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2-03-09 浏览次数:80 类型:开学考试
一、课内知识检测
  • 1. (2022高一上·宾县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乐府,约开始于南朝,定形于晚唐,盛行于宋朝。 B . 按照词的风格,词人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一派是以柳永、姜夔为代表的婉约派。 C .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为词牌,“长沙”为词题。 D . 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因此不再讲究格律,比较自由。
  • 2.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长沙》开头三句就点明了时令、地点、特定的情景,突出了词人卓然独立、深沉思索的形象。 B . 词中描写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深秋争相蓬勃发展,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这是情景交融的写法。 C . 上阕一个“看”字引领了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的各种景色。 D . “独立寒秋”中的“寒秋”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的秋天,也暗指当时的政治气候,含义深刻。
  • 3.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幅图画湖岸汀渚,枯木棘竹,气象萧疏,江天__________,鸳鸯游宿其中,境界静谧清幽。

    ②历时一年打造,一尊骑着骏马、神采飞扬的朱元璋雕像,日前出现在明孝陵大金门前。这尊雕像“麻子马脸”,奇骨贯顶,但难掩__________风发、指点江山的伟人风采。

    ③在2017年的全国新能源推广会上,专家们指出,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有效______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A . 寥廓     义气    遏制 B . 寥廓    意气    遏制 C . 辽阔     意气    遏止 D . 辽阔    义气    遏止
  • 4.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年过不惑的杰克·罗恩先生,积二十年之功成功创作了大型壁画《天堂之火》,终于在巴黎画坛崭露头角 B . 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 , 可是现在,双鬓已染秋霜。 C . 1925年的秋天,年轻的毛泽东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到那到处漫山遍野的火红的秋叶,想起当年在此求学的生活,不禁心潮起伏。 D . 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 , 心情澎湃。
  • 5. 下列对《红烛》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烛》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体现了诗人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 B . 红烛要用微弱的光和热照亮险恶的前途,烧破世人的迷梦。诗人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献身精神。 C . 《红烛》注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D . 《红烛》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每节中诗句相对整齐,体现出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
  • 6. 下列对《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句凝练,“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 B . 落日跃入山海,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视听结合,使落日景象更显壮观。 C . 小心地探出前额,指关节揳入巨石罅隙,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血滴,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出登山者处境的艰难。 D . 岩壁上没有雄鹰或雪豹,只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因而我攀在雪峰之侧,默享着这大自然的赐予,也有些失落。
  • 7.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阙的抒情乐章。 B . 《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前。 C . 《立在地球边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 . 《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 8.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 .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 . “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 . “新诗”不讲究格律,不讲究押韵。
  • 9.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红烛”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列各句中“红烛”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宋·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B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C . 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翻成怕见别离时。(宋·胡翼龙《南歌子》) D . 红烛也随人惜别,当庭流泪不曾干。(明·王稚登《除夕袁令君斋中》)
  • 10.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下列有关郭沫若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他是“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B .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C . 郭沫若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D .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 11.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 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长沙是题目,交代了诗歌写作的地点。 B . 《百合花》是茹志鹃完期的代表作,受到了茅盾的高度评价。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 C . 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剪辑错了的故事》等。 D . 《战国策》是西汉学者刘向所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 12. 关于《哦,香雪》,对香雪换铅笔盒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 B . 铅笔盒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 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 C . 香雪对铅笔盒的向往,就是对文明的向往,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前进,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意义。 D . 香雪执意要换回铅笔盒的原因是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热爱学习。
  • 13.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对香雪“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表现了香雪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B . 表现了香雪的朋友们都很关心香雪是否得到铅笔盒,她要在第--时间将好消息告诉朋友们。 C . 表现了香雪的强烈的自尊心,公社中学的同学们不会再嘲笑她了。 D . 表现了香雪对铅笔盒的无比喜爱。她终于不畏艰难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铅笔盒
  • 14. (2021高一上·厦门月考)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辨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 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一句中“草棍儿”是借代手法,代指香雪的农村女孩的身份。 B . “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一句,“被感动得颤栗”是拟人兼双关的修辞手法,一方面之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呼唤文明时代的到来。 C . “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 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 . “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15. 关于《百合花》,下列对原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说叙述了宏大战争背景下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在政治主题之外,还表现了人情美、人性美,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B . 男主人公本是一个稚气、腼腆的小通讯兵,却在残酷战争中成长为一个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形象真实、立体、丰满。 C . 小说中描写的中秋的温馨场面与战争的残酷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使小通讯兵的牺牲更刺痛人心,增强了艺术张力。 D . 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通过“我”串联男女主人公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并通过“我”的细腻感受,增强了抒情性。
  • 16.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下列句中划横线的成语, 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 著名作家铁凝写的《哦,香雪》这篇小说,文字简洁生动,情节真切动人,读后大有余音绕梁之感。 B . 部分父母认为国外那种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做法近乎无情、不足为训,因此,在生活中为子女考虑得特别周到细致。 C . 阅读有些像搏斗,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极力想寻出其中的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地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人他的模具中。 D . 晴朗时,常常可以看到蔚蓝的天空中有成群的白鹤,在阳光的照射下,那吉光片羽,真让人心旷神怡,流连不已。
  • 17.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B . 它(铁轨)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 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C . 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着台儿沟的寒冷。 D . 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
  • 18.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下列对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对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作者的情感。 B . 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C .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运用得最多的是议论和抒情。 D .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 19.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青春短暂,尽管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积极向上。

