A . 欧洲医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B . 王权观念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C . 英法民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 D . 启蒙运动对西欧国家影响有限
  • 10.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与非洲、拉丁美洲相比,亚洲(    )
    A . 人民富于反抗精神 B . 人口多地形复杂 C . 国家众多面积最大 D . 经济发展水平高
  • 11.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如图为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①玉米等美洲农作物传入亚洲和非洲    ②欧洲完成工业革命主要出口工业品

    ③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④欧洲同亚美非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2.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下表为依据史料统计出的明朝中后期输入中国的白银数量。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此时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价格革命”,也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    )

    时间(年)

    1571-1575

    1576-1580

    1581-1585

    1586-1590

    1591-1595

    平均每年输入中国

    白银(单位千克)

    41048

    124050

    187591

    202453

    218506

    对以上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①表格数据反映的是史实,学者观点属于历史解释

    ②学者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体现出“全球史”的视野

    ③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白银输入迅速增长,表明中国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13.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在莎士比亚早期的抒情诗和喜剧中,古希腊式的爱欲冲动与个性自由、基督教式的节制忍耐与仁慈博爱水乳交融。早期历史剧在肯定人的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
    A . 主张人文主义,倡导王权至上 B . 追求现世幸福,反对禁欲苦行 C . 抨击基都教会,提倡信仰自由体 D . 现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
  • 14.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伏尔泰称赞“牛顿把他的工作推到人类思想从未达到的最大胆的真理”,并出版了两部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牛顿哲学原理》和《哲学通信》。伏尔泰此举的目的是(    )
    A . 推动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 B . 借牛顿之名宣扬理性学说 C . 扩大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D . 强调启蒙思想是科学产物
  • 15.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如图是18世纪后期英国铜版画漫画《英国“快乐”与法国“惨况”的对比》,作者想要表达的是(    )

    A . 肯定英国政治势力间的“妥协” B . 英国工业革命进程领先于法国 C . 反对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D . 英国社会生活水平远高于法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 16.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度“北背高山,三垂大海”,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浩瀚无垠的汪洋大海对于古代印度人民来说是充满了神秘和力量的。而印度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地区相应的气候给印度人民带来了暴雨和酷热。人力无法改变这一切,甚至不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人类在自然面前感到自身的渺小和无助,因此幻想出一个超人间的力量在主宰和控制这些现象,并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祷告和祈求,产生了原始的宗教。而在社会方面,印度社会也存在着产生宗教的因素。印度历史上一直都是小国林立,征战不断,而且不断地受到外族的入侵,社会动荡不安,加上阶级压迫,人民的生活更是凄惨和痛苦。可是当时的人民还不能正确地揭示痛苦的根源,认为人的命运、祸福贵贱都是生来就注定了的,是由神在操纵控制着的。

    ——摘编自《宗教概况・印度宗教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在婆罗门教法时期,古印度因雅利安人的入侵并在原始宗教的影响下产生了婆罗门教,开始了种姓制度,并在“吠陀”文献中加以文字化……同时,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此时期产生了“迦提”集团,这种细分,使种姓之间的界限更加严格。另外,古印度法律的重要渊源之一《律藏》也在此时期产生;到了印度教时期,婆罗门教通过自身改革适应了社会发展,并再次成为印度国教,印度法律文献的代表作《摩奴法典》诞生,种姓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傅然《种姓制度在古印度法律中的演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印度宗教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印度种姓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宗教之间的辩证关系。
  • 17.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搜集图片和文献等各种史料进行对比分析,往往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阿兹特克人认为,捕捉俘虏甚至比获取贡品更重要,因为祭司告诫他们,世界经常处在被洪水淹没、尤其是太阳熄灭的危险之中。因此,需要用人来献祭,以抚慰天上的神灵。但是,这一做法使阿兹特克人陷入一个真正的恶性循环之中:为防止普遍的灾难,需用人来献祭,而献祭用的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只有用人献祭才能进行成功的战争,但转过来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献祭用的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西欧和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国家的政治、经济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 18.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美利坚人”是历史变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的新人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20〜1780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单位:人)

    项目/年份

    1620

    1680

    1720

    1750

    1770

    1780

    白人

    2,282

    144,536

    397,346

    934,340

    1,688,254

    2,204,949

    黑人

    20

    6,971

    68,839

    236,420

    459,822

    575,420

    总数

    2,302

    151,507

    466,185

    1,170,760

    2,148,076

    2,780,369

    ——据美国商业部国情调查局《美国历史统计:殖民地时期至1970年》

    材料二:自17世纪初开始,欧洲移民和非洲裔强制移民源源不绝地到来,并在这里扎根生息,使北美变成一个多种族社会。与此同时,土著印第安人却急剧减少,这和白人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天花、麻疹等流行性疾病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英国政府鼓励有技术的外国人到英属美洲定居。移居各殖民地的非英格兰移民,均能取得合法身份。

    1740年英国议会专门制定了殖民地外国移民的入籍法。到18世纪,大量德意志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苏联人、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纷纷到来,与原来的英裔、荷裔、瑞典裔和芬兰裔居民一起,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族裔风情图,从人种学和民族学的角度看,众多族裔居民之间的通婚混血,造就了一个不同于欧洲任何单一民族的新人种“美利坚人”,但“美利坚人”的主体仍然是英格兰裔居民。英裔居民具有强烈的种族意识,对印第安人进行持续的文化征服,对黑人则实行严厉的歧视和奴役,少数种族和族裔始终处于北美社会的边缘。英裔居民基于对人种、文化和宗教差异的理解,逐渐使种族观念演化为种族主义,为种族歧视的合理性制造了依据;而种族歧视的强化,又使种族主义更_多地进入北美居民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之中。

    ——据李剑铭《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人口变动及其意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620-1780年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利坚人”形成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新人种”形成产生的历史影响。
  • 19. (2021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等著《西方民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