    ①青年当享受“最好时代”,把握“最关键时代”

    ②但奋斗是对青春最好的诠释

    ③还是在大街小巷穿行的快递小哥

    ④他们的脚步始终与这个时代合拍同行

    ⑤不管是在象牙塔里奋斗的莘莘学子

    ⑥当代青年有自己的奋斗范式,没有垮掉,没有“佛系”

    A . ②⑥①③⑤④ B . ①④⑤③②⑥ C . ①⑥⑤③②④ D . ②①⑤③④⑥
  • 20.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下列有关新闻知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记式、特写式、群像式。《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 B . 人物通讯运用细节描写,使内容更加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运用细节描写,突出张秉贵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C . 人物通讯所写的人,都是社会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人,他们的精神、观念、业绩,对群众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 D . 人物新闻也应强调客观事实,但在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上往往还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新闻的倾向性贵在适度。适度的倾向性既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也符合报道者的身份与立场。
  • 21.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夜里,张秉贵翻来复去睡不着觉。他在德昌厚当伙计时遇到的一件事,又浮现在眼前。 B . 这里已经坐无虚席,他买了一盘炒面站着吃起来。 C . 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 D . 这位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雷历风行的年轻副局级干部干出一件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 22.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顾客生气地____________ 他:“你是不是嫌我买得少,看不起我?”

    ②张秉贵为革命站柜台的先进事迹广为_________,多年来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赞扬。

    ③在植物学家很少 _____________的青藏高原,执着的钟扬团队发现了它。

    ④钟扬的“暖”是___________ 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

    A . 质问 传诵 涉足显而易见 B . 质疑 传诵 涉及显而易见 C . 质疑 传颂涉及有目共睹 D . 质问 传颂涉足有目共睹
  • 23.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稻菽/枢纽 分藥/孽障 植株/口诛笔伐 B . 淤泥/淤血 奖掖/扶掖 签署/寒来暑往 C . 屏息/屏障 贬斥/针砭 契约/锲而不舍 D . 一苑/兜底 着意/着重 饥谨/谨言慎行
  • 24.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谨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B . 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不管不顾地坚持研究。 C . 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 , 不敢越雷池一步。 D . 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
  • 25.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下面这幅图片,记录了“杂交水稻之父”哀隆平在田间进行科研的情景。请你编写一条微博,表达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赞美之情。100个字以内。

二、课外阅读
  • 26.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路 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

    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

    “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

    “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踩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

    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

    这如豆的一小点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的,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了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

    “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做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

    “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

    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

    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

    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

    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

    1. (1)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伍原是个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为了把档案和掉队战友的消息送给部队,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 B . 老乡虽是个哑巴,但内心明亮,在与伍原扭打后摸到他的军帽,知道了伍原的身份,并最终给了伍原帮助。 C . 老乡“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写出了人物的机智,也制造了情节波澜。 D . 哑巴老乡明白进来人可能不是敌人时,于是从伍原的头、帽子、脸颊摸起,然后点上灯,上上下下打量。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写“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写出了一片荒凉孤寂的环境。 B . 小说擅长心理描写,并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伍原对牺牲的小榕的铭记,对负伤的老邹的思念。 C . 本文与《百合花》一样善用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如写老乡“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 D . 小说以绿豆比喻荒野中的灯光,这灯光虽然微弱,但是它具有路标的作用,给了伍原力量、勇气和希望。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为:“这一点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的光,包含着一切的明天。”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 (4)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 27.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孕妇和牛

         铁  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撤开缰绳,妤让牛自在。缰绳一撒,孕妇也自在起来,无牵挂地摆动着两条健壮的胳膊。牛与孕妇若即若离,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她的吆喝在寂静的旷野显得悠长,传得很远。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蕩的路上有黑做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初嫁到平原,孕妇眼前十分地开阔,住久了平原,孕妇眼里又多了些寂寞。住在山里望不出山去,眼光就短;可平原的尽头又是些什么呢?孕妇走着想着,只觉得她是一輩子也走不到平原的尽头了。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无声地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攴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亷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地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巨大的石碑被推倒了,暗示了传统文化曾经不被尊重。而推倒后的石碑如今在路旁供路人歇脚,只有在孕妇那里它更重要的价值才体现出来。 B . 孕妇非要等放学的孩子走了以后,才上前去描画那些字,表明她是个内敛害羞的人,她本来是可以叫会写字的人帮她写的。 C . 孕妇努力描画石碑上的字,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她认为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资格与将要出世的孩子见面。 D . 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地嘟囔,是因为那一刻她被自己描画字的行为感动,被怀孕的母牛给自己的慰藉感动。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作者营造了一个宁静悠远、白然质朴的环境,烘托出孕妇轻松悠闲的心境。 B . 小说以牛和孕妇的行程作为叙述的线索,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重叠,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 C . 小说用诗意的笔调,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希冀。 D . 小说情节曲折,所描写的悠闲、放松、舒展、静美的环境和孕妇甜蜜的幸福融为一体,形成“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3. (3) 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4. (4) 文中三次出现孕妇“黑—呀”的呼唤,请分析这三次呼唤分别体现了孕妇什么样的心理。
三、诗歌鉴赏及名句默写
  • 28.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念奴娇·井冈山

    毛泽东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注:本词为毛泽东于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时所写。

    1. (1) 下列对本词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回到阔别三十八年的井冈山,故地重游,引发了无限感慨,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气和雄心。 B . 该词上片主要描写了井冈山宏伟壮丽的景象,下片主要回忆曾经的革命战争,让读者领略到作者的豪迈的风采。 C . “犹记”两句,是作者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回忆,革命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激战如同昨天在发生。 D . 词的下片中“万怪烟消云落”一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胜利的喜悦。
    2. (2) 试从情与景的角度,对上片内容进行赏析。
    1. (1) 《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
    2. (2) 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3. (3)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表达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4. (4)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
    5. (5)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诗句是:
四、语言文字表达与运用
  • 30.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一部      的悲剧。其不仅有      般的悲惨,还有如花如诗般的凄美。《红楼十二钗评传》看待红楼女子,在悲剧艺术的层面考虑得更多一些。元、迎、探、惜四位公府千金,(    ),四类女子富有典型意义,成为家族末世各类小姐命运之悲的集中写照。十二正册中的三位贾府媳妇,凤姐、李纨、可卿,可以说是才、德、貌      , 可谓封建世家少奶奶的艺术画廊。曾经大权在握的王熙凤,虽然可以      、谋财害命,但在当时的现实中,她没有去违背夫妻纲常,对“国舅老斧”的奉承、对平儿的拉拢与欺凌,足见其面对丈夫和侍妾时的角色意识。她既“泼辣”也“泼醋”,小说里被揭示的这位女强人的“辛酸”值得同情。李纨是唯一居住在大观园里的少奶奶,从居所来看,与豆蔻年华的怡红快绿不同的是,稻香村颇为另类。大观园中的“稻香老农”,是牧歌式的贞节牌坊,李纨应是物欲横流之贾府中的一件清雅的装饰。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彻头彻尾    如泣如诉    各有所长    恃强怙宠 B . 彻心彻骨    如歌如泣    各有千秋    恃强逞能 C . 彻头彻尾    如泣如诉    各有千秋    恃强逞能 D . 彻心彻骨    如歌如泣    各有所长    恃强怙宠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有进宫墙者的闺怨,入空门者的绝情,庶出者的身世叹惋,买卖与包办婚姻之下的哭诉。 B . 有进宫墙者的闺怨,庶出者的身世叹惋,入空门者的绝情,买卖与包办婚姻之下的哭诉。 C . 有进宫墙者的闺怨,绝情的入空门者,身世叹惋的庶出者,买卖与包办婚姻之下的哭诉。 D . 进宫墙者有闺怨,入空门者的绝情,庶出者叹惋身世,买卖与包办婚姻之下的哭诉。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她既“泼辣”也“泼醋”,小说里被揭示的这位女强人的“辛酸”引发同情。 B . 她既“泼辣”也“泼醋”,小说里揭示的这位女强人的“辛酸”值得同情。 C . 她既“泼辣”又“泼醋”,小说里被揭露的这位女强人的“辛酸”值得同情。 D . 她既“泼辣”又“泼醋”,小说里揭露的这位女强人的“辛酸”引发同情。
  • 31. (2021高一上·林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在2月4日播出的央视网络春晚上,平均年龄超过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演唱了一曲《少年》,情至酣处,他们还挽起了袖子,踏出节奏感强烈的舞步,无数观众都为他们的活力和激情所感动,这一版《少年》瞬间燃爆网络。

    “为什么我们这些老人要聚在一起唱唱歌?”81岁的合唱团团长、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现任教授刘西拉说,“是因为我们心里有一种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因为爱,我们就奉献了我们每个人自己宝贵的一生;因为奉献,我们得到了很多快乐。今天我们聚在一起,我们是重新来分享这些快乐。”

    50多年前,他们走出清华园,带着科学梦想,奔赴远方。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他们和新中国一起长大。一生的信念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如今虽然不再年轻,热爱祖国的心却一直未变,那段闪光的日子将伴随着悠扬的歌声,一直刻在他们心中。

    1. (1) 请用对偶的形式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0个字以内)
    2. (2) 教授合唱团燃爆网络,但是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老人们应该安享晚年,不要再出头露面和年轻人争风头了。请你代教授们写一段话反驳他们,不少于5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